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同时下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这一重要举措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幼儿园有没有减轻负担的问题?“减负”有何意义?父母们各执已见,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担忧。看来“减负”不仅仅是减轻课业负担的问题,教育体制不改变,父母心灵的负担无法真正减下来。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 宝 贝网
邹琳(幼儿家长):我感觉在这个幼儿园,孩子没有什么压力,比较轻松。但在其他地方就难说。如某单位幼儿园的学前班,给孩子教小学的功课。我们同事的孩子每天晚上做作业要到9点多。同事还对我说,你快把孩子转过来吧。如果将来孩子上小学,人家的孩子都会汉语拼音,会认字,而你的孩子不会,对孩子自尊心会不会有什么伤害。虽然我们孩子所在幼儿园挺注意开发孩子智力的,但智力高低这种东西好像一下子看不出来。入小学后,小学老师能否正确评价孩子,这是我们做父母所担心的问题。因为小学老师教的知识,那些学过的孩子肯定比我的孩子接受得快,老师对我的孩子会是一个什么态度?
张红心(幼儿家长):我给孩子报了电子琴班,还报了舞蹈班。这样,我的孩子星期六上电子琴班,星期日上舞蹈班。我觉得孩子没什么负担。因为她有兴趣。否则,她在家里没事就看电视。刚开始孩子也有点不乐意,但这孩子总想当最好的,要老师表扬,所以,她自己就要求练10遍20遍的。老师表扬她,她就更想去。我想,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孩子的课外学习还可以坚持下去,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再增加别的。
杭间(幼儿家长):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我们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教育教学都挺好的。现在提倡“减负”,我赞成、过去看到小学生整天背着那么重的书包去上学,回家就要做作业,我们也曾担忧过。现在看来,我们孩子确实赶上好时候了。回想一下,自己在小学、中学所学的一些知识,好像没有用。我觉得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不能靠死记硬背。我们教育要好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
张严(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我想谈的是,“减负”是不是受到所有孩子和父母欢迎,这恐怕得划一问号。那天,我和儿子一起看电视,我说,你该高兴了,以后你们不用做作业了。可孩子说不高兴。他说,不留作业,有些学过的可能就忘了。所以,我觉得孩子不是不喜欢写作业,而是希望有一个适度的作业量,如半个小时的作业,孩子还是挺愉快的。我认为,完全不留作业就不是一个科学的办法。其实,关键不是留不留作业,而是留什么样的作业,多大量的作业,什么内容的作业。如果在学校学了几个生词,回家和父母用这几个词对话,对孩子不会是什么压力。
郑慧英(中央教科所幼儿教研室副研究员):这个会很有必要。幼儿园有没有负担重的问题,我认为不是全都有,但有些还是有的。有的父母向幼儿园提意见说在幼儿园学得太少,孩子考不上好的小学。于是,有的幼儿园在父母的压力下,给大班孩子加了好多学习的份量,学拼音,学数学,还要每天做家庭作业。我担心这样做等孩子上小学就没有兴趣了。有的幼儿园办各种兴趣班,一个星期5天都忙于办班,素质教育如何落实?还有是上面推销教材或书,园长都有从众心理,不好意思不买。让父母出钱,父母也有意见。但是有的父母说,很不容易上的这个幼儿园,它要收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吧。
梁雅珠(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幼儿教研室主任):教育部提出减轻负担,实际上是解决三方面的负担: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我很体谅我们的父母。大家为什么担忧呢?因为高考制度没有改。这边减轻负担,那边还是要挤独木桥。对“减负”我是赞同的。因为我们不搞这个急刹车,中国的教育就可能走入更大的误区。几年前那篇《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中国的教育一定要摆脱那种只会让学生考试,而使学生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意识的状况。这种教育实际上贻误了一代人的发展,我们的孩子恐怕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教育部提出减轻负担不是目的,最终要解决的是提高我们育人的质量。没有宽松的环境,我们的素质教育没法搞。因为这两年,伴随着响亮的素质教育的口号,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累。大人下了班还能看看电视,而孩子不行。他们完全是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这种超负荷的压力,使孩子还没有毕业,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毛智全(幼儿家长):我同意“减负”。“减负”是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可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是怎么个教法?我们父母还不清楚。还有,我们老师有没有能力给孩子施以素质教育。
减负以后,幼儿园到底该做什么?
