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15-17个月幼儿发展状况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直面孩子的5大疑问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10-09-13 14:59:40

 

  蒙台梭利说:“婴儿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到他们成长到6岁的这段时期,文化、风俗、观念、意识形态、感情、感觉、情绪等,都将与他们的心智发展融合在一起,深植在幼小的心灵中。”休闲 宝 贝 网

  我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在与孩子们长期接触的过程中,摘录了许多父母亲与宝宝的亲子对话,并参考多本幼教方面的书籍,归纳整理出幼儿常问的5大类问题,包括:自然科学、生理与性知识、人际关系、一般社会及语音混淆等各类,希望借此文与爸妈共同探讨如何正确回答孩子创意十足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蒙台梭利说:“婴儿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到他们成长到6岁的这段时期,文化、风俗、观念、意识形态、感情、感觉、情绪等,都将与他们的心智发展融合在一起,深植在幼小的心灵中。”

  聆听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

  其实,幼儿时期的奥秘就是“生命的奥秘”。从母亲开始孕育小生命的那刻起,就有一种创造力在不断地促进小生命的形成和发育。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这个奥秘,就必须将孩子视为一个完整的人,并且承认这个小小的生命具有所有潜能。这正是我们急于探究的课题。

  每个孩子都具备天生的探索欲,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们必须通过感官(触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等)来认识这个世界。当他们有了语言后,就不断以“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这些语句来认识世界和了解事物。所以,父母此时的回答可以为幼儿提供学习的最佳契机。

  1自然科学的疑问

  ——这是什么?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由于幼儿对于会动的活物兴趣都很高,所以,他们常常将动物身上的颜色、花纹、习性等变换成一个个问题。尤其是走出幼儿园参观博物馆时,孩子们会指着蟒蛇标本问:“蟒蛇会不会生小蟒蛇?”“它会不会咬人?”“它吃什么呢?”如果看见蜘蛛在结网,孩子就又会问:“蜘蛛在做什么?”

  动物园生态之旅

  如果爸妈遇见孩子的上述提问,不妨带他们到动物园走走,因为那里才是教宝宝认识和了解动物的最佳去处。大部分人在动物园游逛是走马观花,但我们建议家长选定一两个固定景点,好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驻足观察,相信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孩子的童言童语

  ——斑马在小便!斑马的小鸡鸡和我的小鸡鸡为什么不一样呢?

  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到动物园参观,一个小男生这样发问。

  ——云彩为什么掉下来了?山怎么被云“咬”了一口?为什么一棵树上的树叶颜色不一样?

  这是一次踏青归来时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有时候,就连我们当幼儿教师的人都不得不佩服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还有举一反三的空间想像能力。

  2生理方面的疑问

  生理方面的疑问是孩子们关心自己的开始,问题主要包括:身体的结构与变化、人的出生、生病、老化、死亡等各方面。

  不过,对孩子提出的有关生理的问题,我们要告诉父母,千万不要以错误的名称来教导幼儿,例如:把小便的器官叫做“鸡鸡”或“小鸟”。因为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其正确、科学的名称,比如“尿道”、“阴茎”、“乳房”等,爸妈可以在孩子稍大时告诉孩子正确的称呼。

  头发与毛的区别

  ——爸,你的胳肢窝怎么长胡子了?

  ——为什么你的屁股有毛,我的没毛?

  有一次,小强看到爸爸脱上衣时露出的腋毛,就很惊讶。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身体变化的疑问会越来越多。

  幼儿习惯地将“头发”定义为“毛”,且直觉认为“毛”都该长在头上,所以,孩子一旦有了“新”发现,心中立刻产生了种种疑问。对此类问题,爸妈不妨正确地回答:“长在头上的毛称为头发,长在屁股上的叫做阴毛。”

  性知识

  ——我从哪里来?

  ——我是怎么生出来的?

  日常生活中,爸妈常会遇到孩子提出的一些令人尴尬又难以启齿的问题,即使绞尽脑汁也难以回答。

  有时孩子看到垃圾桶内妈妈使用过的卫生用品,心中就产生了“是谁流血了”的疑问,进而产生焦虑和不安,因为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流血”是与“受伤”紧密相连的。所以,当孩子提出这种问题时,爸妈可以正确地告诉他们:“那叫做月经。”如果孩子进一步想知道“什么是月经”,父母亲可以根据孩子所能理解的程度简单地回答他。

  死亡问题

  ——什么是死亡?怎么样才会死呢?

  ——奶奶死后去哪里了?

  随着孩子头脑的复杂,对死亡的疑问逐渐产生了。当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去世时,甚至自己饲养的小动物死去时,他们都会观察生命是如何消失的,进而开始对死亡产生不安与焦虑,因为这是一种“失去”的感觉,让他们失去安全感。所以,父母亲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要在衡量孩子的认知能力、年龄、心理因素的基础上,从孩子可理解的范围内小心回答。

  此时,父母可以认真地告诉孩子:“人老了都会死的,死了以后会到很远的地方去;我们都很爱爷爷奶奶,他们死了以后,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们,但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永远想念他们。”

  3人际关系的疑问

  ——妈妈,我们家可不可以没有我啊?

