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幼儿期 >> 

幼儿期 尖叫的帕蒂——对自行其是而大发脾气的儿童该怎么办?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9-03-04 12:50:04

 

  对于经常尖声大叫或为了自行其是而大发脾气的儿童该怎么办?心理学家认为,对这类儿童有一种疗法特别有效,至少在开始阶段。这种疗法的目的是让儿童更好地控制他周围的世界。这种疗法包括教会儿童新的和更有可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模式。现在,让我们来考察一下由美国密执安大学两位心理学家治疗的一个孩子。孩子的名字叫帕蒂。 


  当帕蒂首次让心理学家就诊时只有4岁。帕蒂的父母之所以把帕蒂送到心理学家那里就诊,主要原因在于帕蒂不能有效地与别人通话,以及适应托儿所的生活。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 宝 贝 网

 
  帕蒂有许多坏习惯。 


  第一,她像头猪,频繁地打开冰箱,把各种菜肴取出,并尽量吞下肚子。对她讲道理也好,打屁股也好,看来都改变不了她的行为。如果把她带到公共场所,她会走向附近的食品店,拿起食品就放入口中,并大嚼起来,生怕有人会不让她吃饱似的。她的这种表现往往使父母狼狈不堪。 


  第二,是尖声嚎叫。当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便发出一连串震耳欲聋的尖叫。奇怪的是,这种尖叫行为是与进入托儿所相伴随的,在家里时却很少表露这种行为。 


  第三个问题涉及大小便习惯。不是说她控制不住大小便,恰恰相反,她控制得太妙了。假如有人在托儿所里要帕蒂按照别人的方式而不是她自己的方式做一件事时,她会盯住这个人,并且说:“噢!噢!我要拉屎了!”接着她便把屎拉在裤子里。当大人把她清洗干净,换上干净衣服之后,帕蒂与别人的争论往往以再度拉屎的方式而告结束。 


  心理学家对这个小女孩观察了一段时间,并与孩子的父母和托儿所的老师进行了谈话,他们认为帕蒂的问题主要在于她已经学会了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采取的许多不良行为,尖叫和拉屎这两件事都是在过去发生过并使她偶尔可以随心所欲的行为模式。由于这种不良行为接二连三获得成功,她便一再进行尝试。每次尖叫和拉屎越是灵验,帕蒂越有可能在今后表现这类行为。帕蒂的贪食的行为较难分析,但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这与帕蒂从来没有学会很好讲话有关。她无法告诉人们她觉得肚子饿,她也无法说明她想吃哪些食物。于是她干脆拿到什么就吃什么了。

 
  显然,帕蒂的许多不良行为是习得的。为了帮助帕蒂与其父母更好地相处,并使她更有可能在托儿所里获得成功,心理学家决定治疗帕蒂,让她知道为了从周围的人们那里获得所需的东西,应该采取哪些恰当而又令人愉快的方式。 


  习惯是习得的。按照心理学家的意见,我们获得行为习惯模式是由于我们发现这些行为对我们具有奖励性或强化性,或者由于这些习惯有助于我们避免惩罚,从而使我们摆脱不悦的或危险的情景。假如帕蒂在托儿所看到另一个孩子正在玩她想要的玩具,她会试图从别的孩子手里把玩具夺过来。如果这时另外的孩子不肯,帕蒂便会大声尖叫,一直叫到另外的孩子把玩具丢下,或者老师过来把玩具递给帕蒂为止。可见,尖叫行为是得到奖励的,或者用专业术语说,它是得到强化的。无疑,帕蒂把这一行为保持下来了!如果有人威胁帕蒂,要是她再随心所欲,便要对她进行惩罚,帕蒂便在裤子里拉屎。结果臭不可闻的脏物使她避免去做一些她认为不愉快的事。 


  当心理学家开始与帕蒂一起开展治疗活动时,他们必须首先明确治疗目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他们才能知道何时结束这项疗程。他们对帕蒂观察了几天之后,深信帕蒂的父母(包括托儿所的老师和孩子)每当帕蒂行为不当时便通过不明智的奖励手段使帕蒂的不良行为模式得以保持。当帕蒂尖叫时,她获得别人更多的注意,并常常得到她需要的玩具,或者从她不愿做的事情中解脱出来。尽管父母坚持说他们对帕蒂的尖叫进行了惩罚,但是这种惩罚是极其温和的,与之相比,在惩罚的同时给予帕蒂的关注倒是非常强烈的。当帕蒂打开冰箱取食物时,父母也对她训斥或打屁股,但她还是得到了需要的食物,而且很快了解到只要吃得多就能把父母的注意力统统吸引到她身上来。心理学家认为,他们不仅要消除帕蒂习得的不良行为,而且还必须教会她为了获得所需的东西应该采取的良好方式。因此,他们把帕蒂从托儿所里领了出来,每天和她一起呆上几小时,藉以训练她更有效地讲话。 


