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全国哮喘病学术会议建议按照国际统一分类方法,从诱发哮喘的原因上分为外源性、内源性和混合性哮喘三在类,但有时临床上难以鉴别,对判断预后也无指导意义。
1.外源性哮喘 多在6岁前发病,有明确的个人和/或家族变态反应性疾病史;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区性;吸入变应原皮试常呈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亦可阳性。年长儿前戏症状以过敏性鼻炎为主,不发热,连续打喷嚏,流清涕,鼻粘膜呈苍白色,鼻分泌物和末硝血均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亦升高,气道高反应性较正常小儿为高。
2.内源性哮喘 以往认为多见于成人型哮喘,病情严重且顽固,多呈常年性或慢性的反复发作,无明显个人和家庭过敏史,皮肤试验大多阴性,也无明显季节性。过去认为感染性哮喘属内源性哮喘,但近年证实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喘息的婴儿,其气道分泌物中存在特异性RSVIgE。
3.混合性哮喘 凡气管哮喘是一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发病机理至今不明,目前公认的机理有以下三方面。
起病 起病或急或缓,婴幼儿发病前,往往有1~2日的上呼吸道感染,与一般支气管炎类似。年长儿起病比较急,且多在夜间,可能与夜间气候变化;室内积存较多的变应原如螨及屋尘等以及血内肾上腺素在夜间分泌减少有关。发作大多经几小时至一日后逐渐平复。特别严重的病例,起病一开始即呈危重型哮喘,或持续较长时间,甚至数日,称哮喘持续状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