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学龄前 >> 

学龄前 当心儿童精神营养不良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9-08-11 11:42:36

 

谈到“儿童营养不良”这个词儿,家长们很快想到给孩子们买营养品、补脑液、神童饮等“均衡营养”补品。其实,儿童的身心健康不仅需要供给各种物质营养,也离不开精神营养。所谓精神营养,即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特殊营养,主要包括来自亲人和保育人员以及教师对孩子的爱抚、教导、约束与批评。这些精神营养与物质营养一样,不仅要充足、齐全,也应搭配合理 ,不可偏废。

  父母把所有的爱与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必然表成对子女教育中的独特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教育失衡,就会使儿童出现精神营养不良。当今孩子在精神营养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有:休闲 宝 贝 网

  1.溺爱

  对孩子的溺爱可能说是很多父母的通病,他们无时无刻、无代价的爱造成孩子自私自利、不珍惜爱、不会给予他人爱的个性特征。有的父母受自身童年艰苦经历的影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孩子身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产生了“绝不能让孩子遭一点罪、受一点委屈”的心理,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如,一位下岗女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对她来说麦当劳这个词指什么,她以前一点也不知道,一次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她走进了麦当劳,看着小孩吃得那玩意儿美孜孜的样子,她高举地望着孩子:“给妈妈尝点好吗?”孩子却坚定地回答:“不给,这是我的,想吃你自己买。”孩子的回击未能改变母新爱意,她依然固执地给女儿擦汗、整衣服。其实溺爱出来的孩子将来肯定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关心别人,只会一味地从别人那儿索取,不会付出,也不会珍惜别人的付出。而这种心态只能在父母身边行得通,在社会上必然要碰钉子。

  2.教育方法矛盾

  很多家庭是祖孙三代住在一起,受各自观点及知识水平的影响,父母之间、祖父母与父母之间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出现矛盾,如一方溺爱、一方严格;一方反对,一方支持,就会造成孩子无所适从,弄不清什么是正确的了。如孩子毁坏了玩具,母亲严厉训斥孩子,而奶奶则在一旁叮护着孩子说:“不就是一个玩具吗?乖乖,别怕,奶奶明天再给你买一个。”这样在奶奶干预下母亲不再坚持了,孩子的错误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难免下次再犯。这种教育方法的矛盾不仅存在于家庭内部,而且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也比较突出,如教师教孩子要懂礼貌,要公共汽车上要给老人让座等,而在家中则不然,奶奶总是将享受让给孩子,父母常常在公共汽车上为一席之位与人争吵,这样常常使孩子辨不清是非对错。

  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缺乏原则。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用哭闹的办法,要挟父母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被逼无奈而就范。其实,这种缺乏原则的将就,恰恰强化和“鼓励”了孩子的这种哭闹行为,使孩子的这一不良行为固定下来,下一次他们会不自觉地使用这一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正确的方法是父母在孩子哭闹时要坚持原则,也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讲道理,或者不予理睬。其实孩子是很精明的,他知道自己的哭闹在溺爱他们的奶有面前很管用,而在幼儿园的教师面前毫无作用。所以要给孩子确立一个明确的原则同时又让他感觉到父母很爱他。这样教育出的孩子才既有感情,又有理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