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感在舞蹈基础理论和舞蹈美学中是与舞蹈美同样重要的基本问题之一,因为舞蹈美感是进行舞蹈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都不能离开舞蹈美感。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舞蹈美感或缺少舞蹈美感,那他就不能进行舞蹈创作,也不可能进行舞蹈欣赏活动。舞蹈家在别人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了美的事物,他运用美的舞蹈形式表现和反映出美的生活内容,其目的是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传达给观众,以使他们在情感和思想受到感染和鼓舞。而观众又必须经过对舞蹈的审美感知,才能体会、理解并通过想象再创造,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思想上受到影响。因此,舞蹈美感也是进行舞蹈交流和舞蹈传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提高对舞蹈美的感知、理解的水平,加强对美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研究和了解( ),无论对舞蹈创作还是对舞蹈欣赏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舞蹈美感是在一般美感基础上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所以,先对美感的内涵、美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作一简略的概述,然后再对舞蹈美感的特征进行阐述。
第一节美感与美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什么是美感呢?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在人的主观世界所引起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反应,体现出一种高度的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而这种情感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满足是从生理快感过渡和提高为心理的快感为基础的,只有从人的生理的自然性的快感转化为人的心理的社会性的快感并达到和谐与统一,才能产生美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的快感。因为人的生理快感只是人的自然本能的一种反应,而人的心理快感既来源于人的自然本能,同时又受着人的社会属性的制约。以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情感反应来说,它必然受人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爱好情趣、个性特点等的制约和影响。
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感受,离不开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而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产生感觉,又是人脑的产物。由脑脊髓和神经细胞组成的神经系统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基础。人对各种事物的感觉,是经过各种感觉器官传入神经系统,在大脑皮层产生反射的结果。而人的审美感受,又经常和人的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践证明,人们只有在喜欢、爱慕、快乐、满意的情境下,机体内部舒展、和谐而发生快感,这时才能产生优美的感受。生理快感不是美感,快感也不一定都能转为美感,但是美感必须在生理快感的基础上发生。”①
美感的心理机制是我们了解美感的发生、发展和形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般 )来说美感的心理活动过程主要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综合过程。
感知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也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审美对象是通过审美主体的各种感觉器官进入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使人直接感知到它的形状、色彩和声音,从它的外部形态逐渐感受到它的内在情感意蕴,从而体会到它的审美属性,给人以美感。
想象是人们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表象记忆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表象或感知过去没有的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艺术创造和审美欣赏都离不开人们的审美想象。想象的初级形式是联想,联想又可分为接近联想(如从柳条的发绿,想到春天的来临)和类比联想(如从奔驰而过的列车,想到时代的前进;以春风、春雨比喻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想象的高级形式是再造性想象(从已经存在的表象经过重新组
