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钢琴
   电子琴
   小提琴
   二胡
   口琴
   笛子
   古筝
   象棋
   围棋
   国际象棋
   书法
   绘画
   舞蹈
   唱歌
   表演
   儿童歌曲
   儿童故事
   其他

   相关栏目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宝宝学艺 >> 绘画 >> 

绘画 水粉画技法-构图的基础知识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11-18 12:09:37

 

4 构图的基础知识

 
一 构图的概念
休 闲居编 辑休 闲宝 贝 网
 
  构图是绘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将作品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一种形式。构图的形态要服从作品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并根据构图形式美的法则来决定。构图的概念和法则,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与风格密切相关。学会掌握构图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艺术家对生活现象进行选择,和对素材的运用、组织,处理加工,以至达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强艺术感染力。但单纯依靠构图规律来构图,是难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所以构图的理论与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它将在美术实践中被不断否定,是在变化中发展的。
 
二 构图的基本法则
 
  不论是创作或习作,内容是人物、风景或静物,构图一般都遵循以下一些法则:
 
  1.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应当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
 
  2.美术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应当相互保持联系。
 
  3.作品应当通过构图,形成一个吸引观众最大注意力的视觉中心。
 
  4.一个画面的构图结构,应是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应当利用形体、明暗、线条、色彩等因素的对比谐调规律,以及空间处理,体积结合、节奏韵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颖生动,并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5.安排画面物体,处理细节,应当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与主题表现的密切联系。
 
  6.应用构图中的均衡,以表现稳定和静止;应用构图中的不均衡,以表现不稳定和运动。
 
  7.作品尺寸的大小,应配合它的内容;画幅的长宽比例应服从构图的需要。
 
三 构图中的均衡原理

 
  均衡是绘画构图中一项最基本的法则。均衡通过视觉而产生形式美感。均衡不同于对称。对称是最稳定而单纯的均衡,对称是一种美的形态,主要应用于装饰与图案。中国传统的建筑及寺院,都采用对称格式。人体和一些美丽的昆虫的生理结构,也是对称的。对称的构图法则,在绘画中也同样被应用,但不是绝对形式上的对称。对称显示高度整齐的状态,有完美、庄严、和谐、静止的效果,但也会产生单调、缺乏生趣等弊病。图3《墨西哥少女》,这是原捷克斯洛伐克画家卡里尔?斯沃宁斯的版画作品,采取的是左右均衡的构图形式,具有装饰性特点和静止、和谐、优美等艺术效果。它并不是如图案中的那样形象左右对称、整齐,布局需要绝对的一致,而是一种绘画性的对称。其中有些地方,并不处理成完全的对称,如头部稍有转动的姿态,左右发辫的形状,以及头部左右蜷曲状的蛇形图案等。这些差异,是为了削弱绝对对称的构图容易产生的呆板弊病,使其增加生动性。另一幅德国R?赫福特的《桥前》(图4)也是对称形式的构图。画面在对称中处理了某些不对称因素,但仍具有均衡效果,体现出统一变化构图的形式规律,这可说是绘画性对称构图的一个特点。均衡的构图法则,在绘画中广泛持久地被应用,而且均衡的形式多样,可以显示出各自的构图美。均衡的原理,是根据人的视觉形象,产生重量感的心理反应而发展起来的。画面中色块的面积大小、形状,色彩的个性,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景物的运动,或静止的状况,都能在视觉中产生不同重量感。如动物比植物重,人比动物重;在淡色的底子上,深色比淡色重;相反在深色底子上,淡色比深色重;粗细条比细线条重;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立体的比平面的重;直线比曲线重;颜色纯度强的比弱的重;物体密集的比疏松的重;明暗和色彩对比强的比对比弱的重等等。构图中,如果重量偏依在画幅的某一角或某一边,就会导致在视觉上产生不稳定感。这均衡的原理,可以从天平秤上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取得平衡的简单道理得到说明。



图3 墨西哥少女(版画)
卡里尔?斯沃宁斯



图4 桥前
[德]R?赫福特


  从明暗调子来说,一点黑色可以与一片淡灰获得均衡。黑色如与白色结合在一起时,黑色的重量就会减轻。从色彩的关系来说,一点鲜红色,可与一片粉红或一片暖黄色取得均衡。一幅作品是否达到均衡效果,可以将画面划分为四等分。画面田字形的上与下,或左与右的幅面中,或画面对角线的两半的幅面中,综合各因素是否具有均衡感,就比较容易区别出来。有经验的欣赏者,从画幅整体观察中,仍然可以发现存在不均衡、不稳定的因素,而不需要采取以上方法来检查。其实,画面轻重感觉和理念,是画面各种因素复杂地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
 
