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夏季小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
 幼儿生水痘诱发中风
 小儿先天性关节脱位
 儿童高热如何急救?
 乳酸菌有助于减轻孩子的湿...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幼儿期 >> 

幼儿期 治疗儿童尿床新观点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10-02-11 14:23:45

  孩子的排尿障碍包括有白天尿频症、尿失禁、小便疼痛、小便困难、夜间遗尿 (尿床)等。在治疗这些症状时,所考虑的方向和成人有相当不同之处,特别在最 近几年经由欧美多位学者的研究,对于夜间遗尿的原因、治疗原则有不少新的共识 。下文将做详细介绍。  造成尿床的原因    尿床的成因,当然必须先将确实有器官上的疾病排除,如脊椎神经的病变、尿 道阻塞的病变、肾脏或膀胱的病变等。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并非有器官病变,而是主 要有以下3项原因:   1. 脑干觉醒中枢的因素:   孩子在熟睡时,无法感受到膀胱涨尿时神经的传导,而由脊椎的反射中枢 不自主的排尿,导致尿床。   2. 膀胱功能性的因素:   经过许多尿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发现,确实某些尿床孩子的功能性膀胱容积 较小,或者出现逼尿肌不稳定收缩的现象,而且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可能在夜间睡着 后才出现。   3. 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一般正常的孩子,在夜里自然而然他的抗利尿激素会比白天升高,但是尿 床儿童的抗利尿激素在熟睡后却没有增加,所以造成夜间大量尿液产生,也就是夜 间多尿症,因此容易尿床。      如何治疗小儿尿床      治疗尿床的共识,在国内最近经泌尿科医学会的安排,聚集各相关科系医 生如小儿泌尿科、小儿肾脏科、精神科已经共同讨论出治疗的共识与准则,其中的 重点如下:   1. 我们建议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有每周超过两次尿床的现象,而且 家长有强烈的寻求医疗的意愿,就应该接受治疗。但是治疗应从膀胱训练、就寝前 水分控制着手,药物治疗应该放在第二位。   2. 6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仍然有每周超过两次尿床的现象,就更应该积极接 受治疗以及检查。检查项目如:一般分析尿液、肾脏及膀胱超音波、详细问诊、理 学检查。治疗以两个方向为主:一是药物治疗(以抗利尿激素——DDAVP优先考虑 ,另外一种药物抗忧郁——Imiprami则少用);二是夜尿警铃的条件反射训练。   3. 如果采取抗利尿激素(DDAVP)口服或鼻喷剂的治疗,其初期治愈率达 75%以上,而且几乎没有副作用,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一般建议持续使用3个月,然 后再慢慢将药量减低,而后渐渐停药。   4. DDAVP治疗效果不好的孩子,则应安排尿动力学检查,找出是否有膀胱 的问题,决定是否给予抗副交感神经剂,或Imiprami合并DDAVP药物治疗。   5. 夜尿警铃的训练,必须选择强烈治疗动机的家长,及孩子给予充分的 说明与解释,虽然治愈率较高,但是实际使用后,家长经常无法配合持续训练,所 以临床上使用并不多。   宝宝的尿床是属于哪一种?   因为在临床上很多孩子表现的症状经常较为复杂,除了尿床外,可能还会 合并有白天尿失禁、尿频症,在这里我们必须说明一下,专家对夜间遗尿(尿床) 的分类标准:   原发性单一症状夜间遗尿:   白天没有尿失禁或其他小便的症状,而且未曾有不尿床的记录超过半年以 上的尿床儿童。   次发性夜间遗尿:   超过半年以上不会曾有尿床记录的尿床孩子,可能有其他因素造成,所以 必须做详细检查。   非单一症状夜间遗尿:   这类病患比较复杂,可以分为几类:   a. 合并白天尿频症候群:   一般以小便次数超过8次视为尿频,绝大部分儿童做了检查结果都是正常 ,可能跟环境变化、膀胱功能协调障碍有关系。一般而言,这些患儿仅需要规律性 排尿习惯的训练,严重者才需抗副交感神经剂给予。   b. 合并懒惰性膀胱症候群:   白天解尿次数过少,都是等到相当严重的尿急时才去上厕所,这样的患童 经常出现尿急性尿失禁,治疗上需要规律性排尿习惯的训练,一般以每两个半小时 提醒孩子去上厕所。   c. 合并白天尿失禁:   这类病儿可能有膀胱与括约肌失调情形,或者是属于隐藏性神经性膀胱症 候群的患者。这些病儿在解尿时,骨盆底肌肉仍处于无法放松状态,或者是存在有 轻微的后尿道瓣膜,需要给予切开,比较严重的病儿需要做完整的尿动力学检查, 主要治疗以自行清洁间歇导尿为主,加上生理回馈训练。最近多位学者建议可以甲 型交感神经阻断剂治疗。   细心评估、正确诊断   儿童时期的排尿障碍是一相当复杂症候群,虽然不是一个致命症候群,但 是它却跟泌尿道感染、尿液回流息息相关,需要我们细心评估,加以正确诊断,给 予正确的治疗。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