合创造出新的表象)和创造性想象(通过对许多表象的剖析、综合,创造出过去没有的新的表象)。艺术创作没有想象,创作不出新颖、独特和内涵深蕴的美的艺术形象;艺术欣赏没有想象,也就没有真正的深刻的艺术审美感受。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能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种好恶的主观态度的反映,一般可分为肯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情感两大类。情感这种心理活动是非常复杂和细致的一种活动,它和艺术创作、艺术欣赏都有更为紧密的关系。情感“作为形象思维的一个活跃的因素,直接渗入艺术创造和欣赏之中,成为联结审美心理其他功能的中介和动力,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创造中,始终是浮想联翩,形象不断出现,而情感调动各种心理功能,使想象插上翅膀,趋向理解,化为感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创造艺术典型或意境。因而无论是侧重抒发情感的表现艺术,或是侧重描绘现实的再现艺术,都积淀和凝聚着作者的情感。情感性对艺术来说常常是它的生命之所在。”②
理解按一般的解释是懂得或了解的意思,也有人认为理解就是理性的思考和认识。而在审美活动中的理解,是在感知、想象和情感的基础上,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心理因素。审美活动中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两种不同的层次:初步的层次是审美前提性的理解;深一步的层次是审美情感性的理解。审美前提 )性的理解,是要把艺术审美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活动区分开来。艺术中人物、情节、事件是作家艺术家创作出来的,
是虚幻的形象,是用想象的世界代替现实的世界。这是审美活‘动的前提性理解。如果把舞台上表演的人物、故事都当成是真实的,混淆了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就会使审美活动不能正常地进行,甚至闹出乱子来。如“19世纪法国作家斯丹达尔曾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822年8月的一天,巴黎的一家剧场正在上演《奥赛罗》。当演到奥赛罗因听信谗言而要掐死他的爱妻苔丝德蒙娜的时候,剧场门口站岗的士兵突然冲进剧场愤怒地开枪打伤了扮演奥赛罗的演员。”这就是站岗的士兵缺乏审美前提性的理解,混淆了生活和艺术的界限,所产生的错误行为。由此可见审美前提性理解对开展审美活动是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审美情感性的理解,是审美感受过程中的理解,一切理性的认识都化作情感的热流,在情感中得到显现。审美的情感性理解,在心理上不是概念的活动,不是抽象的论证;诸如知识、经验、世界观等等,在审美感受过程(请注意:这不包括审美分析判断和审美批评)中,不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作为审美主体的修养、个性,都已化成了情感,直接表现为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好、恶的倾向或态度。所谓‘神会’、‘意会’、‘心领神会’,很可以传达出审美( )的情感性理解之状。”③
我们了解美感的生理基础和美感的心理活动机制,就是要弄清楚美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创门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从而能对美感的发生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科学的认识。
第二节舞蹈美感的特征
舞蹈美感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的感觉器官在对舞蹈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后。所引起的愉悦和欢乐的一种心理状态。
舞蹈美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舞蹈美的一种主观反.映,它也是舞蹈美作用于社会生活和影响人们的情感一与思想--一精神世界的中介。一个舞蹈作品若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就不会被人们所喜爱;不论其反映的生活是多么的正确,也不能产生感染人的艺术魅力,不可能达到作者所预期的客观效果。
舞蹈美感的特征和舞蹈美的特征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对应关系,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根据我们对舞蹈美的理解以及在舞蹈审美活动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舞蹈美感的特征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美感的直觉性
