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 |
|
|
|
新生儿期 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相应措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5-19 14:04:00
    1.监护人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调查发现,儿童意外伤害多发生于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麻痹大意的情况下,因此儿童的监护人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重视对儿童的保护,时刻把儿童的安危放在心上。幼儿园教师及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有安全意识,把儿童的安全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学校、幼儿园应制定和执行健全的安全值班制度,凡是儿童在学校、幼儿园期间都要安排教师值班,要做到时时处处都有人想着、看着孩子,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游乐场要针对儿童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配备必要的保护设施,不能只为营利而不顾孩子安危,要适当限制儿童活动的范围,只有这样,才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机率。  2.结合儿童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孩子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识,自理能力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知道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学校、幼儿园应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抓住活动的各个有效环节随机强化。家长应与学校、幼儿园配合,利用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时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3.培养、训练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孩子躲避伤害。例如,孩子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闻一闻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误食东西;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机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鱼时把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之痛,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学校、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反复强调,持之以恒,使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4.加强儿童的体能训练,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反应敏捷,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一些。目前我国尤其是城市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在身高、体重方面较过去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其心,肺等内脏的功能却落后于身体的发育水平,这是由于缺乏锻炼造成的。由于身体肌肉长期缺乏应有的活动,肌肉组织内储氧量降低,肌肉弹性张力下降,因此孩子动作的平衡能力、灵活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为此,幼儿园、学校、家庭应给儿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组织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5.引进国外先进的"紧急救援(SOS)"服务理念。紧急救援服务是现代保险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宗旨就是力争在病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可以提供及时周到的有效服务,伸出援助之手。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现在,紧急救援经历30多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保障行业,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儿童意外伤害作为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我们应将工作重点落实在"预防和控制"上。只有这样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不断改善安全环境,消除不安全因素,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保证让孩子们安全健康地成长。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