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对胎教的朴素理解即是:“然儿在腹中,必借母气血所养;故母热子热,母寒子寒,母惊子惊,母弱子弱,所以有胎热胎寒胎惊胎弱之证。”也就是说,女性怀胎,胎儿与母亲是连在一起的,息息相关,母体中的一切都会直接影响到胎儿。下面是古代胎教中的几个方面:
◆孕期要精神宁静愉快。古人提出:“欲生子好者,必先养其气,气得其养,则生子性情和顺,无乖戾之习。”亦有医家云:“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还有“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等所论述的七情过度对人体的危害。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述了有一孕妈妈因受惊吓,“内动于儿脏,邪气乘其心,令心气不和”而使生下的宝宝到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休 闲 宝 贝 网
◆品行修养。要想做个好母亲,必须“品行端庄、道德高尚,处事无妒忌之心,待人无狡诈之意,宽厚诚实,则生子操行高尚”。这正是哲理中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胎儿与母亲共存一体,世界上没有比这个更近的距离了,母亲的品行直接感染着宝宝,宝宝将不加选择地接受。就如文王之所以成为明君,是与他母亲太任的高尚品德分不开的。
◆天人合一。古代胎教也认为,优美的环境能给人一个好的心态。宁静的心态、高尚的情操与惬意的环境组合成一个和谐的有机体,孕妈妈始终保持最佳的心境,将天地万物的爱都凝聚到宝宝身上,这样内感外应,孕妈妈气血和顺,胎儿调固。这是古代胎教中最重要的一环,影响着胎教的成败。
◆饮食宜忌。有着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的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明白,孕妈妈的饮食关系着宝宝的健康发育。明代《古今医统》中就有论述:“世之妇人妊子,既能如《列女传》所云矣,又要饮食清淡,饥饱适中,自然妊娠气清,身不受病,临产易生,子疾亦少。”其他古代医书也强调孕妈妈的饮食应“忌肥甘厚味、生冷、辛辣、滑利之品”。
◆慎用药物。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即便是补益药,若用得不当也会造成不小的危害。明代《育婴家秘》中就有“凡孕妇无疾不可服药,设有疾只以和胎为主,中病即已,勿过用剂也”的论述。《妇人良方》中还特意编写了《孕妇药忌歌》,可见古代医学家对孕妇服药也有严格的要求。
◆注意日常生活。古人强调孕妈妈日常生活时要慎避风寒、适度劳逸、节制性欲等。慎避风寒,就是要求孕妈妈注意保暖,预防疾病。隋代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提出了多种外感性疾病能 “伤胎”、“损胎”,到了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一书中,则详细地列举出了39种先天性病证与孕妈妈失于调养、疾病因素有关。适度劳逸,就是指孕妈妈既不能一点劳动也没有,也不能让自己过于劳累。“过劳则气血受伤,过逸则气血郁滞,均不利于养胎。”另外,《古今医统•妊妇不守禁忌生子多疾论》中还有“夫何后世风俗渐偷,鲜能悟道,男妇纵欲,无往不胜,怀孕之时,殊不加意;以致临产气血乖张,不能顺应,生儿下地,惊搐无时。”的论述。在我国古代,基本上是不提倡孕妈妈在妊娠期有性生活的,并且把这作为养胎、护胎的第一要紧事,主张孕妈妈与丈夫分房寝居。
由此可见,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注意到胎儿期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40周孕期专家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