舞蹈艺术作品是一种体现在舞台上的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和一切表演艺术一样,其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直觉性,也就是说,它们的艺术形象是直接为观众所感知的。如我们观赏一个舞蹈作品时,大幕一打开,呈现在舞台上的舞蹈形象,它的人物造型、服装款式和色彩、不断变化的动作姿态以及舞蹈队形画面的不停地流动,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一下子就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输入我们的大脑,形成一种舞蹈形象的表象感知,一般不必经过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就可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感受。一切表演艺术的欣赏有别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就是它的艺术形象是活生生的、可以被人们直接所感知的,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必须经过读者的想象再创造,只能在视象中感觉到艺术形象的表象。如我们拿文学作品《家》中的鸣凤和舞剧《鸣凤之死》中的鸣凤作一个比较,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文学作品的鸣凤,是一个可爱的纯洁的少女,但是她究竟是什么样子,只有在读者 w ww.05005.com )的想象中才能产生具体的形象,也可以说她只能是读者的内心视象,因此,一百个读者就可能有一百个不同形象的鸣凤。但舞剧《鸣凤之死》的鸣凤是由青年舞蹈家张平塑造出来的舞蹈形象,虽然不同的观众对这个人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审美感受,但在剧场中一千多名观众面前则只有这一个鸣凤。由此可见,舞剧中的鸣凤是一个可以被观众直接感知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舞蹈艺术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它是一种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塑造出的动态的艺术形象,也就是说,舞蹈作品是在人体动作不停顿的流动过程中来完成艺术形象塑造的。观众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舞蹈欣赏也必须在这流动过程中来完成,故而,它主要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形象的审美感知。当这种视觉形象合乎舞蹈形式美的规律,舞蹈语言是流畅的、和谐的、富有表现.力的,能和音乐的旋律、节奏较好地融汇在一起,塑造出的舞蹈形象能较好地体现出舞蹈内容时,就马上引起观众一种舞蹈审美的快感,得到一种怡情悦性、精神愉悦的满足。反之,如果舞蹈语言不流畅,与音乐不协调,缺乏形式美感……则不能使观众产生审美的快感。正由于这个特点所决定的,对舞蹈演员的表演技艺也就相应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必须在一定的音乐长度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作好规定的动作,不可能让演员在完不成技巧动作时,使舞蹈表演停下来,让他再重复作一次、两次,直到满意为止。在杂技和体育表演中常有这种情况,而且观众还常常为有了失误的演员和运动员这种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而鼓掌。如果舞蹈演员出现这种情况就完全失败了,因为音乐、舞蹈动作的发展变化都是事先严格规定好了的,演员如果有了失误,必须尽快地弥补或掩饰过去,要不露痕迹地紧接着按音乐的节奏去完成下面的规定动作继续舞蹈表演。例如我们在看《红绸舞》,从几个演员手举红绸火炬的出场,火炬抖开后,每个演员手持一个长长的红 )绸舞出的各种动态舞姿造型,以及大家同时舞动形成的流动画面,由于其动态造型的美妙和绸子流动的顺畅,我们心中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舞蹈审美的快感。如果在舞动中,突然有一个演员的绸子缠住了自己的身体,或是两个演员手中的绸子缠结在一起,而不得不被迫停下来解结,或是退下场去,这时,就会完全破坏了我们舞蹈审美的心境,再也产生不出审美快感来。当然,缠绸子会有各种原因,或是演员动作不熟练,或是演员在舞台上移动
的地位不准确,或是舞台上有风,或是绸子有些潮湿等等。我们在观赏《红绸舞》的表演时,如遇到演员如此失误时,直觉的感受就是破坏了舞蹈的美感,而不会去作缠绸子原因的理性分析和判断。
舞蹈美感的直觉性是以舞蹈美的形象性为前提条件的。只有舞蹈形象的鲜明生动,有着深刻的内涵意蕴,才能使观众在舞蹈审美过程中具有舞蹈美感的直接反应。这种舞蹈美感的直觉性特征,虽然表现为一种不加思索的立即做出的审美判断,好像完全是一种感性的直接反应,其实每个人的这种直觉的审美判断都是建立在他过去舞蹈审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性积淀的自然结果,这也体现着一个人舞蹈文化素养、舞蹈审美能力和舞蹈审美水平。舞蹈美感的直觉性是对舞蹈形象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交错的统一体。
二、舞蹈美感的情感性
情感性的特征是一切文学艺术给人以美感的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情感的因素是构成文学艺术美感心理诸因素(感知、想象、理解等)中最活跃的因素。任何文艺作品若不能引起读者和观众情感的共鸣,不能拨动读者和观众情感的琴弦,它就不可能使读者和观众产生审美的愉快和喜悦。舞蹈作为一种抒情性为内在本质属性的艺术,这一特点就更为鲜明和突出。它有别于其他艺术的就在于:一是情绪感染的直接性;一是情绪感染的强烈性。由于舞蹈是用人体自身的动作直接表现人自己的情感的艺术,它所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各种繁多复杂的情感,其细腻、其深刻、其强烈的程度都要远远地超过其他艺术;而它所具有的人体动感的直接传导性.又比使用文字、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可比拟的先天优胜条件。比如《鸣凤之死》这部舞剧之所以能征( )服了广大的观众,使观众得到舞蹈美感享受的满足,最基本的原因就是舞剧所表现出鸣凤深邃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引起了观众情感的共鸣。再如舞剧《阿诗玛》是当前被认为能给人以强烈美感的优秀作品。它之所以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就在于观众在观赏这部舞剧的过程中,能随着主人公情感的发展变化和命运遭遇,时而欢欣,时而舒畅,时而愁闷,时而悲愤……当最后以悲剧的结局而告终的时候,.又不得不使人陷入一种“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的情感世界,从而能使观众得到一种高度的舞蹈审美愉悦感受的满足。
