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是心理学中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我们常常通过惩罚使儿童习得希望他具有的行为,而减少或消除儿童的不良行为。家庭教育中,家长常常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有时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必要对孩子实行惩戒,怎样合理地运用惩罚使孩子获得良好的行为规范呢?
1、当孩子不“听话时”,请先听听孩子的理由,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孩子实施惩罚。有时孩子因为经验和知识不够会“好心办坏事”。 休闲居 编 辑休 闲宝贝 网
2、明确地界定不良行为,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应该及时。当孩子第一次出现不良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说明理由。而不是在孩子几次行为之后才予以惩罚。给孩子一个关于“不被允许的行为”的清晰概念。
例如:幼儿开始学习自己吃饭时,可能用勺把碗里的饭菜弄得到处都是。家长应该在幼儿出现这种行为时就予以纠正,而不是感到好笑。如果在幼儿已经形成这种坏习惯后再纠正,会造成幼儿的迷惑:为什么被允许的行为又被惩罚了?他们到底要我做什么?
3、惩罚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避免人身攻击以使孩子陷入自卑。在对孩子惩罚时,应明确告知,“你这件事做得不对”或“我不喜欢你那样做”。不要对孩子说:“你就是这样的,死不改悔。”“你是个坏孩子。”“你从来不听话。”这样容易导致孩子把惩罚归结为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做错事的原因。
4、惩罚应采取合适的方式,避免不必要的生理和心理创伤。不同的年龄阶段,适合的惩罚方式是有差异的。学龄以上儿童,建议不用或尽量少用体罚,而以口头的批评为主。低龄儿童可以使用轻微的体罚,如罚站5分钟;不许玩他喜欢的玩具等。
暴力惩罚可能会成为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对象。
心理学家建议多用强化(表扬)少用惩罚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