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闻 7门课程一位老师(图)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7-14 11:29:22
何传怀将家里的客厅当成临时教室,给孩子们授课
“要是有台电脑,让孩子们看一看,摸一摸,该有多好!”送走所有学生后,52岁的何传 怀感慨地说。
这学期开学后,学校年久失修的危房无法使用了。何传怀把全校17个孩子带到自己家上课。他是学校惟一的一名老师。
搬进老师家里的学校
立冬后,天气一天天冷了,下午4时多,太阳便渐渐下落,一抹霞光洒遍满山野花野草。旬阳县仙河镇大沟村的17名小学生正是课间休息时候,孩子们蹦呀跳呀,欢声笑语让初冬的山沟平添了不少生机。
学校原在对面山头,这学期开学不到两周,教室哗啦哗啦地往下掉土块,瓦片也掉了下来。老师和学生都养成过一会儿看看屋顶的习惯。
“老学校是上世纪70年代初盖的,现在外墙皮已经掉了一少半,实在太危险了。”学校惟一的老师何传怀说,向上级反映后,镇中心学校决定把孩子们搬出学校。但村里没有一个合适的场所安顿学生。9月中旬,何老师和妻子将自家客厅腾开后,把17名孩子全部带到家里上课,就这样,农家院子就成了临时学校。
17名学生7门课程一位老师
这些孩子都是大沟村的学龄儿童,由于这里山大人稀,路程遥远,孩子们每天都会背着干粮和小书包从不同方向赶来,午饭时,离家远的学生只好用干粮充饥。“山里孩子上学不容易啊!有些小孩来时父母还专门让带上冷饭,中午我就帮着给热一热。”何老师的妻子杨庆莲说,遇到狂风大雨,她就将这些孩子留在自己家里。“离这里最远的学生要翻几座山,步行至少得一个多小时。”
一抹残阳斜射进客厅改成的教室,地上摆着几张污迹斑斑的旧式桌子和条凳,两块不大的黑板遮不住墙上贴的财神年画。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黑板。“给孩子们上课已融入了我的生活,许多孩子的家长都是我的学生。”何老师说。
门口课表上写着孩子们的课程: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体育、综合实践。
孩子们分别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到了三年级,他们就要转到别的学校去上。特殊的学生组成令何传怀老师的讲课也不同寻常。何传怀每天都要按课表交替着给教室里的两个年级的学生讲课,给一年级讲课时二年级的学生就做练习,十几分钟后再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
17名学生,两个年级,7门课程,仅何传怀一位老师且在农家讲课。
渐渐消失的村办学校
下午4时左右,孩子们就放学了,越是到了冬天老师就越操心孩子们路上的安全。何老师和妻子把孩子送到路口,叮咛他们不要在路上玩,要赶到太阳落山前到家。随后,欢笑声朝着不同方向渐渐远去,消失在山林里。
何传怀的家与对面山头的老学校遥相呼应。何老师指着自己工作了近20年的那所学校时,表情有些沉重:“山里人知道知识的重要,1974年村上盖学校时,许多村民都义务参加了劳动,后来,这所小学取名"群力小学"”。
学校最红火时,有100多名学生和3位老师,清脆的铃声会响彻几座山头,而现在,挂在椽头的铃铛已锈迹斑斑,这里的一切都已定格在了何传怀的记忆里。
而今的秦岭深山里,像大沟教学点这样一个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的学校并不少见。目前,这些教师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随着村里人口的减少和村民的搬迁及外出务工,生源正越来越少,许多相邻学校也正一步步合并,而生源过少的学校将渐渐消失,到那时,要上一年级也得翻山越岭跑到几十里以外。
这种现状,正威胁着基层义务教育……
编辑:小元休 闲 宝 贝 网
≡
查看、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