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清晨还是落日的黄昏,一群群的人们载歌载舞、粉墨登场、喜气洋洋的扭起了“大秧歌”。这不仅锻炼了人们的身体、提高了人们生活的情趣,同时又是首都一大景观。连一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看着看着也不禁手脚“痒”起来,喜气洋洋、比比划划的加入到这欢乐的队伍中。
可是,谁知道这秧歌的来历呢?
|
秧歌 |
综观历史,太平盛世的歌舞大多以宫廷舞为主,很少对具有真正舞蹈文化的大众作些评述。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次郑重的论述了人民大众在中国文艺史上发展的作用。从此延安(中国西北)就掀起了“延安新秧歌运动”使中国的舞蹈艺术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新秧歌”舞,发源于陕北(中国西北部)的“踢场子秧歌”。本是自娱自乐的一种歌舞,在毛泽东“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专业文艺家对它进行了加工,并注入了时代的精神,有着强劲的节奏、雄健豪迈的步伐,深深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步伐,这“秧歌”就从老解放区一直扭到全中国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