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希望一岁多的儿子不必再依赖尿布,就必须容忍他经常唱反调的表现,因为这两件事都衍生自同样的心理根源;如果你希望8岁的女儿在与朋友意见相左时,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必须接受她有时也会顶撞你;因为,在自己跟别人意见不同时坚持立场,正是她智力发展的结果。唱反调固然很烦人,好辩也很让人讨厌,但它们都是孩子正在成长的象征。
这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休 闲 宝 贝 网
总而言之,为了当个有效率的家长,你必须让自己“进入”孩子的心智年龄。你必须了解,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他的思考方式是怎样的,他有些什么感受,以及他经历了哪些事情;因为,可能就在过去短短六个月之内,他的想法、感受与关切便已经改变了。举例来说,当你女儿4岁时,如果你能够像幼儿园小孩般地思考,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哪几种策略会奏效,哪些却行不通。假如你能了解,是什么因素促使8岁大的儿子开始如此在意隐私,那么,当你没敲门就进入他的房间,因而令他大发雷霆时,你就会知道该怎么响应。你是否曾在8岁的年纪,因家长的一句话,就气得不得了。如果你还记得当时的感受,那么,当孩子不愿理你时,你就比较有把握说出恰当的话。
为何某些孩子有能力克服无比艰难的困境,有些却成为早年经验及环境的受害者?抵抗挫折的能力,不但是一种适应及克服困境的能力,也是真正改变每个人未来的关键所在;它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基本特质,并非少数天赋异秉的孩子独享的奢侈待遇。
家长本身,更应在培养子女挫折忍受力的同时,端正自己身教与言教上的正确态度。
培养孩子有能力处理生命中无可避免的压力与挫折,远比处心积虑雕凿成绩优异、成就突出重要许多。许多家长都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纠正孩子的缺点上,陷于“缺陷模式”的负面教养脚本,而非扩充孩子的心性资产。而孩子是否能成为家长殷殷期盼的健康快乐、体贴他人、坚韧圆熟的成人,依赖家长是否以身作则,示范逆境中自处与从中复原的智慧,并使之潜移默化至孩子的性格与气质之中。换句话说,想要教出屡败不馁、愈挫愈勇的孩子,恐怕家长自己得先改头换面一番:具备自我改变的洞察力及勇气,才能改写负面脚本。
孩子是忠实的观察者,他不是照家长所说的去做,而是照家长所做的依样画葫芦;幸或不幸地,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爱迪生发明电灯应该无人不晓,但当中的实验过程大概鲜有人知。他曾经试过三千多种灯丝的材料都做不成,助手纷纷劝他:算了吧,别做了,我们注定失败的,根本就不可能用电发光。爱迪生却说:可是我们终于知道这三千多种材料是不能做灯丝的。这就是收获,不是吗?怎么会是失败?
这种坚持到最后一次失败,进而获致成功的精神,正是教育学家称许的“聪明的失败”。如果希望孩子拥有这般坚韧心性与强力复原力,就要尽快放弃“问题出在孩子”身上的惯性思维,并检讨自身的教养脚本。简单地说,有问题的孩子背后,多半是有问题的父母;要求子女之前,请先挑战自己!(文/万慧琴 责任编辑:三 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