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做调查时,发现每班总有几个孩子自称是坏孩子。每当听到孩子哭丧着脸说到这句话时,我内心深处总是感到一阵悲凉。一个人生刚刚起步的天真儿童,怎么这么早就给自己贴上“坏”字的标记!
我认为这种悲剧的最可悲之处,在于制造这种悲剧的成年人,尽管他们多半是由于无知甚至是出于好意。这些父母和教师以为夸大孩子的缺点,用“激将法”可以使孩子幡然悔悟,积极向前,于是“坏孩子”、“笨死了”、“你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等恶语便不加思考地抛向孩子。可是事与愿违,孩子多数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变得越来越像成人咒骂的那种坏形象了。休 闲 居 编辑休 闲 宝 贝 网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幼儿的自我认识水平很低,主要是根据别人,尤其是心目中崇拜的老师或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上述这些具有“权威”性的坏评价,就使幼小的孩子深信不疑,并且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不知不觉中按“坏孩子”标准行事。在学习上得一个及格分,自己就十分满意,“因为我是坏孩子”。长期以往,假“坏孩子”就可能变成真“坏孩子”了。
对孩子要“口下留情”!不成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要使他们有强烈的自信心、进取心。尤其是孩子有不如意的表现时,更要善于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激励他继续向前。在这个问题上,爱迪生和爱因斯坦的母亲可以作为我们效仿的榜样。
爱迪生在小学期间被当作“捣蛋大王”而开除,但他母亲坚信爱迪生不是坏孩子,而是个人才,亲自给他上课,支持他搞试验。
爱因斯坦小时候被校长称为“干什么工作都一样没出息”的人。他母亲带他郊游时,亲友们发现其他孩子都奔跑嬉戏,唯独爱因斯坦一人独坐树下,长久凝视湖面,于是担心地询问他母亲:他为什么发呆,莫非神经有毛病?爱因斯坦的母亲满怀信心地说:“那是他在沉思,我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为有名的教授。”
作为父母,当孩子被人误解时,能给孩子公正的、催人奋进的评价,很可能是为孩子敲开了成功的大门。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责任编辑:Cx)
采编自:人民网·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