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新闻
   育儿新闻
   怀孕胎教
   育儿早教
   宝宝学艺
   育儿FAQ

   相关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新闻 >> 

育儿新闻 83.7%的人认为育儿成本高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11-28 13:26:56

    有人认为:孩子应是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

  民声
休 闲 宝贝网
  民声:“"80后"的年轻人和他们父辈养育孩子的观念不一样,不仅喂养孩子要用最好的产品,而且在孕前产后也得跟得上时尚潮流的脚步,这就需要额外花不少钱。”——北京艾索市场咨询公司李露凌

  2007年的一句流行语是,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刚刚做母亲一年的余女士对这句话深有体会。这一年,奶粉、纸尿裤和保姆费用,可都比猪肉涨得快。最近,本报社调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有3986人参与)显示,有83.7%的被访者和余女士持相同的观点:“养孩子的成本正在飞速上涨”。

  精打细算对抗育儿成本上涨

  尹女士的三胞胎将在今年4月中旬出生,几星期前,得知部分洋奶粉要涨价,尹女士马上派丈夫王先生去超市采购奶粉。想到马上就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来了,王先生一口气买了一万多元的奶粉,可是周围有经验的朋友告诉他,这些堆满一间屋子的奶粉只是孩子们三四个月的口粮。

  像尹女士一样积极应对奶粉涨价的家庭不在少数。本报调查显示,41.3%的人已经做好了应急准备。不过,也有40.0%的人刚刚听说涨价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准备。当余女士听说奶粉涨价的消息准备采购时,儿子吃的那个牌子的奶粉早已经脱销了。奶粉厂家的客服热线向余女士证实了涨价的信息属实,理由是国际奶价上涨。实际上,进口奶粉的价格今年年初已经小幅上调过一次了,这轮涨价将是年内的第二次全线调价。

  伴随着价格上涨的是,促销活动也在减少。余女士的一位朋友告诉她,一年前,奶粉商家常常有“买四赠一”的促销活动,而这一年多来,这种最实惠的促销方式已经被取消了,买再多的奶粉也就送个玩具。

  普通家庭和CPI赛跑的手段其实比较有限。除了囤点儿东西之外,只能选择团购或者上网淘点二手货,但这两种方案都有风险。团购就是通过特定的网上论坛联合一些父母,大家一起去跟商家谈个批发价,但由于这种组织比较松散,团购活动经常由于购买量不足或者和供货商谈不拢价格而不了了之。有时,团购还会因为组织时间太长、孩子等不起而被迫终结。至于二手货,买婴儿车、玩具还比较现实,买二手奶粉是大多数父母不敢轻易尝试的。

  本报调查发现,年轻父母在和CPI赛跑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奶粉绊住了双腿,肉类、童装、纸尿裤、水果、营养品等生活必需品也都被三成以上的被访者认定为涨幅较大。

  另一方面,养育孩子正在给年轻父母带来更大的压力。76.9%的人认为,压力来自于“生活成本逐年增长,生育成本也随之上涨”;62.8%的人认为,“肩负教育重任,怕教育不好孩子日后落埋怨”;47.1%的人则选择了“工作压力大,不敢作全职太太,要兼职带孩子太辛苦。”

  0岁就开始交学费?

  北京艾索市场咨询公司总经理李露凌告诉记者,根据他们近五年的市场分析,在一些大城市,尤其是“80后”的年轻人开始进入生育年龄后,养育孩子的支出正在变得多元化。

  “过去可能是孩子出生后才开始花钱如流水,现在怀孕前几个月,钱就开始哗哗往外流了。”李露凌说,比如,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生孩子之前就开始做各种检查,看看身体状况怎么样,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补这补那,叶酸、钙铁锌、DHA等等,全是新名词。

  “当时周围准备生孩子的朋友都在补,我们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余女士记得和她同时期怀孕的同事、朋友,都流行吃DHA,说有助于孩子大脑发育。每天一粒,一粒6元钱,整个孕期280天下来,光这一项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花钱的地方还有五六百元一件的防辐射服,每小时80元的孕妇保健课。   孩子出生后的花费比过去增加了很多。其中教育费用的增长也值得关注。本次调查中,70.1%的年轻的父母们认为,涨幅最大的不是奶粉而是孩子的教育费用,婴儿奶粉的上涨幅度列第二位,有61.2%的人选择。

  李露凌说,近五年来,一岁以内的孩子增长最快的要算教育费用。可能在余女士的婆婆那一代人听来,刚出生的婴儿就要去学习,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对余女士周围的年轻父母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幺蛾子”(希奇古怪的想法——编者注)。

  余女士的孩子出生二十多天后,周围的朋友就告诉她要赶紧带孩子去游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开发情商。一周两次,每次70元,余女士的孩子一直游到6个多月。这期间,还有每周一次的右脑开发课,每次课也得80元。她婆婆跟着去了几次后发现,对幼儿教育进行“超前消费”的不止自家儿媳妇,俨然已成一种时尚,因为每次上课时,早教中心都人满为患。一段时间后,农村来的婆婆也知道了,敢情教育的起跑线是从零岁开始的。

