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半岛都市报》报道:禁止在日常课程中开设英语、珠心算等“小学化”课程,市教育局10月底出台了有关《通知》。那么各幼儿园的兴趣班是否真的已经“偃旗息鼓”?近日,媒体的记者调查青岛市20余家幼儿园发现,诸多幼儿园日常课程中确实已鲜见英语等特色课,但几乎都挪到了课余时间,只有3家没“开小灶”。对此,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课余时间办兴趣班虽然并不违规,但从幼儿发展角度来讲,并不提倡对孩子们进行“小学化”的培养方式。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亦然,本无可厚非,但凡事应当有个度,失去了度,就会出现揠苗助长的弊端,欲速则不达,不成材反成柴,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入学后的困惑,也给家庭带来额外的支出,何苦来呢?休 闲 宝 贝 网
自古有私塾,私塾的儿童通常的入学时间也只能在六七岁,六七岁开始启蒙,自是循其天性而为,否则,违背孩子的天性,过早地进行启蒙教育,过早的把自己的孩子推到求知的快车道上,难道不怕戕杀孩子的求知欲?
鲁迅先生进入本家族私塾的时间据记载是六岁,入三味书屋的时间大概在十二岁,也就是说,他拥有一个完完整整的童年,即便是在三味书屋读私塾时,仍然改变不了爱玩的天性,常常到后园里去折腊梅,玩蝉蜕,然而,鲁迅那时候大约不懂得什么叫胎教,也没有在三两岁上学日语或者英语,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鲁迅日后成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学界的旗手,其所站立的制高点,至今无人可与其比肩。
那么,当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望子成龙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的时候,是不是我们的家长有点操之过急了?要知道,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童年自有其童年的乐趣,也自有其“学”的内容,学会玩,恐怕就是最大的学问。举一个例子来讲,生活在一些城市里的孩子极少懂得辨别东西南北,更没有时间仰望星空,甚至也没有兴趣来欣赏星空,而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则往往不缺少这一课,看到麦苗说是“一坡好韭菜”的笑话,是嘲笑当年的下乡知识青年,而现实当中确确实实有人把满坡的麦苗当成韭菜,而假如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从小不缺这一课,则不仅他懂得欣赏星空,而且也懂得欣赏满坡的麦苗起浪之美。
再则,过早地让自己的孩子背上沉重的负担,过早地进行所谓的双语教学,唱响“洋调子”,忘记或疏远本土文化,跳不太适合儿童年龄的超前舞蹈,代表着一种时代的浮躁,不仅不会促进孩子的心灵、身体发育,反而会让自己的孩子以小王子、小皇帝、小绅士、小公主自居,不能合群,也不屑与“大众”融合,颇有点高处不胜寒的味道,如此教学法,恐怕也是家长们的一个误区。
因此说,把英语等特色课的兴趣班挪到了课余时间,尽管不必理解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这种连日常课程中都已经取消的英语、舞蹈、绘画、珠心算等等课程,却又拿到课余时间进行,这不又明显是让自己的孩子再遭一次罪吗?
也许众多的家长会说,让自己的孩子不学习是一种荒废,岂不知这正是一种最大的误区,科学的玩,放松的玩,合理的玩,并不是什么都不学,而是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不过这种学习未必是正儿八经的课本课程,而是儿童心智、心灵的开发引导,只要把这种玩玩好了,玩出彩了,儿童的智力得以开发了,还愁未来孩子不成才?
编辑: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