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 |
|
 |
|
婴儿期 不必一觉到天亮
人气:
3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10-03 22:46:45
与很多事物一样,对育儿理念和方式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地进行新的探索。许多原来盛行的理念和手段,现在已经落伍了。我们在采纳的时候,需要鉴别,不断地更新。
《父母》今年8月刊登的《让宝宝一觉到天亮》这篇文章中,在对待宝宝睡觉问题上,有几处错误观点:
必须要宝宝一觉睡到天亮; 阻止母亲用爱抚手段辅助宝宝入睡,强迫宝宝自己入睡; 机械地训练宝宝,让他哭5分钟、10分钟、15分钟…直到不哭了; 把宝宝留在一间屋子里单独睡眠; 从4个月开始停止夜间哺乳。
我的主张是妈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方便,不管孩子的需求,不给孩子应有的爱抚,甚至不给孩子吃奶,把孩子推到一边儿去,让他自己睡觉。这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的理念和做法。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很多父母都受到过一个错误观念的引导和影响,就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让宝宝一觉睡到天亮。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大人不会,婴儿更不会。每个人都是在入睡、熟睡(深度睡眠)、浅睡(REM睡眠)之间循环往复,总要醒几次。只是成年人能够自主入睡、能够自我调整再次入睡,婴儿却不能,他们需要父母的辅助。
我们应该了解婴儿睡眠的一些科学事实:首先,婴儿的睡眠迥异于成年人的睡眠。成年人入睡快,能够马上进入深睡状态;婴儿则入睡慢,需要在父母的辅助下,经由20分钟左右的浅睡状态而后进入熟睡阶段。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这样的经验:宝宝看似睡着了,但是一放下来就会苏醒大哭。这是因为他还没有进入深度睡眠,还需要更多的哺乳、安抚、拍哄、轻摇等等。
其次,婴儿的睡眠周期也较成年人短,熟睡程度亦较成年人轻。这其实是他们的一种生存本能,便于一旦发生意外或感到不适,能够马上醒来向父母发出信号。另外,轻度睡眠也有利于婴儿大脑发育。
睡眠不是我们能够强加于宝宝身上的一种状态。把孩子放下来让他自己入睡,是不现实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安睡了9个月,并非出生后就可以马上脱离母体单独行动,而是同样需要母亲的怀抱,需要听到妈妈的心跳、闻到妈妈的体味、感受到妈妈肌肤的温暖,藉此获得安全感。有些小宝宝在出生后头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更乐意在父母怀抱里睡觉,这不是什么必须更改的坏毛病,而是自然正常的需要。
比较合适的态度是创造一个适宜睡眠的环境,将宝宝逐渐导入睡眠。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宝宝安睡,更要让宝宝将睡眠看作是一件愉悦的事情,快乐地入睡,安心地睡着。
其实,医学上对婴儿睡整夜觉的定义是连续睡眠5个小时,而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8个小时以上。
掌握了科学知识,你会立刻发现,强行训练宝宝单独入睡,不理睬宝宝渴求爱抚的信号,让宝宝不断地哭泣,只会留下很多不良的后果:
一是给宝宝幼小的心灵留下重重的创伤:我是孤独的,爸爸妈妈是不爱我的,我呼唤他们,他们不理我。好吧,我不哭了,我累了,我睡了,但是我悲伤,我愤怒,我不喜欢睡觉,我也不喜欢这个世界!
二是将父母变得冷淡漠然,对孩子的需求不再敏感,不再细心地观察孩子哭闹的具体原因,很容易忽略孩子因为生病或其他不适而发出的求救信号。
文:小巫 本文由《父母》杂志授权亲亲宝宝,qqbaobao.com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