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问题 介绍两个世界名著,包括人物姓名,主要内容,评价赏析等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12-13 06:05:39
>>>>>>>>提问
休 闲 宝 贝 网
>>>>>>>>休闲宝贝网回答:
爱因斯坦1955年去世,享年76岁,这次扎德尔为了研究天才与平常人的大脑到底有什么不同特意对爱因斯坦死后不久取下的两块脑切片进行了分析。这两块切片中包含有爱因斯坦脑部海马区的细胞,这个区域主要承担记忆和语言功能。
扎德尔将爱因斯坦的大脑组织与10位普通人的大脑组织进行了比较,这10位普通人去世时的年龄在22和84岁之间。结果发现,爱因斯坦脑部海马区的左侧神经细胞比右侧神经细胞大得多,扎德尔表示,普通人海马区左右两侧的神经细胞大小差别不大,这意味着爱因斯坦的大脑的确与普通人有很大区别。
扎德尔认为,爱因斯坦脑部海马区左侧神经细胞大于右侧可能说明其左脑海马区和大脑皮层之间神经细胞的联系较之右脑更加紧密。扎德尔表示,大脑皮层正是人类逻辑、分析以及创新思维发生的地方。
扎德尔表示,爱因斯坦脑部的上述不对称现象的起源尚不得而知,到底是他一出生就是这样还是在成长过程当中逐渐演变成这样还是一个谜。扎德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还表示:“我也不清楚这种不对称现象到底与爱因斯坦具有超常智商之间有什么联系。”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家。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他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晚间在书房读3至5小时书,若用平常人一生的活动时间来计算,他的生命已经成倍的延长了。因此,爱迪生在79岁生日的那天,他骄傲地对人们说,我已经是135岁的人了。他活到84岁,一生中的发明有1100项之多,其中最大贡献是发明留声机和自动电报机,实验并改进了白炽灯和电话。爱迪生20岁出头开始研究电灯,历时10余年,他先后选用了竹棉、石墨、钽……等等上千种不同物质作灯丝材料进行试验,时常通霄达旦,有一次他和助手们竟连续工作5昼夜。1879年爱迪生用碳丝作为白炽灯丝,并点燃40小时。由于碳丝表面多孔,性脆,强度很低。不久被钨丝代替。
1883年爱迪生发现了热电子发射现象,也叫“爱迪生效应”,即金属表面附近的部分电子或离子因高温而使其无规则运动得到足够的动能,克服表面的束缚,逸出金属之外。爱迪生效应对于一切真空管的操作至为重要,作为发射表面的阴极常涂上一层碱土金属氧化物,以利电子发射,并用电流加热以维持高温。
1900年爱迪生发明了铁镍蓄电池,是一种碱性蓄电池,电动势约为1.3~1.4伏,寿命长,但效率不高。爱迪生一生有许多发明,可是当别人问爱迪生成功原因时,他说:有些人以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
≡
查看、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