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 |
|
 |
|
婴儿期 拥有贝齿从断奶瓶开始(上)
人气:
6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10-21 11:34:59
例一:
小津是个活泼可爱的4岁胖宝宝,因感冒被带到小儿科门诊来。医生检查后问妈妈:“小津一定是吃奶嘴或含着奶瓶睡觉长大的,对不对?”妈妈很惊讶地问医生:“您怎么会知道的呢?”医生说:“看小津的暴牙和满嘴的蛀牙就猜到了”。
例二:
小年已是2岁多的小女孩,体重只有10千克。由于发育得不好,被带到小儿科门诊就医。经过了解,得知小年拒绝学习用碗筷吃东西,一直习惯用奶瓶进食。平时做事缺乏信心,性格孤僻。在排除了其他原因后,医生要求家长马上给小年断奶瓶,学习用碗筷吃东西。
关于断奶瓶的误区
说到断奶,大家都已有了明确的地认识;但说到断奶瓶,许多人都会不以为然,认为这不是个问题。其实不然。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家长不能正确使用奶瓶或不能及时给孩子断奶瓶所引起的后遗症有多么严重。小津妈妈没有在他睡着后及早把奶瓶拿出,造成孩子的牙齿问题;小年则因为过久地依赖奶瓶,对她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和发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儿科门诊,常常有不少家长会问:断奶瓶真有这么重要吗?不断奶瓶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婴儿各成长阶段的生理变化和生存需求。这样你才会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断奶瓶对孩子牙齿的发育和自信的培养有多重要。
婴儿各哺育阶段的生理变化
授乳期 出生至4~6个月
1、仅能吮吸及吞咽液体。 2、肠道防御机制尚未发育,较适于消化来自母乳的蛋白质、糖类,尚不足以消化食物蛋白。
过渡期 4~6个月至1岁
1、使用勺子及咀嚼吞咽固体或半固体食物的神经肌肉已逐渐成熟。 2、能分辨食物的色泽及风味。 3、肠道已经能接受外来蛋白。
成长期 1岁以上
1、生理机构的成熟度已接近成人。 2、开始学习自己吃东西,并且对食物有了自己的喜好力。
宝宝的月龄分期变化
出生后到12个月内的婴儿,其生长发育比任何时期的婴儿都快,从附表一中,我们可以看到哺育阶段婴儿的生理变化,出生至4~6个月称作授乳期,从4~6个月到1岁称作过渡期,1岁以上称为成长期。
分期饮食与餐具配合
出生3个月后的这段时期,宝宝口咽协调性慢慢成熟,消化酶素:如胰蛋白、淀粉、脂肪等消化酶,也渐趋成熟;在6个月到1周岁之间,乳齿也逐渐长出。此时小宝宝便应尝试固体食物。当婴儿由流质食物,过渡到固体食物,这段时期我们称为过渡期。这一时期的副食品选择,可参考表二。
到1岁以后的成长期时,小宝宝便开始尝试大人的食物。在添加固体食物后,大人要逐渐减少用奶瓶喂食的次数,改用碗筷、勺子、杯子等工具进食。如果用奶瓶,许多固体食物都无法摄食,这样将不能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供给。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发育不良,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心理疾病,小年小朋友就是一例。
婴儿各阶段副食品食物种类表
出生~3个月
奶类: 母奶或婴儿配方食品
4~6个月
奶类:母奶或婴儿配方食品 水果类:果汁——柳丁、 橘子、西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果汁 蔬菜类:菜汤—胡萝卜、菠菜、小白菜等蔬菜的汤汁 五谷杂粮类:米糊:先以米糊喂食、麦糊
7~9个月
奶类:母奶或婴儿配方食品 水果类:果汁;果泥—— 柳丁、橘子、西瓜、香瓜、葡萄、木瓜、香蕉、石榴等 蔬菜类:菜汤、菜泥——胡萝卜、豌豆、菠菜等 五谷杂粮类:米糊、麦糊、稀饭、面条、米线、面包、馒头 蛋豆鱼肉类:蛋黄泥、豆腐、豆浆、鲳鱼、带鱼、鱼肉泥等 肉泥——猪肉、鸡肉、牛肉等、肝泥、鱼松、肉松
10~12个月
奶类:母奶、或婴儿配方食品、或牛奶(至11、12个月可转换牛奶) 水果类:果汁、果泥、水果 蔬菜类:剁碎的蔬菜 五谷杂粮类:米糊、麦糊、稀饭、面条、米线、面包、馒头 蛋豆鱼肉类:蒸蛋、豆腐、豆浆、鱼肉泥、肉泥
拥有贝齿从断奶瓶开始(下)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