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孩子多吃深色水果预防感冒...
 质疑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怎么判断孩子的正确奶量?...
 喝点酸奶有益于牙齿健康
 六招让小宝贝按时睡觉
 提倡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
 秋冬宝宝健康的三要素
 卖药暴力广告吓哭孩子
 小鸡鸡受难记(组图)
 3岁以下儿童不宜服镇咳药
 宝宝的食物切勿口味过重
 八成青少年颈椎亚健康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幼儿期 >> 

幼儿期 【附图】科学家发现男胎儿具备雄性性征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8-23 14:16:15

 


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 宝 贝 网


他们也知性爱吗?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基因学家们最近研究证明,尚处于妊娠中期的生物脑细胞中就已经表现出了男女性别之差异。科学家们在对尚处于妊娠中期的老鼠胚胎脑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雌雄老鼠胚胎中共有51个互不相同的基因。早些时候,科学界曾普遍认为,大脑中DNA的性别差异只有在婴儿出世后开始分泌性激素时才表现出来。此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雄性生物尚在胚胎期,也就是说在睾丸还没有形成时就开始就开始表现出雄性性征了。



  根据此项发现,由埃里克-威廉率领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基因学家们得出结论称,生物性别的自我意识与行为都由其基因来负责。而且,基因还决定着男性和女性在思维方式、对待问题的态度以及性别自我意识方面的差别。



  其实,基因影响不同性别之间行为与意识差异的思想远远不是最新思想。早在1991年是研究人员就曾经指出,在试管培育中的老鼠脑神经细胞就已经能够表现出雌雄差别了。埃里克-威廉所领导的研究小组所取得的科研新成就在于他们在胚胎发育早期就数清了这些表现性别差异的基因个数。



  埃里克-威廉认为,对那些具有异性转化欲者(本是男性却相信自己是个女性,或者相反)而言,就是因为在应该表现为男性特征的基因位置上出现了女性特征的基因(反之亦然)。也就是说,无论是有异性转化欲者,还是同性恋者,他们的性别思维和行为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然而,埃里克-威廉认为,这一新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解释一切。首先,基因学家们还没有对这51个特殊基因进行详尽地研究,其中哪一个基因负责哪一方面的性别特征也尚不知晓;其次,影响生物性别行为差异的不仅只是遗传因素与荷尔蒙的分泌情况,生活中的实践积累与环境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早在1993年,《纽约时报》就刊登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就声称同性恋倾向是受遗传因素操纵的。当时马里兰州国立肿瘤学院的科学家们就强调指出,遗传因素并不是造成同性恋者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唯一因素,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找出一个具体的同性恋基因来。最后有实验证明,同性恋行为通常与X染色体底端的一小部分有关系。



  该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还强调,目前还不到谈论哪个具体的基因的时候。此外,他们还表示,就他们自己也不清楚是哪条基因、哪条基因的哪一段影响着人的性趋向,是一个基因独自控制人的性趋向还是与别的基因进行合作,携带这种基因的男性比例到底有多大,他们中又有多少会是同性恋?这一系列的问题将是这一领域的基因学家们今后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