四 构图中的对比统一规律
 
  构图中的变化与统一,也可以称为对比与谐调。因为在绘画中,总是通过对比来追求变化,通过谐调来获得统一的。在画面中如果忽视这一构图法则,失去变化统一的效果,其表达的主题就不会生动,也不可能获得最完满的形式美感。画面中的对比变化因素很多,包括视点、视平线的变化,位置重复与变异的变化,形的对比变化(如方与圆、单薄的形与饱满浑厚的形等)。形体与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画幅中形体小,显得空间大;形体大,显得空间小)。明暗的对比变化。色彩的对比变化(如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色要素的对比)。线的性质的对比变化(水平线与垂直线、平行线、垂直平行曲线、斜线等)。质地肌理的对比变化(如粗糙表面与光滑表面)。以及表现方法中的笔触运用,颜色厚薄等等对比变化关系。其中大多数变化因素与构图有关。对比的因素,如何在构图处理上达到统一谐调的效果呢?以罗马尼亚迪克?费伦克的黑白版画《渔民》(图5)为例,进行变化统一的构图分析,以便得到具体的领会。此作品构图复杂,充实饱满,结构严谨。画面中具有较多的对比形式因素――黑白色块、垂直线与平行线、直线与曲线、长线与短线、垂直、平行线与斜线;河岸上门窗大小方块的形。画面中谐调的形式因素――画幅上半部分,以垂直因素为主,但也有平行因素;下半部分,以平行因素为主,而又有垂直因素。这种交错处理上下的对比因素,产生了呼应,使对比具有了谐调感。布满画面近似大小方块的形,也是使画面在对比中产生谐调的重要因素。点和线密集的部分,空间视觉效果是灰色中间调,这使黑白的强对比趋向柔和而谐调。画的主体是船上的一群渔民,处理在明亮的河岸边,显得突出。人物形成的无规则的、多变化的起伏线面,是统一整个画面中的对比因素,从而突出了主题,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 




图5 渔民
[罗马尼亚]迪克?费伦克



图6 绵羊图
[美]尼兹多夫斯基

  谐调是近似的关系,对比是差异的关系。对比要通过画面诸形式因素的倾向性和近似的关系,来获得谐调感。以谐调与统一占优势的构图,也必定有处理某些变化的因素,使整个画面不致单调而有生动感。美国尼兹多夫斯基的《绵羊图》(图6)是一幅黑白版画,构图是特写性的,主题十分单纯、突出而富有装饰性。画中绵羊的形象很类同,排列也简单,十分统一,似有单调之感,但是在中间部分,却有一只绵羊的头,搁在旁边一只绵羊颈项上,另一只绵羊昂首在叫,在动势上与所有其他绵羊有所不同,绵羊的位置前后稍有错开。这些小小的变化,是造型重复中的变异因素,它使得整个画面有了生趣。这充分显示了对比统一构图法则的艺术表现力。

五 构图中的形式因素――明暗与线条
 
  1.明暗是构图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调子至最淡的明调子之间的各种明暗层次。明暗层次,不仅应用于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还同时在画幅构图中通过明
暗色调的交错,获得画面的变化与均衡,产生节奏韵律感。一般认为,明暗是西洋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国传统绘画,似乎是不讲明暗因素的。如线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现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调子的,它只用纯粹的线条表现对象的形与结构,并在构图布局中,进行线的疏密对比处理。实际上,这就体现出明暗的对比关系,即线密的地方调子深,线疏的地方调子淡,可见线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调子的意义。线的疏密对比就是明暗的对比。另外,黑白版画虽只有一种黑色,实际上却通过点、线、面的处理运用,使画面产生的明暗层次变化非常丰富,在构图中发挥出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所以,明暗这一形式因素,在各种绘画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广泛运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画面明暗基调的类别。在绘画中表现各种主题与情调时,明暗的运用类别很多,大略可归纳为下述三类:
 
  明调――画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较强,画面色调明亮。这一类色调,宜于表达欢快、舒展、明静、爽朗、简洁等感情,也可用于忧伤,悲壮的主题。明色调比暗色调更为动人有力。
 
  暗调――与明调相反,由比较深暗的色彩组成画面。深沉、庄重、浓郁、静穆、神秘、恐怖等情调的主题,往往采用暗色调。在色彩调配上,深色使用多,白色使用少,也常使用黑色。
 
  中间调――明调与暗调之间的各种中间冷暖色调,是最富有变化,并运用十分广泛的色调。在普通光线下,人们生活与活动环境,一般都处在中间色调之中。所以在表达各种生活的绘画主题,较多采用中间色调。
 
  (2)画面明暗对比处理的几种形式:
 
