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灯行于以颍上县、凤台县、怀远县、淮南市、蚌埠市为中心的淮河流域二十多个县、市、约三万平方公里面积,七百万人口的广大地区。是全省民间舞蹈流传最广、参与活动的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最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是淮河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中表现。
花鼓灯的角色分两大类:男角称“鼓架子”、“鼓橛子”,女角称“兰花”。花鼓灯保存着汉族艺术传统的舞蹈、诗歌、音乐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特点。包含有舞蹈、歌唱、锣鼓演奏、盘鼓、小戏曲五大部分。舞蹈是主要构成部分,是主体。舞蹈又包括大场和小场。大场,又称大花场,是集体表演的情绪舞蹈。小场,又名小花场,是花鼓灯舞蹈的基础和核心,是兰花、鼓架子两人即兴创作并和表演同步进行的抒情舞。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宝 贝网
花鼓灯的演出,不受时令限制。中秋节过后到次年三月都是花鼓灯的活动季节,尤以春节前后为最盛。花鼓灯的表演者多是贫苦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和搬运工人,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和严格的教学制度。花鼓灯艺术具有自娱性和表演性相结合的特点,既是供人欣赏、娱乐的艺术品种,了是表演者个人最充分的情感的宣泄和艺术享受。花鼓灯的动作和舞姿,就目前已经记录政来的就有五百个,这些动作和舞姿有的直接摄取于劳动生活,有的是对自然现象的提炼和升华。有的具有北方艺术的粗犷,也有的具有南方艺术的细腻,从中可以窥见淮河文化在舞蹈艺术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有的风采。
专业舞蹈工作者和老艺人共同努力创作出颇受群众喜爱的富有花鼓灯艺术特色的舞剧、歌舞剧、舞蹈作品,突出的有<<花鼓灯>>、<<刘海戏金蟾>>、<<摸花轿>>、<<玩灯人的婚礼>>”<<江南春早>>、<<花鼓灯锣鼓>>、<<欢腾的鼓乡>>等。京、皖、沪等地的艺术院校陆续将花鼓灯列入民间舞的教材。艺术研究机构了将其定为重大研究课题。1991年台湾绵绵儿童舞团聘请陈敬芝任艺术顾问传授花鼓灯技艺,并将花鼓灯列入上演节目,成为安徽和台湾民间舞蹈交流的开篇。八十年代花鼓灯锣鼓演奏、花鼓灯的歌舞在怀远、淮南、合肥,成为大型企业中产业工人的业余艺术活动形式。怀远县、凤台县都建立了花鼓灯艺校和艺术团,圣泉啤酒集团还建立了以花鼓灯艺术为主的企业艺术团。花鼓灯艺术走上欣欣向荣、健康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