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指南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陪孩子上琴课注意的问题
 答DD龙妈:正确的引导非常...
 和九儿妈妈的问与答
 审美的失落
 回天_歌妈妈:关于画画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教育指南 >> 

教育指南 技巧怎样获得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8-10-14 09:02:00

 

  技巧可以激发,也可以通过观察、评价、欣赏和比较后的领悟而获得——胡晓珮答ZZMAMA。

  孩子从6岁,甚至有的在5岁,就逐渐开始有了强烈的构型欲望——想构造出事物的形状,包括细节。他们会因为觉得自己画得不“像”而说:我画的不好。或干脆羞于去画,也会因表现不出来或不“正确”而哭泣,在他小时候,却很少有这样的现象。我在研究和中外比较中发现,实际每个孩子都有希望能再现客观对象的愿望,但对结果的要求却大大不同,中国孩子由于受外界和审美习惯的影响,评价结果的标准也就过于简单和单一,并且更加重视结果,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教育中严重地忽视了孩子们对事物形状特征的理解和多维再现的过程。休 闲 宝 贝 网

  实际上,只有当孩子对形有了真实的理解后,才能有真正的再现能力,我举一个艺术儿童工作室的课,如:一串美丽的树叶,我们让孩子自己摘了再观察,述说它的形状和变化,然后,并不是简单地就照着画,而是通过水印的方式,给叶子涂上漂亮的颜色,再印到专用纸上,还可以在泥板上印下它的轮廓和肌理,之后,孩子们还会用树叶来装饰自己塑造的泥屋子,甚至去装饰老师。那么,他对树叶的形状认识就异常丰满了起来,还有情感与审美在其中。这样通过全方位的观察以及美术的多种形式来了解一个“形”,之后再去平面或立体地再现就是孩子经历体验而获得的真正的“经验”。

  另一个关键是:我们在教育中忽略了对作品的评价、欣赏和比较,这是个让孩子自我领悟的过程,对于技巧的传达极为重要。还是举艺术儿童工作室的评价体系为例,美丽的树叶在孩子手中再现后,我们让他们互相评价,有任何观点,都坦率说出来,孩子喜欢这样并且逐渐能接受被评价之后的结果,如林林说:“我觉得山山的叶子这里没有纹路,只是圆忽忽的一片,不怎么好!”,山山马上说:“我是看你们都画了纹路,我故意不画的。”“那它就不是叶子了”,林林又说。这是,我让其他小朋友都表表态,她们谁说的对。有人说林林对,有人说:没有纹,也一看就是叶子嘛。还有的说:都好!孩子对形的不同领悟和理解全出来了,而且每个人都会记忆深刻,也会彼此吸收,而如何用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也不破坏孩子各自线条的原生特点。我们成人此时就可以通过他们自己的作品来比较说明,帮助他们分析多样的方法都有存在的合理性。

  我建议,对孩子的构型愿望和技巧的导入必须用极为慎重和科学的方式,以孩子为本,以艺术为本,以尊重他们的差异性为本,让孩子通过情感的激发、内心的领悟和互相的评价来自己总结、自己去发现习得。

  相信他们吧,我们教育者有时要做一个冷静的观者,不要急于去握住他的手带着不属于他的线条在纸上跑,他将找不到自己的路。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