  引起帕蒂麻烦的部分原因是她不知道想吃的大部分食品的名称,部分原因是她不能控制冲动。当她看见一件需要的东西时便立即想要弄到手。为了帮助帕蒂克服上述缺点,心理学家必须增加她的词汇量,并训练她耐心等待她需要的奖励。根据以往的经验,要使帕蒂一夜之间改变习惯是不可能的。相反,他们希望每天都能取得点滴进步,例如今天教会几个词,明天又教会几个词。假如今天她能等上2秒钟才获奖励,也许明天就能等上2.5秒或3秒钟。这项技术称为“朝向某一目标的连续接近法”,它从治疗开始时帕蒂的行为出发,以很小的步子向前移动,直到构成治疗目标的习惯为止。帕蒂每向目标迈进一步(不管步子多么小)都获得奖励,每当出现错误反应时都不予理睬。这种连续接近法是最为有力的教育方法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应该经常得到奖励,而强化应该被帕蒂看作是合适的或有价值的东西。在心理学家要帕蒂学会新的正确的行为之前,他们必须了解她需要什么东西作为奖励。他们发现帕蒂非常喜欢小甜饼。取得家长同意之后,心理学家对该奖励作了明智的安排。 


  当心理学家进行言语训练时,他们还对帕蒂进行冲动控制的治疗。帕蒂的父母答应在帕蒂滥吃狂饮时不再给她注意。假如他们发现她在开冰箱,就把食品拿走而不对她吭一声。接着,他们把她带出厨房,让她在外面坐上5分钟。帕蒂的词汇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心理学家便让帕蒂开口要她需要的食品,首先,她必须学会说“请”,并说出食品名称,这样她便能得到一块所需要的食物作为奖励。如果她没有说“请”就开了冰箱的门,他们便把门关上并要求她先说“请”字。在她学会这一行为以后,他们就开始延长她要某种食品到获得这种食品之间的时间。由于这种伴随等待而来的是奖励,因此帕蒂学会了很好地控制自己。再后,他们又教会帕蒂耐心等待奖励到的食品,直到他们告诉她可以开始尝一尝为止。 


  在治疗开始时,如果你让帕蒂看一块小甜饼,并告诉她过几分钟就可以吃到,她等不了几秒中便会大声尖叫起来。在几星期的训练结束时,她可以把小甜饼放在手里握上几分钟,直到心理学家告诉她可以尝时才开始吃。她的“大考”在6个月后举行,方式是父母带她去参加一次宴会。要是在治疗前,帕蒂便会不顾一切奔向餐桌,并开始狼吞虎咽地填饱肚皮,而不管父母感到如何的狼狈。可是在这次“大考”中,她的父母让她把菜盘子先递给其他客人,告诉她可以后来吃。结果使父母十分高兴的是,她表现得很出色。

 
  可是,对帕蒂的训练并不一帆风顺。一种坏习惯在以往受到的奖励越多越不易去除。由于她的尖叫和拉屎在她的生活中运用得很成功,从而使这种习惯变得根深蒂固了。因此,对心理学家来说,必须尽力控制不去理睬帕蒂的不端行为,才能使该行为逐渐消退。不管帕蒂怎样寻衅和吵闹,心理学家必须耐着性子装作不知道她在做什么。由于不理睬尖叫比不理睬拉屎容易,为了让帕蒂尝尝滋味,他们让她穿上橡胶裤子,以便在她拉屎后干脆让她坐在自己拉的屎里。于是,当帕蒂故态复萌喊叫“我要拉屎了”的时候,心理学家不理睬她这一套,而是继续他们的工作。

 
  一天,心理学家把帕蒂带到一间小观察室里。他们很快发现那天帕蒂学习生词的兴致不高。她扭着身子转身想回家,但心理学家坚持她留下,因为她必须完成不感兴趣的任务。当帕蒂发现心理学家不理睬她的口头抗议时,她便拿出王牌来了,她喊道:“噢!噢!我要拉屎了。”但心理学家若无其事地继续他的工作。 


  天气很热,房间又小,过不了多久已经臭气扑鼻了,因此,几分钟以后心理学家决定结束课程并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可是,当他去开门时,竟发现房门反锁了。他立即向隔壁房间的人示意去拿钥匙来开门,以便让他们和帕蒂出去。但是,那人找钥匙竟花了30多分钟! 


  那次经历教育了帕蒂,拉屎动摇不了心理学家,因此以后就极少来这一套了。可是,每当心理学家布置自己的学生去与帕蒂一起工作时,她几乎立即对新来的治疗者进行考验,以测试新手怎样对尖叫和拉屎作出反应。终于,当学生也不理睬帕蒂的不端行为之后,她便逐渐趋向更为成熟和能被社会所接受的行为方式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