  北京艾索市场咨询公司的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参加早教班的被调查家庭中,每月花费不到200元的占三分之一强,200~1000元之间的约占五分之一,每月1000元以上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余女士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还不算太大,她的朋友们在早教方面也都很舍得投入。她的朋友温女士是全职妈妈,最近为了给8个月大的女儿选“学校”,温女士考察了小区附近的四五家早教机构,每次都亲自开车去试听,最后选定了一家离家5公里远的国外名牌早教机构,一个学期(两个月)总共要花5千多元。

  采访中,余女士还向记者反映,请保姆的费用也明显上涨。这两年来,年轻父母们扎堆儿生育“金猪宝宝”和“奥运宝宝”,因此形成了一波儿生育高峰,政府部门的数据是,2007年北京市的婴儿出生率比上一年高出25%,保姆费用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去年5月生孩子的余女士,请月嫂的价格是一个月4000元,同一个月嫂,到去年10月的价格已涨到每月4800元。而2006年,一个最高级别的月嫂工资也就是每月3000元左右。

  宁可父母饿着也要给宝宝最好的?

  李露凌说,“80后”的年轻人和他们父辈养育孩子的观念不一样,不仅喂养孩子要用最好的产品,而且在孕前产后也得跟得上时尚潮流的脚步,这就需要额外花不少钱。

  李露凌的证据是,越来越多的孕妇产品和所谓的产后修复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出现。在很多年长的父母看来,购买几百元钱一件的防辐射服是为了保护胎儿,咬咬牙就买了。而购买时尚孕妇装、孕妇专用化妆品和产后形体恢复产品,则有些小题大做,毕竟一件款式时髦点的孕妇装,动辄就得四五百元。

  2007年,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杨女士在北京开了第一家专门给孕妇拍照的影楼,标价最便宜的一套孕妇照也在五百元左右,现在影楼的生意相当红火,一般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实际上,购买各种新产品、新服务花掉的只是小钱,在很多家庭里,购房计划、购车计划也都随着孩子的孕育和出生被提上了家庭消费日程。

  在某公司工作的刘女士怀孕后,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买房。孩子出生后,现在住的两居室就显得拥挤了。最近几个月,刘女士和丈夫不断地奔走看房,有意思的是,不管看新房还是二手房总能碰上和自己一样的大肚婆。中介告诉她,新生命的诞生加速了很多家庭的买房或换房计划。

  为迎接孩子出生而买车的更不在少数。李女士怀孕后,丈夫心疼她天天挤地铁,说什么也要买车,不仅上下班、去医院检查方便了,将来带宝宝出去玩也有面子。记者在妇产医院门口发现,来送孕妇检查的私家车,有很多一看车号就知道是新车。

  李露凌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家庭消费取向很多都会受他们影响。他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家用电器、住房、家具、家庭装饰、汽车和旅游等方面,家长都会考虑孩子的因素。   穷有穷养,富有富养

  在余女士的婆婆眼中,孩子是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有苗不愁长。”本次调查中,有10.4%的人认可这一观点。另一组数据中,49.8%的年轻夫妇认为,“养孩子不能太金贵,差不多就行了。”

  确实,目前市场上丰富的产品足以满足各种层次的需求。北京一家大型婴儿用品购物网站的目录上显示,婴儿床的售价从450元到2500元,婴儿车从150元到8000元,奶瓶从10元到130元,衣服从5元到1000元。

  余女士天天抱怨养孩子太贵,而婆婆的观点是,肉蛋菜确实比过去贵多了,但余女士支出太大是因为她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

  婆婆曾对余女士说,睡几百元钱的婴儿床和上千元的床没什么区别,自己的儿子没睡过婴儿床,没坐过婴儿车不也长大成人了吗?

  余女士用来反驳婆婆的观点是,自己买的都是大众品牌,要用名牌产品,花费会更大,比如自家孩子用的纸尿裤是100多元一包,而朋友用的都是三四百元一包的,婴儿的东西就得是专用的。

  本次调查显示,27.5%的被访者认为,即使降低父母的生活质量,也不能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有10.2%的人表示,父母要尽全家所能给宝宝最好的,吃穿用的都是高端品牌。

  不过,能坚持走高端路线的毕竟是少数人。调查中,45.9%的人为宝宝选择的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品牌,39.9%的人表示,自己的宝宝吃的方面比较注重品质,用的东西“一般般”。

  以余女士的生活经验看来,自己的花费并不过分。因为她发现,就连小区洗衣店里打工的夫妇,给孩子买的奶粉也都是洋品牌。李露凌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曾对部分城市打工者的养育消费进行过调查,打工者(尤其是第二代打工者)养育观念也在变化,比如,他们选择奶粉时也开始挑选一些洋品牌,至少也得是国内品牌里的高端产品。他们有可能会在衣服、玩具等方面降低标准,但在孩子吃的方面还是非常舍得花钱的,至少要不落后于城里的孩子。

  养育孩子的压力大是因为:

  生活成本逐年增长,生育成本也随之上涨 76.9%

  肩负教育重任,怕教育不好孩子日后落埋怨 62.8%

  工作压力大,不敢作全职太太,要兼职带孩子太辛苦 47.1%

  新生儿医疗保障不完善,一旦生病花费很高 45.0%

  现在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全家过于重视 39.3%

  生育较晚,身体条件不如从前,感觉带孩子力不从心 22.6%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