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灵活运用方法 让弱智孩子乐中理解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9-09-16 13:01:16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无处不体现出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手法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弱智儿童好动、接受慢、理解难、记忆差的特点,我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在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玩一玩、猜一猜、编一编等多种方法中积极参与,乐中理解,形象生动地获得知识。

  一、听一听,让学生在美的旋律中理解。

  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把音乐引入弱智儿童课堂教学中能减轻儿童注意的疲劳,使课文单一静止的画面变成有声有色的立体画面,增加刺激弱智儿童的感知渠道,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时我用歌声导入,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加深对祖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教《秋天》一文,我选择优美的轻音乐,让学生在背景音乐的提示下,进一步体会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的美丽景象,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听一听”用音乐把课文优美化,学生乐中体会。

  二、看一看,让学生在感染中直观理解。

  弱智儿童空间认知能力差,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抽象,很难被他们理解,我就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手段,或实物演示,或出示挂图、投影,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生动的形象,从而达到理解。如《赵州桥》最后一段:“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学生很难清晰地想象出它们的样子,这时,我出示投影片,当那些千姿百态的龙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映入学生的目光中时,课文中的句子不再只是呆板的文字,抽象的句子变成了学生心中充满生机的形象,句子理解了。“看一看”用图像把课文直观化,学生乐中理解。

  三、想一想,让学生在欣赏想象中理解。

  培智学校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好文章,其中有动物、有植物、有山水、有建筑。领会这些事物的美,仅凭视觉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借助其他感官的帮助,才能取得强化感受的效果。如教《荷花》一文,我出示一幅活生生的荷花图让学生想一想:视觉想象——感受它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嗅觉想象——感受它的清香味;触觉想象——感受它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听一段录音,让学生想一想,假如我“变成一朵荷花”,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想一想”用想象把课文情景化,让学生身临其境,乐中知之。

  四、 画一画,让学生在熏陶中理解。

  弱智儿童的认知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画一画符合弱智儿童认知规律,我常借助画图理解词义,以简单明快的线条,寥寥数笔,勾勒事物的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蜜蜂引路》是写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浓墨落于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因此,熟悉、感受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是学生学好这篇文章的第一步。我先布置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在脑子里画画,基本弄清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屋在什么方位,再动手画一画,然后对照课文中四处地方的描述进行校正,小组交流、板演。教《暮江吟》、《绝句》时让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画图画,虽然画得不好,但也多少感受到古诗的意境美。“画一画”以新颖独特的方式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学生乐中意会。

  五、 做一做,让学生动手操作中理解。

  弱智儿童的思维以直接行动思维为主,离不开感知对象,离不开行动。因此在弱智儿童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做一做”显得更为必要。在教学《聪明的马小明》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沙子、木屑、铁屑、盆、水和磁铁分给每个学生,让大家都有做实验的机会,然后在课堂上边学习课文边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沉”、“浮”等词,理解把木屑、铁屑、沙子这三种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的方法。“做一做”,手脑并用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学生乐中求知。

  六、演一演,让学生在形象的表现中理解。

  正确理解字、词、句并能灵活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演一演正是促进理解的一种很好形式。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安排六位学生上台分角色模拟表演,音乐声伴着时高时低的老虎吼叫声,六位学生戴着准备好的动物形象的头饰从教室后面向前走来,狐狸、老虎一前一后,狐狸大摇大摆,神气活现。深林深处,各种小动物眼睛睁得圆圆的,奇怪!惊讶!继而“撒腿就跑”。同学们身临其境,抽象的文字顿时“活”了起来,老师接着提问:百兽看了狐狸今天的样子,为什么“纳闷”且“撒腿就跑”?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纳闷”、“撒腿就跑”,领悟了“狐假虎威”的含义。“演一演”,寓教于乐把课文情境化,学生乐中领悟。

  七、玩一玩,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理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弱智儿童的兴趣,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化解课上弱智儿童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上《灵巧的手》时,我让同学们找朋友做“捉手指”的游戏,同学们边读“小小手,尖又尖,我看你呀,往哪跑”,边伸出食指做游戏,当读到“往哪跑”时,就捉对方的食指。这样通过做游戏,同学们学习时所感到的疲倦消除了,对课文内容也加深了理解,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秋天的水果”时,利用游戏“奇妙的口袋”,让学生到口袋里摸出指定的水果或摸出后说出水果的名称,加强学生对香蕉、苹果、桔子等水果外形上的认识。“玩一玩”用游戏使课文轻松化,学生乐中巩固。

  八、猜一猜,让学生在兴趣中理解。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征及识记规律,把生字编成字谜,进行识记。如:春——“三人”过上好“日”子;树——“木”“又”长一“寸”;雪——大“雨”冲倒一座“山”。“猜一猜”用猜谜识字,学生乐趣中理解,乐中熟记。

  九、编一编,让学生成功喜悦中理解。

  抓住儿童最富有幻想的特点和最喜欢故事的心理倾向,我借鉴课文,借助媒体,引导弱智儿童编故事。我引导学生复习《狐假虎威》《山羊和狼》等故事,认识山羊善良、狐狸狡猾、大灰狼凶残等形象,总结故事的写法,引导学生尝试编故事,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学得主动。“编一编”用幻想延续课文,乐中提高。

  总之,学生的听、看、想、画、做、演、玩、猜、编等在教学中的运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熔于一炉,既培养了多种能力,同时也使弱智儿童进入了一种“乐学”境界,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