  暗的背景衬托明亮的主体――各种形式对突出主体物很有效果,是常被采用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古典的静物与人物肖像画中尤为普遍。如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画,差不多都采用这种对比形式。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衬托出来,效果单纯、集中、强烈。
 
  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较暗的主体――19世纪俄国巡回画派画家列宾的许多肖像画,较多采用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画面爽朗,主体物也非常突出。
 
  中间色调衬托明暗对比鲜明的主体物――根据人们对日常生活观察的经验,近处的物体,总是觉得形象具体突出,色彩鲜明,黑白调子对比强烈。远处的景物在与近处景物对比之下,总是显得形体模糊,黑白对比减弱。因此,在绘画中,运用这一明暗对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实感,也较容易表现出空间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构图的明暗形式处理,必须服从表达主题的情景需要。同时也要运用明暗对比手段,显示出构图的主体部分和陪衬部分的正确关系。在一幅画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明暗对比因素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复杂的题材,表现重大的主题。
 
  (3)在构图中,明暗色块的形状和面积大小变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画面中各种色调面积变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块暗色调或明色调;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许多小块暗色调或明色调;色调形状的方圆曲直,界限分明与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色调面积大,相互间对比明显,界限清楚,这可以产生富有生气、活跃、动人的效果。
 
  大块的暗色调与小块的明色调配置,具有庄严、悲壮、深沉、神秘等效果。
 
  大面积的明亮色调与少量暗色调配置,具有舒畅、轻快、爽朗等效果。
 
  淡色调具有优美、纯真的情调;柔和的色调具有含蓄、抒情、优美、安详等表现效果。
 
  2.线条是构图中重要的形式因素。中国史前绘画以线开始,儿童绘画也以线开始。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是造型的基础,线成为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之一,这些主要是指线在造型上的应用。至于线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则更为广泛。线可以达到引导观众视线集中到作品主题中心去的目的,线条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现力和美感,将线加以组织,可以具有构图形式上的韵律和节奏感。线条可以分为许多类:
 
  (1)实线,即本身就具有存在价值的线。
 
  (2)物体形状的轮廓线,这类线有直线、曲线,或两者结合的线。轮廓线越单纯明确,就越醒目强烈。如版画中的黑白木刻。
 
  (3)一些很窄的物体,也具有线状效果。如视点很低时的地面、海面、道路、电线杆、树干等。
 
  (4)水平线、垂直线、倾斜线。
 
  (5)起伏不平的线条(如建筑群与背景交接的轮廓线、丛树与天际的交接线等)。
 
  (6)曲线:水平曲线、垂直曲线、其他曲线。
 
  (7)地平线(地平线在画面中十分重要,与构图关系非常密切)。
 
  (8)运动的线和显示力的线。
 
  以上这些不同特性的线与构图的艺术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线的运用中,最主要的是曲线、直线和斜线。
 
  曲线有垂直曲线、水平曲线、无规律曲线之分。曲线给人有女性的联想,柔和、优美而流畅(彩图12)。曲线使用不当,会使构图显得不稳定、软弱而缺乏力量。垂直曲线如火焰,表示一种活力;水平曲线如水波或远处山峦的起伏等,具有亲切优美和缓慢的运动感。
 
  直线具有表示力量、稳定、生气、刚强、静穆、严肃等感情因素。垂直线,在构图中往往很有吸引力。如风景画中的建筑物中的垂直线,对画面景色产生稳定感起很大作用;一些肖像画的背景常处理成窗栏,画框等垂直线或平行线因素,与主体物的曲线形成对比,使画面稳定而产生美感(彩图13)。直线有垂直线、水平直线和倾斜直线之分。垂直线具有严肃、庄重、和平、希望等感情因素;水平直线具有安详、宁静、舒展和稳定感,可以用来象征地面的深远与辽阔(彩图14)。倾斜直线,在画面中是常见的线条,它具有兴奋、行动、动荡、不稳定等感情因素(图7)。



图7 森林
[波兰]斯?赫罗 

   显示运动和力量的线条,其实在空间中是并不存在的,它仅仅是欣赏者因心理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线的感觉。如人物的朝向视线所产生的反射力,或向前行驶的车辆的动势等,这在画面中,立体物前面一般都需要有空间,而这空间就形成了无形的线。
 
  以上略述了几种不同线的性质和感情因素,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提供一种启示,使能在具体的构图实践中,运用和发挥各种线条的作用,并创造出新而美的形式。事实上,画面中各种构图的形式因素,是通过相互联系、对比、陪衬、综合而产生效果的,单一的构图因素和作用是很少存在的。在此仅为了阐述的方便,易于逐一理解,所以才将各构图因素分解出来叙述。文中所提到的感情因素,也不能认为是绝对的,而只是一种范例而已。 

 

©ieshu.com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