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闻 |
|
|
|
育儿新闻 儿科门诊缘何冷热不均?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11-29 13:37:59
虽然还没有到每年6月的儿童就医高峰时段,但儿童到专科医院看病要等待5小时的现象,在上海却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随着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的来临,儿科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的矛盾日益凸显———上海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的整体性萎缩,导致人才大量流失;四家以儿科闻名的医院里,病人源源不断涌入,医护人员不堪重负。不少医生急切地呼吁:“对出生人口剧增带来的儿科医疗资源紧张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加紧落实解决措施,以确保上海的孩子病有所医。”
生育低谷引发儿科萎缩矛盾 休 闲 宝 贝 网 上海的四大儿科特色医院分别是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医院和新华医院。目前,前三家医院每天就诊的病人达3000人次,而新华医院更“热”,仅内科门诊就近2000人次。在这里,医生连续工作16个小时习以为常,每个就诊患儿至少要排5个多小时的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儿科日门诊量大多不过100人次。瑞金医院曾拥有一个辉煌的儿科,儿童哮喘、内分泌、血液、新生儿在全国都属于强势学科,可如今,这里只留下17名医生,43张床位,许多出色的医生无奈选择离开本行,自谋出路。
在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德芬看来:“当年我们儿科辉煌的关键是病人多。”于是,生育低谷的出现,便带来了儿科的萎缩。
数据显示,自1993年起,上海人口进入连续10多年的负增长,到2000年,年出生人口只有5.5万。病人越来越少,导致儿科逐渐被忽视,进而出现了向专科医院或者特色医院转移、集中的势头。同时,各大综合性医院里,资源不断向成人科室倾斜,儿科越来越被边缘化。
2000年之后,在各大综合性医院,儿科历年来积累的矛盾达到临界点,人才大量流失,医生们有的转做行政,有的转向药企,有的索性彻底离开了医学领域。
对瑞金医院而言,2003年起本市设置少儿医保定点医院的政策更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他们被划定为卢湾区患儿的“定点”,而卢湾区又恰恰是人口导出区,病人们相对更少。“一个学科哪经得起几年的耽误啊!”医生心里异常失落不安。
这样的情况在大部分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以各种方式发生着———有一家三甲医院,儿科医生只剩2人;有好几家则彻底关闭了儿科病房;2000年后,成立了近半个世纪的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儿科系也消失了……
新一波“婴儿潮”显现儿科困境
“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至少要经过10年培养,可他们决定离开的时候,竟然都异常坚决。”曾任瑞金医院儿科主任的陈舜年教授对此唏嘘不已。
然而就在近几年,生育高峰再次出现。2003年起,上海市常住人口出生数逐年递增,2003年8.3万,2006年13.1万,预计今年将达到17万人。根据学科规律,小儿的患病率相对恒定,新生儿是8年前的3倍,需要就诊的数量也就会乘以三,而此时,儿科医生却比以前缩减了2/3。面对新一波“婴儿潮”,儿科医疗市场束手无策。
由此,四大儿科或特色医院的医护人员工作量达到极限,医患矛盾突出。尽管如此,儿科诊疗近于公益性的收费,却使得儿科医护人员的收入依然处于所有科室的最末尾。
超负荷的工作与不成比例的收入,不断侵蚀着儿科特色医院的人才基础。在儿中心,副院长吴晔明为医生、护士的严重流失扼腕痛惜。他告诉记者,一名刚刚做完住院总医师训练的医生,因不堪重负而离职。吴晔明问他今后到哪里发展,这位医生回答:“什么都不干,回家先休息2年。”“我几乎无话可说,医生们实在太累了。”实际上,完成住院总医师工作,意味着他结束了最痛苦的基础培训,已经成为一名合格而熟练的儿科医生。
同样的原因,导致很少有优秀的医学生主动选择儿科研究生,这也动摇了儿科向学术纵深方向发展的基础。
新华医院儿科主任鲍一笑教授说:"我们不仅没有好的研究生,现在连进修医生都没有。"在仅剩的儿科研究生群体中,还有些人只是想把儿科作为进入大医院的"跳板",对儿科医学的忠诚度并不强。"我们当年选择儿科是因为喜欢这个专业。"瑞金医院儿科主任王伟教授说:"现在,许多医生则是因为调剂、就业等原因,被迫选择了儿科。"未雨绸缪化解矛盾据了解,儿科医学的困境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卫生部门正在加紧调查研究,以期重新合理安排医疗资源,合理调配儿科医生的布局。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将积极制订政策措施,鼓励原先儿科基础较好的综合性医院增强儿科服务能力,加大力度促进儿科发展。这些消息足以使儿科医学界感到欣慰,然而,许多儿科专家也表示,在制订相关政策时,应考虑综合性三甲医院儿科的定位以及儿科未来的学科规划蓝图,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上海儿科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