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10招为宝贝注入迷人元素
 积极面对宝宝的两大弱点
 爸爸用自己方式照顾孩子
 解除孩子心理压力的钥匙
 火车模型玩具保养知识(图)...
 不要对宝宝吝啬你的搂抱
 谁偷走了儿童的想象力
 有“体验”的宝宝更聪明
 关注:孩子第一反抗期
 对孩子的爱要勇敢地说出来...
 处理孩子之间矛盾的妙招
 小宝宝其实更懂得幽默(图)...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培养BB高EQ幸福快乐一辈子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6-12-29 07:57:06

 

  这是一个注重EQ(情绪智商)的时代,家长们也都知道EQ与IQ一样重要,但是要训练EQ却远比IQ来得困难多了!因为EQ的高低,与一个人的个性、生长环境和价值观有密切的关系,家长要如何从小培养孩子拥有好的情绪习惯呢?其实只要家长在平日生活中注意与宝宝的情绪互动质量,就能够养出高EQ的宝宝喔!

  现代的父母多半非常爱孩子,但是这份爱却未必包含所有孩子成长需要的养分和滋润。就孩子情绪的发展来说,爱是很重要的元素,但是这个元素的内涵有些是有助于幼儿情感发展,有些则恰巧是有害的。例如︰溺爱、过度保护、什么事都帮孩子处理好,或者是徒有爱而没有管教的行为,都可能让孩子长大后,反而欠缺处理自己情绪的能力。所以,家长想了解如何培养孩子的高EQ,就要先明白什么样的爱才是有助于成长的爱。休 闲 宝贝 网

  高EQ可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

  关于高EQ的重要性,杨俐容表示,为人父母者莫不期望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幸福快乐,至于“什么样的人可以一辈子幸福快乐”呢?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是: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给足两样东西,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其中之一是让孩子愿意积极地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觉得自己是能够有所贡献的;第二是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这并不意味孩子的朋友一定要很多,而是必须培养孩子有能力爱别人,也有能力被爱,让孩子比较容易建立人与人之间亲密的连结。而高EQ里面包含的能力,例如:了解并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了解他人的情绪、适切地处理别人的情绪,以及面对挫败、克服困难等,正是自我展现与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石。

  现代社会存在着许多压力,要孩子面对这些压力且顺利平衡的达到快乐与满足,就必须让孩子的心灵充满弹性,就好像有一张情绪保护网,以利面对成长后的人际与学习的问题。

  杨俐容指出,高EQ是激发学习动机、提升学习效果的最佳触媒。学习成效好的孩子必定热爱学习,认为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充满乐趣;对于学习必然涵盖的枯燥内容或是课业,总能够妥善处理负面情绪,才能让自己学得更好。相较之下,为了父母的要求而念书的孩子,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动力,并感受到挫折。所以,学习要有好的表现,绝对需要情绪的动力,而提升孩子的EQ就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好方法。

  在人际关系上,愈能够理解、尊重别人的人,人际关系愈好;另外,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为了人际关系而压抑情绪的人也不会快乐。陈蔼玲表示,EQ低的孩子就好像是心灵缺乏保护网,对于人际关系和学习方面常会有负面的结果,严重者会影响孩子对社会的态度,因此,对孩子而言,想要追求未来的学习与人际成就,需要高EQ来做良好的基础。

  情绪表现需后天培养

  将情绪思考过后延缓表达出来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而不是先天的,所以,杨俐容指出,学龄前幼儿的情绪表达是直接的,不过,每个孩子先天表达情绪的方式也会有个别差异,例如:有些孩子天生只要有一点点刺激,他就会强烈的表达,可能有一点不高兴就会躺在地上哭,或是哭得很大声;但是有些孩子就算不舒服,也只是哭得小小声而不太引人注意。有的孩子情绪起伏很大,有的孩子却很稳定,有的孩子情绪一来会闹很久,有的孩子却可以一下子就转移掉了,所以,在3岁前,孩子情绪的表现受到天生气质的影响很深,但是随着年龄渐长,情绪表达受到后天的影响也就愈深。

  陈蔼玲认为,因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较疏离,所以习惯把自己的感觉埋进心里,或是不敢表达的孩子愈来愈多,当然,也有些孩子是习惯直接把自己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出来;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在这部分未做适当的处理,孩子长大以后情绪的处理就会「很原始」,而父母有关心情绪处理的孩子,通常在6岁左右就已经具备一些高EQ的技巧,包括:表达自己、同理别人、安慰别人、提出自己的要求以及等待,这样的孩子不但不会在情绪来时,有着强烈的爆发表现,也比较能够配合时间和情况,再判断自己该怎么合宜的表现情绪。

  3大方法聪明处理情绪

  孩子的情绪来了,家长该如何因应呢?除了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之外,平常生活之中,又该如何给予孩子正面情绪的引导呢?以下的3大方法让家长能够聪明的处理孩子情绪喔!

