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食品集中营,越吃越聪明
 身高三成依赖后天因素
 五大误区影响宝宝睡眠发育...
 白萝卜汤帮助宝宝消化(图)...
 远离孩子便秘的喂养绝招
 孩子应少吃“彩色”食品
 孩子流鼻血不能仰头
 宝宝生病情绪会"说话"
 宝宝冬季护肤总动员
 串门当心了!不少宝宝患病...
 过敏体质孩子要不要忌海鲜...
 三成癫痫患儿会有智力低下...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幼儿期 >> 

幼儿期 慎为小儿作臀肌注射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9-07 09:52:52

 


休 闲 居 编 辑休闲 宝 贝 网


  北京市肢体残疾矫治中心主任秦泗河经调查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臀肌挛缩症发病率突然增高。如广东某地一个医院,在5年内即接收近2000例臀肌挛缩症患儿。又如某地中小学生此症的发病率高达5.6%~20%,其中有一个400多人的学校即有80个孩子发生此症。臀部反复肌肉注射是导致本症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头反复注射带来的机械性损伤和化学药物刺激,可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和肌纤维炎,最终形成臀肌纤维化和瘢痕挛缩。



  4岁以内的幼儿由于臀肌发育较差,吸收功能及抗刺激能力比较弱,故臀肌注射次数越多,臀肌纤维坏死越多,挛缩也越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患儿骨骼生长正常,而挛缩的肌肉组织却相对生长慢或不生长,就会导致髋关节外展、外旋畸形。随着年龄增长,患儿的畸形状态可不断加重,甚至可出现骨关节和腰椎病变。轻者影响跑跳,重者站立、行走、下蹲出现障碍,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由于臀肌挛缩症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发生的,毫无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因此早期容易被患儿和家长忽视,延误治疗。



  臀肌挛缩症主要发生在农村和经济文化发展比较慢的地区。至今仍有许多医生对臀肌挛缩症感到陌生,甚至不认识,以致部分患儿被误诊误治。其实,无需作昂贵的CT、MIR检查,仅凭临床表现,即能确诊臀肌挛缩症:轻者不能跷二郎腿,屈髋时有弹响;重者无法并膝下蹲,两膝分开方可呈蛙式下蹲;极重者屈髋严重受限,双臀严重畸形改变,只能站着大小便。



  臀肌挛缩症一旦发生就不会逆转,只会越来越重。目前惟一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年龄越小,手术创伤越小,效果也越好,有些患者的步态和功能经过治疗甚至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超过16周岁的患者,术后症状与功能也可得到明显改善,但继发畸形却难以消失。



  据介绍,一些地方不断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某些乡村医生、个体医生行医用药不规范。对婴幼儿感冒、发烧、腹泻等疾病一律采取臀肌注射方式,并用苯甲醇溶解青霉素。因此,秦主任提醒,各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查处无照行医,并提高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业务水平。同时,患儿家长也应改变带孩子看病非打针不可的观念,以预防和减少臀肌挛缩症的发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