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30招让宝宝吃得更健康
 专家总结的手足口病概况
 孩子偏食或为父母一手造成...
 儿童坐公交车的安全提醒
 医学研究表明腿长儿童易患...
 在亲子游戏中的8错误做法
 宝宝独自快乐玩耍手册
 婴儿的家庭意外防范措施
 想生宝宝先从体型看生产难...
 警惕手足口病由轻转重(图)...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焦虑期...
 沐浴液宝宝一星期用一次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幼儿期 >> 

幼儿期 你会给孩子“剪枝”吗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07-04 08:44:01

 

  对孩子的批评不可没有,也不可滥用。适当的批评是与孩子进行交流的一种手段,也是孩子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种动力。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调皮、闯祸、做错事,对孩子来说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他们正是在纠正一个个失误甚至错误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对此表现出的态度—

  面对孩子的失误甚至错误,你会采取怎样的态度?休 闲居 编 辑休 闲 宝贝 网

  来看看这个几乎每家都发生过的场景,你是怎样应对的?

  3岁的童童正在喝水,见妈妈下班回家扑了过来:“妈妈,我给你倒水喝。”她奔回桌边拿个茶杯给妈妈斟水,就像我们所能预料到的那样,两只小手还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茶壶,水洒在了桌上,慌乱中“啪”的一声,杯子又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父母的慧眼就在于,能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行为中闪光的亮点,特别是当他出于美好的动因时。应该说,在这种孩子去积极探索和实践心中美好想法的时刻,预防错误的发生大过发生后的批评,特别在这种错误的发生是可预见的时候。当然,最到位的做法是日常生活中主动给孩子提供实践的机会,主动施教,先期避免错误的发生,降低孩子被批评的概率。 但无论如何,当批评不可避免时,父母们一定深谙鼓励式批评之道,毕竟,对于这么小的幼儿来说,也实在没有什么罪大恶极的错误需要我们去严阵以待。 

  一步到位的批评让孩子避免走更多的弯路或执迷不悟一条路跑到黑,平和地看待失败,逐步培养自信,这时批评滋养了孩子的身心。也有可能,一句冲口而出的批评使孩子一蹶不振,将有可能发展成为“特长”的素质演变成“特短”,这时批评绝对成了教育的败笔。

  批评孩子“尊重”在先

  孩子虽小,自尊心却不比成人弱。父母一句话说重了,外向的孩子会立刻把不高兴写在脸上,还要申辩几句;内向的孩子则会把怨气憋在心里,日久天长容易形成内心强烈的自尊和强烈的自卑。

  孩子哪里做得不好,父母当然应及时指出来,不让小毛病发展成大的祸患,但这并不是说一分钟也不能等。既然事情发生了,最好是先解决这件事,而不是先教训孩子,更不是粗暴地责骂孩子。如果是在人多的场合或家里有客人,父母不妨找机会把孩子拉到一边说句悄悄话,或等到客人走了以后再说,避免孩子遭遇下不来台的尴尬。对于那些很有个性的孩子,强硬的态度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他会很快理解父母的意图,默认批评,自尊心也不会受伤害。

  批评要找适当的时机,其出发点应该是对孩子的关切。粗话、恶语,就像支支毒箭,只能用来反对敌人,不能用以对付孩子,否则只会使他/她产生不满、反怒、仇恨的情绪以及报复的念头,逐渐学会使用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保护自己。

  美国的海姆·金诺特博士将其母亲常用的对付孩子的尖刻语言归纳如下:

  漫骂:混蛋、瘪三、骗子

  侮骂:笨蛋、真是个废物、不中用的东西

  指责:又淘气了、真是个坏孩子

  压制:给我住嘴、你敢不听大人的话

  强迫:不许说不行

  威胁:你敢不听我的话,我再也不管你了

  挖苦:亏你想得出这种蠢方法,你真聪明

  用这类伤害性的语言去批评孩子,有时确实也会立刻见效,孩子会乖乖地服从父母的意志,然而,这种屈服只是暂时的。从长远看,这些语言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对孩子的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懂得尊重孩子,批评时就事论事,不翻旧帐,使孩子懂得自己她错在哪里,不再重犯,那么,这样的批评就能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

  批评的话越实越好

  批评孩子,钉是钉、铆是铆,说准说透,以质量胜数量,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老账新账一起算。孩子最烦的就是父母唠叨,它会让孩子产生“永无出头之日”的绝望;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通粗暴指责,让孩子摸不着头脑,其结果是父母说了很多,孩子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2岁的宝宝晚上睡觉前吵着要吃巧克力,你是指责他“坏毛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听话、真让大人劳神,给妈妈找了更多的麻烦”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坏毛病”、“听话”、“劳神”、“找麻烦”指的是什么。一下子用那么多的话来批评宝宝,他只会觉得妈妈唠叨。另外,对孩子细枝末节的事情喋喋不休地批评,也会渐渐失去批评的力度和效果。

  还是说一句“睡觉前吃巧克力牙齿会疼的”,并告诉他牙疼比打针可疼多了,疼得咬不动东西,所有的好吃的都吃不成了?这更能让宝宝明白妈妈的意图,

  批评也要换换新包装

  批评就是试图改变对方的想法、态度和行为。如果孩子对父母的话一耳听一耳冒,批评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其实,即便是成人,每天反复听“快点,别磨磨蹭蹭的!”“去把玩具捡起来!”一类单调、重复的话,耳朵也会磨起茧子,孩子就更容易对此产生“心理惰性”。他们需要新鲜的语言给自己提神,推陈出新往往能提升孩子做事的兴奋点,假如你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再耽误一会儿,恐怕就看不上海豚表演了”或“已经晚上九点了,该让毛毛熊回家睡觉了”,孩子或许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无声有时胜有声

  沉默是金。一些很明显的错误或顽固性错误,孩子自己也会意识到。如此习惯成自然地一错再错,被父母“敲打”的心理准备早就“百炼成钢”。此时如果父母仍旧依照惯性老生常谈地指责一番,实际上是如了孩子的愿,他可能会如释重负,眨眼之间就把批评忘得一干二净;相反,父母的冷处理倒让孩子忐忑不安,觉得很不自在,并揣摩父母的心理。适度、适时的沉默可造就紧张的气氛,也给孩子留出了自省的时间,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剪枝” 不留痕

  从小到大,每个孩子都需要修正一个又一个缺点和毛病,遭遇孩子成长所带来的烦恼,你是润物细无声地暗示他的不足、给予必要的指导,苦口婆心地讲道理、锲而不舍地修正孩子身上的毛病,还是火冒三丈、挑剔指责,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孩子身上?来看一看,批评分寸的掌握,最应回避的伤害有哪些?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剪枝”有方: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伤痕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剪枝”有方: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对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伤痕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种形状的小珠子,串起项链漂亮极了;但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几个透明的围棋棋子充当“夜明珠”时,哭着喊着要,对方不给,她就把人家装“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错误批评:玟玟的举动让妈妈觉得很没面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好,你家里的玩具还少吗?自己的东西扔在一边不玩,一看到别人拿点什么就跟宝贝似的,真没出息……下次再这样,我绝不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留下的伤痕:如此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孩子小,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剪枝”有方:漂亮的和新鲜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抵御诱惑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她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并没有错,但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更不能抢或毁坏。接着向孩子讲清楚: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特别想要,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比如如果对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换。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
  采编自:好管家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