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学习的准备之三
 换季时请注意增减衣物
 儿童房间布置色彩、装饰材...
 孩子节日的饮食原则
 浅谈小儿不肯吃饭的原因
 小儿尿床是否可以少饮水?...
 孩子1岁半囟门未闭合,会...
 孩子 食欲不好的3种...
 有关宝宝的几个最佳时间
 孩子不愿意睡觉而且多梦易...
 6孩童捡到雷管玩弄爆炸
 家长管不住“孩子的嘴”?...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学龄前 >> 

学龄前 冲突与行为
  人气: 5 【字体:
  发布时间:2007-12-26 06:57:07

 

  冲突是一种心理困境,由于个人同时怀有两个动机而无法通过行动获得满足所致。冲突有双趋冲突(两个目标都想实现,可现实条件又要求个体必须舍弃其中之一,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双避冲突(两个目标对个体同时具有威胁性,希望同时避开,可现实只允许我们避开其中之一)、趋避冲突(同一个目标既有好处,又有坏处,个体既想去实现,又怕带来威胁胁)三大类。 

  个体如何解决冲突呢?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行动: 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 宝 贝 网

  感性原则。这条原则倾向于内在需要,即“为所欲为”。年龄越小,行动原则中“感性”的成分越明显。小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得到一件好东西会欢天喜地,而想要的没得到,就会生气,会泪流满面。也就是说,个体按“我想与我不想”处理冲突。 

  理性原则。这条原则倾向于外在制约性,即“为所当为”。被接受的、被允许的才做,否则就不做。“我应该与我不应该”这些理性的成分将随年龄而增长。成年人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例如本来非常伤心,可“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应该咬紧牙关做“硬汉子”。 

  合理化原则。我们的行为总是受到感性与理性原则的双重制约。很多时候“想”与“应该”相矛盾,这时“感性”与“理性”往往折衷为“可以”或“不可以”。比如,某个学生不想做功课,但理性又告诉他应该做功课,合理解决冲突的做法往往是:可以先做一部分功课。成人对孩子的要求(理性)与孩子的愿望(感性)之间,通常也可由此达到并存。 


  转载自《文汇报》

≡ 查看、发表评论 ≡

妫f牠銆� | 閼叉彃鍔归弬浼存 | 閹偓鐎涙洝鍎欓弫锟� | 閼叉彃鍔归弮鈺傛殌 | 鐎规繂鐤傜€涳箒澹� | 閼叉彃鍔笷AQ | 鐎规繆绀夋稉濠氥€� | 娴滆弓缈扮粈鎯у隘
Powered by Nicebaby.org © 2006-2009 娴兼垿妫界€规繆绀夌純锟�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