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闻
   育儿新闻
   怀孕胎教
   育儿早教
   宝宝学艺
   育儿FAQ

   相关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新闻 >> 

育儿新闻 送礼:家长教师的矛盾交易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9-08-03 11:02:00

 

  眼下给教师送礼之风盛行,尽管有很多老师强烈反对,但拒收礼物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那么,送礼能让学生变得优秀吗?不送礼,学生就会被冷落吗?送礼风盛行的最终责任在不在老师呢?

  拒不收礼不是件容易事

  考上大学后,广西大学学生王芙(化名)的大哥才小心翼翼地告诉她,高中时,家里人一直背着她给老师送礼物。她恍然大悟,怪不得中学时总觉得老师对她照顾有加,而她一直以为是自己特别讨老师喜欢呢。

  老师的形象“轰”地一下在王芙的心中坍塌了。她告诉记者,如果当初知道老师的关心和照顾是家长“买”来的,自己一定不能接受。

  虽然很多老师对家长送礼持反对态度,但当面拒绝的却不多,记者发现,送礼收礼、接受家长吃请的现象在中小学仍很普遍。

  有很多老师强烈反对这种方式,但拒收礼物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对于南宁某中学的朱老师来讲,收礼、赴家长宴请是种负担:“如果你当面拒绝了家长,家长可能通过学生、班主任甚至其他领导转叫上你。有时,家长吃饭叫上学校领导,你怎么敢不去应付一下呢?除了班主任,其实对于科任老师来讲,吃饭之前常常连学生名字和本人都对不上号。”

  南宁一所高中的语文老师说:“我有时很矛盾,面对家长的请客送礼,我到底该不该接受?”“当我拒绝时,家长们会更紧张,担心老师是不是对孩子有什么意见……我承认,我也会有一点点虚荣,偶尔家长请我们到附近的城市散散心,或是送些土特产什么的,有时我也会欣然接受。”

  送礼能起多大作用

  说法一

  优秀生不是“送”出来的

  送不送礼,真能起到家长想象中的巨大作用吗?

  学生的成绩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家长寄希望于老师的多关照,这不现实。一位姓黎的家长认为,她从来不给老师送礼,可女儿的成绩依然保持在班级前列,老师非常喜欢她。

  黎姓家长说,最关键的是,她想给孩子做一个表率,学习成绩、别人的喜爱、尊重等等很多东西都不是“买”来的,得靠自己争取。

  说法二

  送了礼能得到更多照顾

  认为送礼管用的人更多的是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家长。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在班里可上可下,如果老师在关键的时刻提携一下,就相当于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和学习好的孩子相当的发展空间。

  在南宁一位姓王的家长眼里,送不送礼还真不一样:“我给老师送了两只鸡后,老师对我们家孩子的考试、发言、作业情况非常地关心。”她说。在不少学校,老师都只青睐优等生,把出头露脸的事交给他们,把课堂发言等锻炼场合优先给他们,这位家长希望送礼后,老师会对孩子特别的关照指点,严格管理,让孩子专心学业,赢得更多锻炼的机会,“重点培养”。

  而如果是差等生这种问题就更突出了。家长担心老师会放弃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座位安排在边边角角,造成他(她)更不专心听课、自我放纵的恶性循环。“送礼,就是想让老师觉得我家孩子和别人不一样,哪怕是给个好脸色。”一位家长如是说。

  说法三

  打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

  不少老师坦言,送礼后的“关照”其实是很有限的,最多也就是给孩子调调座位、多找谈话、多发言等,不送礼,他们一样有责任教好学生。

  “家长希望老师多关照自己孩子的初衷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方式方法可以改变一下,送礼没有必要,直接打电话或找到老师表达你的想法,多和老师沟通一下孩子的近况就行,因为没有哪个老师不希望把自己的学生教得更好。”南宁八中韦主任说。

    调查

  近半数家长给老师送过礼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刘涛,曾设计了200份问卷发放给家长,回收率达到93%。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约有45%的家长曾经给自己孩子的教师送过礼。其中,初中生家长给教师送礼的比重最高,达56.5%,小学生家长约为41%,高中生家长约为23.6%。

  根据调查,经济情况较好的家庭给教师送礼的金额较大、次数较多,一般每学期4至6次,总金额在3000元以上。

  观点

  送礼风盛行谁之过

  应该看到,我国自古以来就不乏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教师。但我们也要看到市场经济强化了物质利益观念,教育的某些领域市场化倾向更是给了老师们一种误导,想出法子从学生身上谋利成为部分老师公开的秘密,成为一些老师趋之若鹜、竞相攀比之事,而且家长们越来越相信礼物送得“重”,老师才会特别关照自己的孩子。没有收就没有送,因而,教师节成了“送礼节”,教育工作者当认真反思。休 闲宝 贝 网

编辑:小元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