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孩子成了“小霸王”
由于父亲长年在香港经商,9岁的小龙一直跟母亲和外婆住在上海的家中,一家人一年半载才能团圆一次。为了补偿孩子,小龙的父亲隔三差五就给他寄来些吃的玩的,光是每月的零花钱就有500块。在学校,小龙是出了名的“小富翁”,花钱大手大脚,还时不时地带着一帮“小弟兄”欺负别的同学。
回到家里,小龙也总摆出一副“小少爷”的样子,对母亲和外婆呼来喝去,稍有不满就又哭又闹。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而如今,这种现象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最近,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调查显示:大约有3%—5%左右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父母该跳进孩子的“战壕”
亲情缺失,孩子容易自闭或早恋休 闲 宝 贝 网
这样的孩子由于在人际关系、个人发展方面都得不到足够的指导,长期下去,要么变得多动、逆反;要么变得内向、自闭、个性软弱。同时,一些父母为了补偿孩子,常常给他们物质和金钱上的过度满足,导致这些孩子既没有生存压力,也没有爱与赞赏的动力,很容易丧失生活目标,变得好逸恶劳、玩世不恭。在这些孩子中,早恋的现象也比普通孩子多得多。由于他们经济条件比较优越,在与异性交往中往往“出手”大方,比较容易得到同龄人的“欣赏”,而他们又特别希望以谈恋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情感上得不到满足的遗憾。
父母长期在外,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也不一样。如果父亲长期在外,会让小男孩缺少成长榜样,可能过于阴柔或者过于暴烈。对于女孩来说,由于她们潜意识中都有“恋父情结”,童年父爱的缺失,可能会影响她们日后的感情生活,要么早恋,要么回避爱情。
和女孩的“恋父情结”相对应,男孩有“恋母情结”。如果母亲长年在外,同样会影响到他们的“爱情观”;另外,研究表明,女孩在童年如果没有得到母亲精心的呵护,日后很有可能患上焦虑症。
了解宝宝:婴儿的“恋父情结” 如何克服宝宝过度恋母
尽可能多和孩子沟通
没有哪个父母想要离开自己的孩子。那么,在不得不分开时,父母该如何以正确、可行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首先,出门在外的家长应尽可能多给孩子打电话,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的内容除了学习、饮食和健康,还可以包括亲戚朋友的趣事、社会上的大事,或是刚看的一个电视剧、一本书,尽可能地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最高效的时间。同时,家长也不要总以对不起孩子为由给他们太多的物质补偿,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往往不及几句关心和鼓励的话。
其次,在难得与孩子见面的时间里,不要都用来带他去购物或吃美食,而要更多地用在与孩子下棋、聊天、爬山、打球等活动中。这样,孩子自然会感受到真实的父母之爱,会拉近彼此的距离。
最后,要鼓励孩子多去和同龄人接触,并在这种接触中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情感缺失。但是,尽量别让他们和年龄过大的孩子玩,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沟通跟随年龄一起“长大”
你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父母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你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亲子关心话
1、你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你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你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你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你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你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父母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亲子沟通的六要六不要
策略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父母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亲子知心话
1、你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你帮忙。你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你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你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你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你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父母放下架子,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你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你的关心。
策略
父母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亲子开心话
1、你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你厉害。你笑到一半,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
2、女儿今天帮你洗碗了,你很开心,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你发现,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你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事实与结果:
父母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你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策略
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亲子忧心话
1、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你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你感到特别忧心,于是你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
2、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你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你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事实与结果:
孩子让父母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策略
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你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你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你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父母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谈话方式随孩子成长变化
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与孩子之间谈话的内容及交流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从中也可以看到两代人之间心理距离的变化。譬如:
孩子在襁褓之中,父母不时动情地自说自话,心中充满无限怜爱,此时,父母的心态是对孩子无条件地接纳。
到了孩子已能满处乱跑时,大多数父母又要重新回到自己的职场,由于工作、家庭的双重压力,父母便期望孩子能少给自己添些麻烦。在这一阶段,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的态度、语气,会因自己情绪的不同而变化:心情好时与孩子讲话较温和;情绪差时,会因一些小事责备、训斥孩子;此阶段父母与孩子交流时,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已不再是百分之百。
孩子上幼儿园或者学校,父母更多的是关心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接纳的程度也常以成绩为标准。父母最爱问孩子:有没有听老师的话?考试多少分?老师喜不喜欢你?
孩子的学习成绩常是父母态度的晴雨表。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已然是两个成年人的对话方式。
从回顾父母与孩子谈话方式的变化过程,不知你是否悟出了什么?诸多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良的个案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孩子自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父母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父母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性的,并非所有正确的、应该实施的教育内容都会为他所接受。孩子只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和方式。因此,父母有必要研究怎样同孩子说话。
编辑: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