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问题 |
|
|
|
起名问题 双胞胎千金起名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23 17:38:46
>>>>>>>>提问
姓氏:曲
性别:女
出生日期: 2006 年 10 月 20日(公历)
出生时间: 10 点 17 ,18 分 休 闲 宝 贝 网
>>>>>>>>休闲宝贝网回答:
按照中国的传统,一个男孩要有三个名字,一是名,二是字,三是乳名,三个名字相辅相成综合配套。所谓“乳名”,即是哺乳期叫的名字,但因为乳名一直要用到上学,所以也称“小名”。一般起乳名比较随意,反正是在家里对着孩子叫,也不怕与别人重名,只要大人叫着高兴,叫着顺嘴就行了。由于过去的医疗条件差,幼儿的夭折率比较高,迷信鬼神者多,有的乳名就反其道而行之,把孩子叫“狗剩”、“狗丢”、“狗不理”……说是“歪名(或贱名)好养活”,那意思就是,这孩子连狗都看不上他,鬼还会要他吗?鬼神厌之,不来拘魂,于是孩子当然就平平安安地活下来了。
名,又称“学名”、“大名”、“官号”,即上学用的名字、长大以后用的名字、官方使用的名字。名,一般是两个字,如果有族谱,论班辈,同辈人共用一个字,父母取名的空间也就只剩一个字了。名也有一个字的,那是家族中的另类,是少数。
在礼仪之帮的传统中,直呼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因此还要在名之外再取个“字”。字,又称“表字”,必须是两个字,因为一个字不好称呼。所谓“名字”,就是名与字的合称,有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那是成年以后自己取的,就与父母无关了。
例如诸葛亮,在自报家门的时候就要说自己是复姓诸葛,单字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按照礼仪的规则,他自称“亮”,以示谦逊,友人称他“孔明先生”或“卧龙先生”,以示尊敬。如果有人在门外大呼“诸葛亮!”,那一定是来找他打架的。
现代人有姓有名而无字,正式场合一般是称呼姓名,亲切的称呼则是只称名而不称姓,在半正式场合还可以在名后加身份或职务,比如“小平同志”、“小平书记”。而单字的名没有昵称,比如对张飞,只好称“张将军”,因为你不可能称他“飞”或“飞将军”。
名字的原始作用就是识别符号,通过姓名的区分,把两个不同的人区别开来,所以取名切忌跟风潮、随大流,造成许多人重名。四五十年代,叫“建华”、“建中”、“建国”的一大群,六七十年代,叫“红卫”、“卫东”、“文革”的一大堆。陶红和陶虹音同字不同,就在口头上用“大”、“小”来区分,而两个陈红,同音又同字,就只能从职业上分辨了,是“唱歌的陈红”,还是“演电影的陈红”。
名字不仅仅只是个“符号而已”,它还有些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在取名时还要注意几点。
一是把名和姓连起来以后,不要在谐音上产生歧义。“贾正经(假正经)”、“韦诚信(伪诚信)”、“秦寿(禽兽)”、“宋中(送终)”虽是文艺作品的事,但在实际生活中也偶有发生,上中专时比我低两级的女生,一个叫“岳京惠”,一个叫“殷静华”,在班级的壁报上看,两个名字都不错,可一念,怎么听怎么别扭。
二是不要让人从相近的音中起出外号来。有个张家口的同事叫白贵金,可用张家口话的发音去读它,就近似于“白骨精”,所以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工作,换了三个陌生的环境,“白骨精”这个外号一直跟着他。文革之初他改名为白帆,又调动了工作,终于不再叫“白骨精”,改叫“白矾”了。
三是名字的意义不能太重大了,因为重大意义的名字时效性太强。我初中同级的一个女生,叫“吴祖国”,班主任对她父亲说,在日本占领时期,“无祖国”是对祖国的怀念,也是对日本鬼子的痛恨,现在是新社会了,她再叫无祖国就有点那个了,干脆改叫吴祖琴吧。
四是不要用生僻的字,尤其是电脑里没有的字,而且名字念起来不要拗口,那会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果上司始终记不住他的名字,一念就错,很丢面子,能对他有好感吗?我们单位就有那么一位,领导一提他就是“叫怪名的那位”,当然也就不会与他搞好关系了。
五是男孩的名字不要带攻击性的字。我有个同学叫“周克林”,万幸他一直没有遇到一位姓林的上司。假如你身边天天坐着一个克你的人,你心里能舒服吗?还有个同事叫“镇东”,原来的意思是“镇住东洋”,也算是爱国的名字,可到了文革他因历史问题被揪出来,于是这个“东”就被别解了,“我们都爱东、敬东、卫东,他镇东,打狗日的”,这可就有理也说不清了。
六是女孩的名字不要太纤巧、太艳丽、太艺术性,因为会有不庄重的感觉。
我认为,孩子的名字应该中性些,就是不要有强烈的倾向色彩,因为孩子长大以后还不定干什么,中性的名字适应范围宽些。
名字应该随意,要知道,人是因为可爱,被大家喜欢,才记住了名字。而不是因为名字好,才觉得可爱。所以,只要夫妻满意,叫着顺嘴,又不犯忌,就是好名字。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