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贝贝的自信来自你的鼓励
 六岁的孩子很叛逆也许在表...
 慢性鼻炎如何治疗
 4-6岁幼儿的说谎特点
 孩子适度秋冻能增强体质
 好父母做了坏榜样(二)
 如何对付任性的小孩
 儿童新疾病:营养过剩
 怎样知道孩子的骨骼是否具...
 最好别用洗手液
 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意外伤害的高发场所:游乐...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学龄前 >> 

学龄前 缺乏人文的中国儿童教育(上)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8-26 05:58:10

  MAX妈妈 转贴: (写于6/23/2002 2:35:22 AM)

曾经听到过一则新闻故事,感想激越了一番。

某次,中日两国青少年野营拉练竞赛,双方各派了一些经选拔出来的少年参加活动,竞赛结果下来,中国少年完败。日本记者为此发了一篇通讯,文中一句话让我震撼:“中国人已经在下一世纪输给了日本人”。话讲得很不中听,却不由得使我不深思……

上面谈到的故事,和我说的提倡儿童文言文教育,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诸君可能认为我发昏了,倒也未必。这两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关系,却是有因果的,如果是毫无凭据,那下面就没有再谈论的价值了,但不幸的是,偏生我是一个喜欢追根究底的人,为使诸位明了我要讲的道理,有必要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儿童教育,应该分两个基础部分:第一个,心智健康教育。第二个,学识完善。中国的现代教育,前者可以说基本没有人格心理教育的概念,在当代教育论著中,我几乎没有看见过这方面有力的专著(恕笔者孤陋寡闻),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丰子恺,叶圣陶,张志公等前辈过去的文章述及。后来少有论及,当然更谈不上有系统。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缺乏客观、科学、公正、明智的思索。

谈到儿童的心智健康教育,不能不谈到中国传统教育的“正统”模式。古代正统教育思想认为:“先器识而后文艺”,有其深刻的道理。“器识”,指品格、情操培养,包括人格、意识、基本观念、人生哲学……一系列心理教育课题。它的教育过程,始终贯穿着——德育+知识+训练。三位一体,绝不含糊。儒教所提倡的人格美,集中体现在五个字上:仁、义、礼、智、信。我认为它涵盖了古今人格教育的全部内容。旧时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训练。依据儿童特有的心理,由浅及深的逐步灌输最基本的道德信仰。从《三字经》、《幼学琼林》一类易于琅琅上口的启蒙读物开始,再到唐诗,宋词……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授以《论语》、《大学》、 《中庸》、《左传》、《春秋》、《古文观止》、等较为深奥的理论性、文艺性著作,起点非常高,都是一流典籍,可谓篇篇珍宝,字字珠玑。这些“古文”,我认为是儿童教育最清纯的精神营养剂。绝不象我们今天所认为的那样“迂腐”“无庸”。“古文”中,有许多人生世界的哲理真谛,不胜枚举。对少儿健康人格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终生的,至关重要。例如,前面我讲到的儿童野营拉练的故事,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中日两国对少儿良好教育标准的不同认识。耐“挫折”教育是近年教育界很热门的话题,无疑要到“火烧眉毛”的时候才“重视”起来。大批专家痛感问题严重,却是束手无策。怨不了谁,要怨也要追究教育制度,检讨根本原因。

“儿童识字不识理”,成了现代教育的通病。自私,懒惰,怕苦、怕死、意志委靡,缺少强悍,勇敢的精神,与古人提倡的“勇毅”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下一代的精神气质,涵养,整看起来已经垮掉——尽管起体质健康程度远远超过上辈。许多在70年代后期生长起来的儿童,青年,论聪明,智商,超过60年代、50年代的中年很多,有不少出类拔萃的儿童,但要不客气说,他的精神意志和道德理想,存在严重而致命的缺陷。不尊重老师,不尊重父母的人不是个别现象。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家庭,弥漫着一层对儿童教育彷徨无倚的失落感。儿童心理不健康的种种表现,比比皆是,娇惯的花朵不胜风吹雨打,在表面的健康成长之中,谁知道隐藏着许多隐患??我曾经看到:一个很聪明的三好生,在学校彬彬有礼,在家里是横蛮凶霸,常常一不满意就对父母呵斥,竟到了拳打母亲的地步!!他从不做事情,从小连袜子和手帕父母都不让洗!(转下文)

缺乏人文的中国儿童教育(下)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