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闻 小学生识字要不要“瘦身”?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11-17 13:00:57
三年识记2000个汉字,是多还是少?社会上对此众说纷纭。专家认为,看待这个问题不能随心所欲,而要拿出科学依据———
今年秋季开学,上海市教委又提出“减负”新举措,将小学低年级学生2000字识字量的学习时间从2年调整为3年。但对于这一规定仍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个识字量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是偏高,有点操之过急。实际上,这里提到的是汉字教学中识字数量与年级分布的问题。对此问题,目前还是众说纷纭,没有科学的依据。根据笔者所在的上海哲社课题“基于语料库的上海市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2006年以来获取的初步研究数据来看,一个简单的“操之过急”很难说明识字教学的问题。
小学生要识多少汉字?
有人以语言大师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为例,指出像这样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只用了2413个字,为什么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识2000个汉字呢?要知道经典作品大部分是青年人或成年人———也就是二十岁左右的人———才能读得懂的。这个立论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并不符合识字规律。试举一例,《安徒生童话选集》和《格林童话选集》是属于低年级阅读的优秀童话作品,前者用字1907个,后者用字2186个,两者相加扣除重复用字,需要2553个。这说明小学生在读儿童文学作品时,其识字量已经超出阅读《骆驼祥子》需用的汉字。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小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集》和《格林童话选集》这样的作品太深了呢?是不是也操之过急了呢?
实际上,关于汉语识字教学有三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一是识多少字,二是识哪些字,三是怎么识。对于一般人应识汉字的数量,研究者已经有了大致的共识。对外汉语方面,法国学者安雄通过研究指出,掌握1300-1800字左右的汉字就可以突破“汉字关”,而他制定的《一级阅读字表》只有1440个汉字。母语方面,1988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确定的2500个常用字覆盖各类读物的比率是97.97%,那么,2500字的认读数量大体可以作为突破“汉字关”的一个重要节点。无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当代,对常用汉字的选择大都在2000—4000字之间浮动,即3000字上下。至于小学生应识多少汉字,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数量也大都以1988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的数量为依据,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要求识字的总量在2500-3500字之间徘徊,且通常把小学二三年级作为识字教育的重点阶段,为基本读写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扫清主要的文字障碍。
小学生应识哪些汉字?
社会舆论对识字总量的过分关注往往掩盖了更为重要的问题:为了小学生将来的生存和发展,究竟应识哪些字?先识哪些?后识哪些?怎么识?对于“识哪些字”的问题,一般以为,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即可。问题在于,当下社会生活用字情况已经与1988年《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制定时有了变化,这一变化并未能及时在字表中反映出来。比如“阀”字在2500个常用字表里有,而在语文教材中无,在我们课题组整理的100多万字次的课外阅读语料中也只出现过2次;再如“糠”字在2500个常用字表里有,在小学各科教材中都未曾出现过,在100多万字次的课外阅读语料中只出现过4次。再者,《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只是较为笼统的提供了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这种区分很难直接用于语文教材,以对汉字进行科学、合理的学年分布,从而确定每个学年究竟应该识哪些汉字。因此,确定小学生要识哪些字,是否单纯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也还值得讨论。
实际上,教材编写也并未完全遵循2500个常用字的标准。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上海现行版语文教材出现的汉字总量约为3870多个,除数学、英语以外的其他学科共出现汉字3560多个,其中到小学三年级时,其他学科出现的汉字总量已经高达2875个!都已远远超出2000字的识字要求。所以,即使假定小学前三年识2000字的任务过重而应“瘦身”,那么,应该“瘦”哪些字呢?没有依据。如果语文教材中削减了,其他科目是不是也要相应削减?如果语文一科削减而其他科目不减,势必会造成教材用字的混乱,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如果其他科目相应削减,怎么减?会不会影响学科的教学体系?这些问题显然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识字瘦身”所能解决的。
我们以为,确定小学生应识哪些字,要根据社会生活用字情况(一般人应识汉字)、小学生课外阅读用字情况(小学生实际接触的汉字)、小学各科教材用字情况(小学生实际认读的汉字)综合考量而来,并要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和汉语认知心理等相关研究,以明确“各学段小学生能够识多少汉字”和“识哪些字为宜”。
缺少一个标准的等级字表
实际上,小学生在低学段要不要识2000字的争议背后,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我们缺少一个标准的等级字表,难以确认每一学年应该识哪些字。而《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分成常用和次常用两级,过于笼统,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并没有实际参考意义。二是由于缺少等级字表,对于教材里出现的汉字应当如何处理,是会读、会写,会释义,还是会用,这些也缺少科学的依据。虽然课程标准已经把识、写分开,然而对具体识、写哪些字,并没有给出依据。因此,教师往往把凡是教材中出现的汉字统统以“四会”目标来要求,加之识字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从而加重了课业负担。
20世纪以来,各部门和学者研制出的汉字等级字表至少有十几种,然而限于语料选择、库规模和研制方法等问题,没有一种字表被大陆语文课程标准或统编教材采用。倒是1990年《小学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香港)》在纲要后面附了比较详细的“分级常用字表”。我们以为,参考香港课程标准的做法,加强汉字研究、识字教学方法研究和教材编写之间的联系,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教材用字方面的统筹规划,尽快研制出“通用汉字等级字表”是解决当前汉字教学难题的当务之急。有了等级字表,确定了分学年应识汉字的数量与内容,也才谈得上“如何呈现”(教材编写)和“怎么学习”(识字教学方法)的问题。
识字教学不能随心所欲
有学者指出,识字教学往往“随着某种社会舆论和长官意志而变化”,对于识字量的要求“都是规定,大起大落,科学根据却始终没有亮出来”。当然,大家都来关心识字教学是好事,但不要把识字教学当成一件随心所欲的事情,以为识字量是可以任由主观感觉随意增减的。我们以为,围绕识字教学,要警惕“识字大跃进”和“随意瘦身”两种非理性因素的干扰;要科学、严肃、认真的对待这个事情,并将相关的理论研究与识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们的识字教育,促进下一代的正常成长。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关于小学识字方法的研究已经不下于200种,有的还进行了实验,但是很少对他们进行研讨、总结,得出科学的评价,大部分都自生自灭了,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编辑:芯蕊休 闲宝贝 网
≡
查看、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