可以这么说,幼儿园不存在应试教育,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压力是有的。“减负”可以使幼儿园这方面的压力减少一些。但是不是说幼儿园就可以松一口气了?父母提出不少问题,幼教工作者也意识到肩上的重担和责任。
连玉华(幼儿园园长):我觉得“减负”给幼儿园教育提出了一个更清晰、更明确的课题,即“减负”后幼儿园该做什么?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父母的担心就会少一些。现在中小学在调整教材,改变评价方式,使孩子能够真正成材。幼儿期应奠定哪些最基本的基础,这是幼儿园应该考虑的。
杭间:因为我的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我希望大班最后一个学期,能为幼儿入小学做一个铺垫。我并不是说要学小学的教学内容,而是说让孩子对小学的课程有一个了解,不至于入小学后,两眼一摸黑。因为孩子的自尊心很脆弱。
张严:“减负”后,孩子没有了作业干吗去?很多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辅导孩子。有的孩子就被锁在家里。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街道有很多类似少年活动站的地方,可以去玩。可现在没有,虽然有少年宫,但离家那么远,怎么去呢。所以,我认为“减负”要有配套措施和相应的设施。另外,“减负”后父母怎样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孩子的学习生活。这也需要教育专家给我们父母提出建议。
对小幼衔接,我有两点体会。一是幼儿园在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方面做得不够。幼儿园强调正面教育,多用鼓励的语言。但到小学后,马上换了一个新环境,负面的语言多了起来,孩子就有点承受不了。二是幼儿园的课程如何与小学衔接。比如,在幼儿园学了英语和电脑,到小学内容就重复了,而重复学习就是浪费。
梁雅珠:的确,减轻负担还需要许多配套的东西,包括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具体到幼儿园要教给孩子什么,这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幼儿教育不能坐井观天,只看到自己这块小天地,还要看到中小学的发展。如何用一种科学的态度,把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我们还有课题要做,包括教育者的观念和行为,甚至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评估。
陈帼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减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人说,幼儿园有什么“减负”的问题?我认为有。像有的大班、学前班,让孩子连篇累牍地做算题等等作业,就是应该减去的负担。但有减,还要有加;减机械地训练,加动脑筋。
在大多数的幼儿园里,主要是考虑如何从幼儿的特点出发进行素质教育的问题。幼儿的可塑性很大,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是不是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考虑,即基本素质和基本知识技能。
基本素质包括行为习惯、个性、思维、创造性等。这些比较难训练。幼儿园阶段可以打基础,用非文化课的方法进行。我们一直说不要小学化,但要抓小学需要的根,找那个根。比如,教孩子认字,字需要明确左右方向、上下结构。我们可以用孩子生活中的东西来教他,让孩子在玩的同时,训练他熟悉这个结构。再比如,你带孩子出去,这里面也有很多智力因素。怎么乘车,可以有多种线路,怎样走就能省钱。我们提倡多用废旧物品让孩子动手,如果在物品的正常用处之外,孩子还能想出其他用途,这本身就是创造性。但要让孩子想出的东西有用,有意义。现在幼儿园有很多只是告诉孩子,要和别人不一样,认为这就是创造性培养。其实,光发散不行,发散完了,还得符合道理,有用。
基本知识技能很容易训练。一个人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有几条应知应会的。我们搞小幼衔接,还要做得更具体一些,包括孩子要上小学了,哪些是该应知应会的。
每个孩子的自身条件和周围的环境条件都是不相同的。要孩子学什么,不学什么,还要根据孩子的个人特点来确定。幼儿园里“大一统”的要求,父母盲目攀比的愿望,往往都是不能得到满足的。
是的,“减负”毕竟和在座的每一位关系密切。“减负”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要解决学制、体制问题,要转变父母、社会,特别是教育者的观念,要有配套的社区服务设施等。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幼儿园如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幼儿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
摘自《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