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不可不知:应对开裆裤说不...
 微量元素与孩子胖瘦无关
 如何看懂儿童尿常规检查?...
 春季儿童谨防传染病集合
 睡前,给孩子讲个故事
 肉松的营养成分优于瘦肉
 孩子换牙父母该注意些什么...
 少给孩子吃“损脑食品”
 首部饼干标准将于5,1实施...
 新生儿感官发育的神奇轨迹...
 儿童医保报销新添7类手术
 BB突然不叫人 妈妈很迷茫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幼儿期 >> 

幼儿期 秋冬防宝宝支原体感染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5-17 19:39:32

 

  近几年随着致病原的变迁,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宝宝呼吸道感染中己占到30%左右,成为宝宝致病的重要病原。秋冬季正是肺炎支原体疾病的发病高峰,从婴幼儿到学龄儿,体弱儿童大多难以幸免。

休 闲 宝 贝 网

  小小支原体是何物

  支原体是一种比细菌小,但又比病毒大的微小微生物,它不像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需要附着在其他生物上,它是最小能独立生活的原核生物。打一个比方,如果细菌像一个西瓜那样大,病毒像芝麻那样小,那么支原体就像一个枣那样大小。

热点推荐:
文章排行榜
  • 女性身体六大至高私密
  • 丈夫拒签字致孕妻死大讨论
  • 孕期的食物禁忌学问大
  • 新派妻子独门旺夫秘笈(图)
电脑族想要生小孩怎么办?
  • 孕一月:精王子与卵公主相爱
  • 孕2月胎儿打实基础
  • 孕三月:基础工程完工
  • 孕四月:模样初长成
孕育健康聪慧孩子七“要”
  • 麻醉医生“图说”剖宫产
  • 翁虹惊曝生孩子美容(图)
  • 丈夫拒签字致孕妻死大讨论
  • 最全明星妈美丽孕事(组图)


  支原体有多种,其中肺炎支原体是使宝宝致病的“祸首”。当病人打个喷嚏时,肺炎支原体就会随飞沫而出,进入被感染的宝宝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并不进入血液,粘附在上皮细胞的支原体从细胞中吸取营养,引起细胞损伤,此外,支原体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也会加重细胞的损害,引起各种病症。

  宝宝支原体感染特有的表现

  肺炎支原体进入宝宝体内后并不立即引起症状,在潜伏了约2~3周后才会引起症状。宝宝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畏寒、咳嗽、疲乏、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

  初期宝宝咳嗽少痰,呈干咳状,以后逐渐转成顽固性的剧烈咳嗽,伴有少量黏液样痰,特别在夜间咳得很厉害,有点像百日咳。婴幼儿表现出喘憋和呼吸困难。其中约3%~10%可以发展成支原体肺炎。

  有的患儿无明显的咳嗽,而以高热、寒战和咽痛症状为主。

  肺炎支原体还会引起其他系统和器官的病变,如麻疹样皮疹、肌痛、游走性关节疼痛、肝功能损害、溶血性贫血、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包炎、肾炎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正确选择抗菌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成败的关键。由于支原体躲在细胞内,而青霉素类及头孢霉素类药物在细胞内浓度很低,加之这两种抗菌素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杀灭细菌的,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使得以上两种抗菌素“无能为力”。临床应用证实红霉素在细胞内浓度很高,可以杀灭支原体,但是红霉素副作用较大,近年已用阿奇霉素代替,后者作用时间长,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副作用相对较少。一般需服用2~3周药物,否则容易复发。

热点推荐:
文章排行榜
  • 女性身体六大至高私密
  • 丈夫拒签字致孕妻死大讨论
  • 孕期的食物禁忌学问大
  • 新派妻子独门旺夫秘笈(图)
电脑族想要生小孩怎么办?
  • 孕一月:精王子与卵公主相爱
  • 孕2月胎儿打实基础
  • 孕三月:基础工程完工
  • 孕四月:模样初长成
孕育健康聪慧孩子七“要”
  • 麻醉医生“图说”剖宫产
  • 翁虹惊曝生孩子美容(图)
  • 丈夫拒签字致孕妻死大讨论
  • 最全明星妈美丽孕事(组图)


  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时应用中医中药疗效更好,因为中药治疗支原体感染不仅是针对支原体,还可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排痰,增强呼吸功能。常用炙麻黄、杏仁、生石膏、黄芩、射干、蝉衣、僵蚕、前胡、沙参等药物配合。

  家庭护理预防很重要

  *家长要让患儿多休息,卧室要保持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18~20℃,湿度在60%左右,以防呼吸道黏液变得干燥不易咳出。

  *饮食要少量多餐,吃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

  *患儿在发病期间要注意隔离,以防传染给他人。

  *家长平时要带孩子多到绿地等自然环境中活动。

  *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及锌的食物。

  *家长平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替宝宝增减衣服。

  *孩子的玩具要经常消毒。

  *要教育孩子在咳嗽时用手帕或餐巾纸捂嘴,尽量减少飞沫向周围喷射。

  *在托幼机构内如发现病儿需立即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宝宝。

编辑:朴朴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