  ——你更爱爸爸,还是更爱我?

  在独生子女政策施行之前,家中普遍有一个以上的孩子。当妈妈又生了弟弟或妹妹时,哥哥或姐姐常常因为被忽视而产生许多不良情绪,这也就是俗称的“老二情结”。此时,爸爸妈妈只要告诉他:他和弟弟妹妹一样,都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宝贝,自然会安抚大孩子不平静的心绪。同样,孩子在妈妈面前“争宠”时会感受到不同的人际关系。

  另外,幼儿对于人际关系中的“称谓”常有直观的理解。例如,幼儿园某班的两位老师身高相差很多,有一天,当她们二人一起下班时,有个孩子很疑惑地问我:“张老师是王老师的妈妈吗?”乍一听,我的确很惊讶,但转念一想,原来他误认为个子较高的老师是妈妈,较矮的老师是女儿。所以,孩子的想法是非常直接和单纯的。

  4随时随地的疑问

  ——杨妈妈,为什么不给你塑像呢?

  ——我不知道是谁的车,是别人的车啊!

  孩子的问题是随时、随地产生的,父母亲可以利用这些疑问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有一天我们托儿所进行校外活动,在公园里,孩子们见到了爱因斯坦的塑像,就很感兴趣,小晋问我:“杨妈妈,那是什么?”我说:“是大科学家的雕像。”他接着问:“为什么给他立雕像?”我简单地回答:“因为爱因斯坦是伟大的人物,所以,后人给他立雕像纪念他。”小晋随即回答:“杨妈妈,你也很伟大啊,为什么没有你的雕像呢?”这样的一问一答让人感慨,原来孩子的逻辑思维已经很了不起了,常常是极富创意,又无标准答案的。

  有时候,父母亲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也可以反问孩子,或者假装不知道,看孩子的反应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例如:一次小婷和妈妈走在路上,一辆车从身旁经过,小婷问妈妈:“这辆车是谁的?”妈妈回答:“我也不知道啊!”小婷马上说道:“还说你不知道,这是别人的车啊!”妈妈听了之后,不觉莞尔。

  5语音混淆问题

  孩子的词汇不够丰富,常在语言上有所混淆,这样就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笑话。不过,父母亲此时要注意孩子的反应,以避免孩子有被取笑的感觉,因为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

  有一天,立果问妈妈:“妈妈,自然课老师要我们做‘万花筒’呢。”一旁的小表妹立刻接茬:“哦!舅舅结婚的时候,我也做过万花筒!”(其实应该是“小花童”。)

  一次,老师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名字叫做“彼此相爱”,孩子很疑惑地问我:“为什么老师要唱鼻子相爱啊?”

  如果孩子给词汇自行下“定义”,就更有趣了,例如:丝瓜就是湿湿的瓜,偷笑就是小偷的笑。这些都是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表现。

  专家的话

  以上列举的事例都常出现在大人与孩童的交流中。专家认为,成人应通过与孩子的对话,激发、鼓励幼儿去思考、去表达。当父母亲或幼儿教师对孩子提问时,应尽量避免只问些封闭式的问题,也就是说,只要求孩子依靠记忆、知识或个人偏好来回答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例如:“这是什么颜色?”“这个球是圆的,对不对?”“红色加黄色会变成什么颜色?”事实上,这些问题限制了孩子的思考和语言表达。

  给幼儿提出的最好的问题,应该是有选择性及多种可能答案的,或没有固定答案的开放式问题,或是预测性的问题。例如:“你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如果……会怎么样?”“你为什么这么认为?”“这是怎么发生的?”对这类问题,幼儿可以依照个人的经验自由表达,而父母亲应接受孩子不一样的答案,千万不要随意批评或驳斥。

  专家建议

  父母不要因为自己觉得尴尬而回避孩子的提问,因为孩子的心灵是无邪的。黄瑞琴曾在《幼儿的语文经验》一书中提到:8岁以前的孩子很少能了解性爱的过程,所以,爸妈在和孩子谈论任何有关性的问题时,应尽量包含爱、感情、感觉和价值观,要有坦诚与坦然的态度,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长大,进而在性行为上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

  回答技巧

  爸妈在回答孩子的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

  1 不要怕告诉孩子真相,甚至还要坦诚地告诉他真相。

  2 不一定要告诉孩子每个细节,一般情况下,简单扼要的答案就能满足其好奇心。

  3 确认自己的确知道孩子想问什么,如果不确定,可以回问孩子一遍,以得知孩子的真正疑问,例如:“你想知道你是小婴儿时,你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4 回答时不要过于复杂,若是超过孩子的理解范围,他可能会感到害怕或恐惧。

  5 大人自己就不知道或不确定的答案,请不要告诉孩子,以免误导他们。

  6 等孩子大些,父母或老师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查询某些问题的答案,比如去图书馆或借助网络。

  撰文/杨素莲摄影/陈炳煌模特/严惠英王茂拯化妆发型/陈佳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