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珊在沙发上,拿着彩笔画画。妈妈走进客厅后,觉得女儿可能会弄脏沙发。
“珊珊,你在沙发上画画,会弄脏沙发,还是去桌子上画吧!”
“我会小心的,妈妈。”珊珊以令人信服的语气回答。
“我知道你会小心,可是我真的很希望你能移到桌子上去画,这样什么东西也不会弄脏。”
“好。”
……
“怎么还在这里不到桌子上去画?”
“妈妈,等我先画完这个汽车,好吗?”
“好,等画完这辆汽车,要到桌子那边画。”
“好的。”休 闲 居 编 辑休闲宝贝 网
可10分钟过去了,珊珊依然“按兵不动”。
“珊珊,你不是说要到那边画吗?如果弄脏了沙发,我会不高兴。”
“我会的,妈妈,我只是想先画完这幅画,再移到桌子那边,我就快画完了。”
“你最好动作快一点,我已经开始生气了。”
但是珊珊还是继续在沙发上画画。
“珊珊,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妈妈终于对她大声吼叫……
“好吧!反正我已经画好了。”珊珊收拾东西离开沙发时说。
分析
人们都有行为塑造的本能,只是不知善加应用。其实每位父亲或母亲都遇到过这样的事:孩子表现出自己期待的行为,例如:第一次叫出“爸爸、妈妈”,父母表现得异常兴奋,称赞孩子,爱抚孩子,使这一行为得到增强而有意重复。同样,有些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发生了原则上的偏差——坏行为带来了好结果或者坏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当然,鼓励孩子去作恶的父母非常少,但有时父母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不敢挑出孩子的过错,舍不得管教孩子,因此对孩子的不好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之继续下去,直至忍耐的极限或者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进行斥责。
上面的例子中,珊珊的不被期待的行为——在沙发上画画,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只是妈妈表面上说一说,没有被及时纠正。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儿童的感官经验决定了他们对生活环境的认知。因此,父母在教导孩子时,除了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外,重要的是要借助于行为。因为是行为是孩子具体可见的,可是许多父母往往忽视了它。
珊珊的妈妈仅通过语言传递信息,就此为止,没有与行动配合,使珊珊学会妈妈的言行不一致。虽然妈妈说得如何生气,但实际上并没对她怎么样,而珊珊觉得只要嘴上答应,便应付过去,因此,珊珊赖皮的行为就这么养成了。
建议
妈妈应该言行一致,语言配合行动,告诉珊珊不可以在沙发上画画,不听话时立即采取行动,替她收起来,或采取隔离、惩罚手段,一定能立即产生效果。而那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父母,只能是扯破了嗓子,培养出一个赖皮。另外,这里所说的“动手”并不是打孩子,而是让孩子付之于行动,要管孩子,就要管到底,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话,不是用“好好好是是是”就能随便能应付得了的。
上述道理其实非常简单,相信多数父母都非常明白,然而许多父母不能做到,只能说问题还是出在父母们自己身上。
好孩子育儿网整理编辑(责任编辑:steve)
来源:爱婴丛书《亲职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