  1. 面对负面情绪

  家长最直接感受到困扰的通常是孩子的负面情绪,事实上,负面情绪并非全然不好,杨俐容认为,孩子感受到害怕才会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有难过的经验,才能同理他人的悲伤。所以负面情绪是人类很重要的反应之一,但是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就会为周遭的人带来困扰,一般来说,家长总是第一个被困扰到的人,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体认:当孩子碰到负面情绪的时候,正是进行情绪教育最好的时刻,并以了解、同理、接纳和引导带领孩子面对负面情绪,孩子就能了解负面情绪并非不好,并学会面对问题、克服困扰、表达和恰当地处理负面情绪。

  2. 给情绪正面存款

  往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只要孩子不吵,日子就这样过了,但是生活中有许多深刻的正面感受,父母却未必会去体验和强化,因为当孩子的情绪是正面的时候,父母不会感觉困扰,所以也就没有想到要特别强化。杨俐容提醒家长,生命价值感建立在正面情绪经验上。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本情绪存款簿,正面情绪就是收入,负面情绪就是花费,正面情绪的经验愈多,负面情绪就能处理得愈好。如果一个人对于生活没有正面的评价,觉得活着一点意思都没有,当然对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也是兴趣缺缺。但是正面情绪并非是像孩子爱吃麦当劳,就带孩子去吃这般浅层的快乐,而是更为深层、正面的情感,例如:让孩子感受自己是被爱的、被了解的、了解自己是可以有所贡献的,虽然孩子年纪很小,当他想帮家长做事的时候,请家长肯定孩子,并常带孩子接近大自然,丰富孩子的知觉,如此便能厚植孩子快乐的情感存款。

  3. 学会忍耐与等待

  杨俐容认为,3~6岁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学习忍耐及等待,也就是培养孩子忍耐,等待一下,以期得到更深刻的满足态度的关键期。至于父母如何引导,将影响孩子后天自我克制机制的发展。成就表现与人际关系都和忍耐及等待有关,以学习为例:即使非常喜爱学习的孩子,也一样会对求知的某些过程如写字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当孩子认真的学会这个字而开始可以阅读文章的时候,他从阅读所得到的乐趣,正弥补了之前的忍耐与等待得到充分的回报。

  3~6岁是建立良好EQ习惯的萌芽期,假设没有发展好,父母还可以趁孩子小学5、6年级时做加强,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发展后设认知(meta cognition),也就是可以跳脱出自己的角色来看事件;EQ发展得不错的孩子,回家不再只是抱怨同学很讨厌,而会使用后设认知检讨人际关系不佳的来龙去脉。

  给孩子高EQ的良好示范

  杨俐容与陈蔼玲都强调父母身教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在教育孩子上,不变的真理就是「以身作则」,如果父母常愁眉苦脸的,孩子也很难快乐,因此,她们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3点做起:

  1. 保持正面思考

  家长请先自问:是否常有正面情绪与思考的表现呢?因为成人也必须面对很大的压力,如果家长本身在工作时撑了很久,回到家疲惫之余,还说些丧气话,孩子也就无法有一个快乐的环境;相反地,如果家长每天回家都可以找有趣或正面的事与家人分享,孩子渐渐地也会学习多观察事物的正面及与人分享的习惯。

  2. 正确表达负面情绪

  当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如何正确且恰当的表现自己的负面感受呢?正确的反应情绪并不是要家长每天都一定要心情愉快,虽然愉快比不愉快来得令人舒服,但是人总会有负面情绪,请家长自身要先觉察自己有负面的情绪,并和缓的传达给孩子,不要以不耐烦的口吻责骂孩子。

  3. 勇敢面对挫折

  家长碰到挫败时,用什么样的态度?也是孩子在学习的重点。家长是否能让孩子学习到,碰到挫折时,可以在克服的过程与结果中得到真实的快乐是关键。但是很多家长都太过矜持,往往在家里可能会报喜不报忧,所以杨俐容认为,在孩子可以承受的程度内,适度的和孩子分享挫折,也能让孩子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6种反应让EQ愈来愈差

  EQ是情绪管理的能力,人类的情绪是必然且必要存在的,但多数父母过度关切孩子的幸福,很希望孩子不要生气,他就可以不生气了,但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孩子的情感成长未必有帮助。许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最常有的反应是以下6种:

  1. 不聆听孩子的情绪。

  2. 漠视孩子的情绪,过度权威的命令和指挥。

  3. 觉得情绪是要被藏起来的。

  4. 认为正面的表达都是不恰当的。

  5. 父母经常以指责或是羞辱孩子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情绪。

  6. 不肯定、不鼓励孩子。

  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常常不处理情绪,或是觉得情绪是不重要的,长久下来,孩子就会跟自己的感受愈来愈远,但是疏远并不代表情绪消失了,其实感受还是在的。但是,人一定要感知自己的情绪后才有办法处理,所以,当家长否认孩子的情绪时,不但造成孩子不被尊重的感觉,也会使孩子感到混乱,觉察情绪的能力退化。例如:要出门时,家长要孩子多加一件衣服,孩子说:“不要,我好热!”家长却用很凶的口气回答:“哪里会热,今天冷的要死!”事实上,孩子有自己的感觉是正常的,家长如果能够换个语气说:“可能你不觉得冷,但是你至少把外套带着,等下如果冷了可以穿上”,那么孩子不只感受到被尊重,也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