三、舞蹈美感的思理性
普列汉诺夫在其《没有地址的信》中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情感,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这是艺术的主要的特点。”“我认为,艺术开始于一个人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他在四周的现实的影响下所体验过的情感和思想,并且给予它们以一定的形象的表现。不用说,在极大多数场合下,一个人这样作,目的是在于把他反复想起和反复感到的东西传达给别人。”④普列汉诺夫这个对艺术主要特点的论述,我们认为完全适用于舞蹈艺术。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虽然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同样它不仅表现情感,也表现思想,而且是能够表现更为深刻、更富于概括性和哲理性的思想。因此,舞蹈美感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它的思理性。
从舞蹈艺术审美活动的发展来看,人们越来越不满足那种浅显的外在的表现某种单一的欢乐情绪或是描述一个简单情节事件的舞蹈作品,而是追求一种更广阔地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更深刻地表现人物情感和思想—它不仅能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而且还能使人们不得不进行理性思考的具有更为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舞蹈作品。人们希望在舞蹈的审美活动中可以获得更大的审美感受的满足。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青年舞蹈家的新作,诸如《绳波》、《友爱》、《命运》、《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黄河魂》、《黄土黄》等都是比较优秀的这类舞蹈作品的代表作。这些舞蹈作品的一个普遍突出的特点就是创门既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又能使观众引起更深刻的理性思考,能有着余音绕梁、响遏行云的艺 www. 05005. com )术效果。由于这些舞蹈作品有着较强的概括性和哲理性,有着较深的思想内涵意蕴,所以它们给人的审美感受就不像一些比较浅显的舞蹈作品那样容易用语言文字一语道破它的内涵意蕴,它给人的美感究竟在何处?它的艺术感染力是如何形成的?有时确是难以用语言来说清楚。如果勉强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时,往往是那种使人情绪激越、使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就会荡然无存。如根据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改编的舞蹈《命运》,它强烈的情感性激励了我们,它深刻的哲理性引起了我们的沉思,它给我们的审美感知,只能去领悟它,只能去体会它,而很难用语言把它谈出来。假若让我们一定用语言来介绍这个舞蹈,则只能概略地说:舞蹈《命运》中有两个人物形象:一个形象代表和命运搏斗的人,一个形象代表厄运或恶势力,经过不断的斗争,最后是人战胜了厄运……如果说这个舞蹈只此而已,只是表现出这样的内容,那它又有何美感可言呢?我们看了这个舞蹈以后,大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有自己独特的对于生活哲理的思考。这与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每一个人艺术想象的再创造能力以及当时欣赏这个舞蹈时的情绪心境状态等,都有着不可分的紧密关系。这类舞蹈一般大多从悦耳悦目进入悦心悦意,再达到悦志悦神;从感性的意会进入到理性的领悟,从而产生意味无穷的审美感受。正由于这类舞蹈作品能够引起人们的思考,唤起人们的艺术想象再创造的活力,甚至可以·让人们在无限的艺术境界里自由地翱翔,所以能给人们最大的美感享受。
舞蹈作品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是舞蹈美的灵魂,也是舞蹈美感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其思理性特征的认识,将使我们看清某些舞蹈家认为“舞蹈只表现情感,不表现思想”,主张“纯情化”理论的.片面性,这就可以避免使我们的舞蹈创作或舞蹈鉴赏等审美活动步入歧途。事实上,人的情感和人的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人的情感总是受人的思想影(自 : )响和制约的。所以我们说,在舞蹈作品中的思想是一种由形象表现其哲理性的思想,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思想,是有无穷意味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思想,而不是那种抽象的概念化的思想。而这一点,又使我们与那些主张舞蹈作品应当直接作为宣传工具、配合中心工作、利用它来图解政治思想的错误理论划清界线,并进一步认识到正是这种理论观点导致了过去一系列公式化、概念化、标语口号式的缺乏美感和艺术生命力的舞蹈作品所产生的根源。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充分发挥舞蹈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美感作用。
