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
|
|
|
教育指南 如何向不同年龄的孩子讲述死亡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9-28 10:53:07
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父母泪洒电视屏幕前,很多孩子会询问有关死亡的问题。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胡赤怡说,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家长要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死亡和生命教育。
对于婴幼儿(0~3岁)
最好的方式是告诉他“这个人不见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难明白什么是死亡。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对孩子说,发生了很多很多的事情,有些人在这些事情中“不见了”,就像家里养的小狗狗、小兔子,有一天它消失了,不再回到家里来,以后也就见不到它了。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4~6岁)
家长可以说“这个人坏了,没法恢复了”。比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发育状况,告诉孩子,这是地震把房子震倒了,房子很重,人被房子压得不能动弹,然后就病得很厉害,最后救不活了,这跟家里的玩具、灯泡、洗衣机等坏了、修不好了是一样的道理。
对于小学生(7~13岁)
可以讲一些具体的死亡概念。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死亡的概念,家长可以告诉他们,“这个人死了,生命没有了,心脏不跳了,也不呼吸了。”
对于中学生(14~18岁)
该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明白什么是死亡。除了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外,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总是接触关于灾难和伤害等伤痛的信息。在家里,父母最好让家庭、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整天总是处于灾难和死亡的极度悲伤情绪中,对成年人、对孩子都会有影响,尤其会让孩子感觉到很没有安全感。而安全感的丧失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孩子害怕死亡,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的生活经验所致。在日常生活里,孩子接触到死亡的最直接经验,往往是自己饲养的心爱的小动物死了,他会感到很伤心、难过,进而产生对死亡的畏惧感。
2、教育不当所致。(1)当孩子刚接触“死亡”这个概念,并向成人提出“死亡”是怎么回事时,成人常常表面化地用令人可怕的言辞来描述“死亡”的含义,如说人死了,就没有这个人了,他就再也看不到、吃不到许多好东西了,使孩子一开始就不能正确认识“死亡”。(2)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常有意无意地以“死”来压制、恐吓孩子。(3)成人常常讲些迷信色彩甚浓的恐怖的神鬼故事给给孩子听,使孩子把魔鬼与死亡连在一起,这也会导致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害怕。
3、不良的环境影响所致。孩子在看了一些不宜看的恐惧的影视片或参观了一些宣扬迷信的有关阴曹地府、“幻宫”展览以后,也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感。
4、成人对亲人死亡的极端悲痛反应所致。孩子生病或受到创伤时成人的焦虑、紧张的表情,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孩子,促使孩子惧怕死亡。
怎样教导孩子正确认识死亡,消除孩子对死亡的恐惧呢?
1、充分利用“死亡教材”教育孩子。当孩子看到饲养的小动物死掉了,成人可以告诉孩子:“它死了!”让孩子知道“有些东西会自然地与我们分开”;平日若看到送葬的行列经过,就抓住这个机会,用平和的态度和最浅显的语言告诉孩子:“就像花开过一段时间,花累了,想休息,花就谢了。其他的动物是这样,我们人也是这样,人老了就会死,像睡着了一样。”使孩子认识到“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是自然现象,这样他就不害怕了。
2、成人面对“死亡”的现实要为孩子做出表率。成人在孩子面前要深藏内心的悲痛,要节哀,要表现得比较平静、自然,切不可悲痛欲绝,甚至歇斯底里,以免使孩子觉得死是可怕的。
3、平时,家长不要以“死”来吓唬孩子,要经常给孩子讲些英雄为革命献身的故事,让他们初步懂得英雄们牺牲了,就像花谢了,但树还活着,以后它还会再开新的花,英雄们的精神永远活着,为孩子今后形成正确的生死观打好基础。
4、严禁让孩子看暴力凶杀影视片和戏剧,不让孩子参与迷信活动,不要在孩子面前渲染一些非正常死亡的恐怖情景和场面,更不要让孩子直接去观看这类现场,以免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上布下恐惧死亡的阴影。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