  另外,就是常用指责或羞辱的方式责骂孩子,而不是带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无法为孩子的EQ成长提供沃土。另外,不鼓励也是原因之一,但又分为两种态度:一种是孩子已经有不错的表现,还会拿更好表现的孩子跟他比较;另一种则是过度保护,太多的分析和教导让孩子没有机会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尝试和学习,这样对EQ的成长反而是不好的。

  3个亲子游戏·增进孩子的EQ

  只要是能丰富孩子深层感受的情感经验,让孩子对情绪有所觉察和了解的游戏都可以进行,在进行时,温暖而放松的亲子关系是关键,如果加上脸部表情的互动和身体的接近就更棒了!在生活中安排固定的时间来分享,甚至当孩子语言还没有发展前,就可以多和孩子对话,让孩子明白许多的情绪字汇等都是不错的游戏安排。

  固定时间的经验分享

  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亲子双方一定要有一些对谈,家长可以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坐下来与孩子透过对谈的方式一起分享当天的心情,这就是一种正面情绪的强化。由于缺少人际互动与对谈,现在的孩子快乐容易流于浮面,所以,生活中有固定的时间分享正面经验很重要,家长不应等到孩子有负面经验的时候才来处理孩子的情绪,这样就会演变成每次跟父母在一起都是不愉快的沟通,徒增孩子心理的负担。

  床边和餐桌故事

  陈蔼玲表示,家长说故事给孩子听有许多的好处,除了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情感,在生活上遇到任何问题,也可以藉由绘本里的故事启发孩子;而杨俐容也认为,在家长说故事的同时,孩子可以随着剧情的起伏有多层次的情绪变化,投入许多感受。陈蔼玲自己本身就会利用孩子身边熟悉的角色编故事说给孩子听,孩子6岁以前,她说的是床边故事;到了中年级,就改成说餐桌故事,内容多为爹地妈咪以前发生的故事,不但让孩子更了解家长,具有传承的意义,也多了与孩子正面情感交流的机会。

  扮家家酒或扮演游戏

  扮演游戏如扮家家酒或演话剧是一种对情绪理解后才能玩的游戏,如凶狠的老虎和害怕的绵羊各自有其不同的情绪表现,当孩子在游戏当中反映出感受经验的时候,家长须有适当的响应,然后标示孩子的感受,例如:「你现在是不是好害怕?」或「小鸟现在很开心,你也很开心吗?」让孩子说出从游戏中得到的感受。杨俐容指出,孩子的情绪愈丰富,代表孩子能细细分辨不同的情绪,也了解面对的状况是不同的,相对地,孩子的EQ也愈好。如果孩子无法分辨情绪,不论是失望还是委屈,对他来说都是生气,代表孩子的情绪处理还处在很原始的阶段。所以,家长不但要响应孩子的情绪感受,还要依照孩子的语言和情感发展程度进行不一样的处理,甚至进一步的讨论原因(0~6岁只要让孩子初步了解因果关系就可以了。)。

  各年纪幼儿的情感发展

  年龄  社交和感情发展

  1岁·对陌生人感到害羞或焦虑。

  ·父母离开时会哭泣。

  ·在游戏中透过模仿他人获得快乐。

  ·对某些情况感到恐惧。

  ·对母亲或看护者的喜欢程度超过其它人。

  2岁·表现出的独立性愈来愈强。

  ·开始出现挑衅的行为。

  ·2岁中期分离焦虑增加,而后逐渐消失。

  3岁·情感和脾气时常变化。

  ·会因为行动受挫而勃然大怒。

  ·会模仿成人与伙伴的行为,且会主动关心伙伴。

  专家小语

  杨俐容:家长先检视自我情绪处理方式

  父母是很辛苦又全方位的角色,但是父母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从亲子互动中,去检视自己情绪上的缺口。因为平时人与人之间总保持着一段距离,自我的情绪弱点在人际关系中不见得会凸显,唯有当我们与亲近的人相处时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很没耐心或是很压抑,当家长愿意检查自己处理情绪的方式时,引导孩子的能力已经提升许多,在教养上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陈蔼玲:保持冷静与孩子讨论

  对于情绪外显的孩子,当他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请先保持冷静的头脑与孩子讨论「为什么」,引导孩子面对问题,并教导孩子使用语言或文字将情绪表达出来,而非把问题情绪化,以破坏东西或是伤害别人做为发泄的手段。而较为内敛或压抑的孩子,家长则需要透过平时的观察来关心孩子,假如孩子变得比平日还安静,可能也代表孩子有情绪上的问题,家长更不能疏忽。而不论是面对哪一种孩子,教导孩子面对和接受问题是更重要的事。让学龄前的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学龄后的孩子则透过大量阅读,也有助于孩子培养高EQ。

  编辑:朴朴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