“你爱自己的宝宝吗?”恐怕每一位母亲都会给予肯定答案,可你对宝宝的爱是理智和健康的吗?实际上,生活中有许多妈妈对宝宝的爱处于“亚健康”状态,看看下面的“诊断”,你也许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休 闲 宝 贝 网
溺爱
症状:总是把宝宝当成“眼珠子”、“心尖子”,对宝宝百依百顺,要星星不给月亮,无条件服从宝宝的指挥,想方设法满足宝宝的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最不愿看到宝宝失望、伤心、被否定或受挫折。如果宝宝磕了碰了,第一时间冲到现场,一边对宝宝又哄又抱又抚摸,一边拍桌打椅踢石子,替宝宝出气;如果宝宝认为煤球是白的,那它就该没有一点黑色儿;如果宝宝在幼儿园发生矛盾,不论如何都站在自己宝宝一边;如果有谁无意说一句:“你家宝宝好像有点瘦。”心里绝对别别扭扭地想:“肥猪胖,谁喜欢呀!”
后果:会使宝宝养成一种自傲的习惯,认为人人都该顺从自己的意志。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大发脾气,不懂得体谅别人。
忽略
症状:忙于工作或生活琐事,忽视或疏远与宝宝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但根本没意识到宝宝的情感需要和精神生活,更无暇顾及宝宝的教育和指导。没跟宝宝谈过心,没问过宝宝上幼儿园的情形,不明白宝宝为何开心、因何哭泣,对宝宝的疑惑问百答一,总是因为其他客观因素改变对宝宝的承诺。宝宝对自己布娃娃的感情远比对妈妈的爱强烈得多。
后果:宝宝感受到孤独寂寞,不被重视,从而出现情感失衡和心理偏差,对父母冷淡。变得寡言、内向、偏执,缺乏交际能力。
放纵
症状:对宝宝的行为从不加以节制和引导,听任宝宝任性而为,有错误也不批评,出了问题也不教育。认为小孩子就该淘气点,出点格没什么大不了的。宝宝学讲脏话,会在一旁笑哈哈的当个乐子;宝宝学着叼爸爸的烟抽,会开心地夸奖:“学得真像哎!”宝宝打她左脸,会再伸上右脸去:“好孩子,使劲儿!这样谁也欺负不了你。”宝宝弄坏了别人的东西,会漫不经心地说:“小孩子么,当然不那么仔细啦。”
后果:宝宝头脑中没有自我约束的意识,缺乏善恶的判断能力,放浪胡为,不懂得应该遵规守纪,应该服从正常的管理。
专制
症状:用自己的既定方针限制宝宝的言行,画框框,定调调,要求宝宝完全按照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指令,不给宝宝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许宝宝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压制或强行改变宝宝的兴趣爱好,觉得钢琴家有前途,宝宝就必须练钢琴;觉得清洁工没出息,宝宝就必须连扫把也不能碰。口头禅是:“小孩子懂个啥呀!都得听我的!”“让你这样还不是为你好!”
后果:局限宝宝的思维,使宝宝思想被禁锢,不敢有不同或超越父母的认识,缺乏思维的批判性,没有灵气,做事没主见,人云亦云,影响宝宝将来的创造力。
依恋
症状:宝宝就是自己的天,自己全部的生活意义都在宝宝身上,以宝宝的需要来确立人生价值。对宝宝的事包办代替,对宝宝的照顾无微不至,不论宝宝是否需要这种关怀。最喜欢和宝宝没完没了地腻在一起,最满足的是感受到宝宝的依恋,常常要宝宝回答:“爱妈妈吗?有多爱呀?”哪怕和宝宝短暂的分离都感到痛苦难忍,哪怕宝宝有片刻的冷淡都感到万分委屈,哪怕宝宝流露出一点对他人的好感都妒火中烧。
后果:宝宝在这种令人窒息的“爱”中成长,身心不胜其累,要么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变得自私、暴躁;要么会缺乏独立人格和思想,变得怯懦、低能。
粗暴
症状:坚信“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打是亲,骂是爱”,在对宝宝的管教方面一味用严厉高压的手段,整天面孔像铁板一块,从不和颜悦色,使用命令式的口吻不听宝宝申辩,给予牢狱式的生活不容宝宝违拗。只要宝宝出一点错误和不足,非打即骂,还觉得必须这样严格要求不可。只要宝宝有一丝不满和反抗,就暴跳如雷,觉得这孩子简直是要不得。后果:宝宝得不到家庭的乐趣和温暖,心灵受创,对家长由怕到恨,亲情淡薄。还可能导致宝宝产生说谎、怯懦、焦躁、孤僻、固执等心理问题。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家庭是宝宝的第一课堂,母亲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倘若母爱“亚健康”,宝宝的成长也会随之“亚健康”,正如西方民谣所说的:“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所以,每一位妈妈都该仔细审视自己对宝宝的爱,修正其中的“亚健康”成分,母爱才会在宝宝身上结出硕果。
文/依男 摄影/瞳颜 摄影工作室模特/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