四、舞蹈美感的民族性
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民族的共同爱好情趣以及民族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思维定势所形成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对于构成人们的舞蹈审美感受方式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而舞蹈的民族性则是增加舞蹈美感的重要因素。因此,舞蹈美感的民族性间题,是我们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去,我们在论及舞蹈的民族性时,似乎更多地着眼于舞蹈的民族艺术形式,在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中都十分强调民族的形式或民族的风格,而很少对舞蹈作品中民族性的民族内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其实,我们所谓的舞蹈民族性一般都应包括舞蹈的民族内容(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舞蹈的民族形式(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舞蹈语言、舞蹈结构、舞蹈风格、舞蹈韵律等)的特性。或者说舞蹈作品的民族性是舞蹈的民族内容和舞蹈的民族形式特性的总和。
由于过去我们从舞蹈的民族形式着眼多,而对舞蹈的民族内容强调和注意不够,就很容易陷入片面性,有时甚至把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弄颠倒了。在我们探讨和研究舞蹈艺术的民族性时,是首先强调继承中国固有的舞蹈艺术传统和民族形式,还是首先强调如何更好地充分地表现民族的现实生活内容和人民 零 舞 网 )的民族心理和精神面貌,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我们首先强调舞蹈要表现民族的现实生活内容、表现人物的民族的心理和精神面貌,我们就会把舞蹈的民族性看成是一种根据民族生活发展而同步前进的具有生气和活力的民族性;如果我们把舞蹈的民族性仅仅看成是中国固有的舞蹈艺术传统和民族形式,那很可能它会成为影响和阻碍我们前进的一种僵化的沉重的负担。当然,我们不能抛弃我们舞蹈民族艺术传统中那些优秀的、适应于表现新时代内容的部分,同时还不会停留在已有的传统上踏步不前,要不断地对我们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革新创造,以使我们的民族舞蹈艺术不断地充实、丰富和发展。为了使我们的舞蹈作品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民族生活内容,就遇到了一个舞蹈艺术表现手段的革新和创造新的民族形式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缺少的是要借鉴和择取其他国家和其他民族的舞蹈形式和舞蹈艺术表现手段。我们认为不论哪一种外来的舞蹈形式和舞蹈表现手段,只要能适应和圆满地表现我们民族的生活、民族的情感、民族的心理和精神面貌,并能在我们民族的生活大地上扎根,就会成为我们民族舞蹈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舞蹈艺术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例如1957年创作演出的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就是借鉴和择用了芭蕾舞剧的结构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段而创作出来的。正由于它较好地表现了我们的民族生活、民族的情感、 贴 来 自: )民族的心理和精神面貌,所以,没有人否认它是我们的民族舞剧。再如1985年创作演出的舞剧《鸣凤之死》就是比较多地借鉴和择用了现代舞蹈艺术的一些表现方法和艺术手段,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民族的舞蹈语言和民族的舞蹈风格,塑造出具有中国20世纪20年代在封建阶级压迫下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较为出色地表现出那个时代的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的生活内容。
任何舞蹈和舞剧作品,内容和形式一般都是紧密不可分离的,应当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结合与统“。民族的形式是为了表现民族的内容而存在的,因此民族内容的变化和发展,也就必然促使民族的形式相应的变化和发展,它们是辩证的统一。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是一个具有雄伟气魄的国家和民族,我们要把世界上一切优秀的舞蹈艺术形式大胆地“拿来”,移植到我国的舞苑。但是这种移植不是消极的移植,而是经过择选和删除之后,与我们民族舞蹈艺术形式产生新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民族舞蹈艺术形式。应当看到,这样做是为了我们民族舞蹈形式的发展,而不是我们民族舞蹈形式的衰亡。“我们决不能认为只有本民族传统已有的东西才是民族形式,而外来的艺术形式不能转化为民族形式。实际上,如果外来的艺术形式能够表现本民族时代的现实生活内容,如果它能在本民族生根,它也可以成为本民族的民族形式的一部分。如果经过本民族的作家艺术家结合自己的民族特色,加以变革,甚至可以成为民族形式中优秀的部分。’,⑤
[1] [2] 下一页 休闲 居 编 辑休闲 宝 贝 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