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关注的10大营养话题
1.补钙休 闲 宝 贝网
2.辅食添加
3.配方奶粉
4.补锌
5.偏食
6.零食选择
7.益生菌
8.补铁
9.肥胖
10.母乳喂养
日前,在由父母必读杂志社主办的第三届儿科营养大会媒体论坛——儿童早期喂养状况研讨会上,父母必读杂志社与中国早教网联合发布了当今父母最关注的10大营养话题。
本次话题征集邀请儿童营养专家选择了20个营养关键词,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请父母自由点击自己最关注的话题,总点击量达到3万多次。
父母最关注的营养话题 (排名前10位)
排名 |
话 题 |
热点问题 |
1 |
补 钙 |
究竟需不需要补?补了总比不补好吧?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钙?最佳的补充方式是什么?
|
2 |
辅食添加 |
什么时候添合适?如何添加?自己做,还是买? |
3 |
配方奶粉 |
品种多,如何挑选?孩子不爱喝怎么办?与鲜牛奶、酸奶相比,营养价值是否相同?
|
4 |
补 锌 |
食欲不好是缺锌吗?如何判断宝宝是否缺?查微量元素准确吗?如何通过食物补充? |
5 |
挑 食 |
孩子为什么会挑食?不爱吃蔬菜,怎么办?如何让孩子吃得好吃得香? |
6 |
零食选择 |
吃零食好吗?如何合理控制?如何选购健康零食? |
7 |
益 生 菌 |
什么是益生菌?它对人体有哪些好处?超市中奶制品中的益生菌如何看? |
8 |
补 铁 |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铁?该如何补? |
9 |
肥 胖 |
父母都胖,会遗传吗?一出生就胖,要注意啥?如何养育身材匀称的小宝宝?
|
10 |
母乳喂养 |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吃饱了?如何坚持母乳喂养?混合喂养需要注意什么?孩子究竟喂到什么时候?
|
专家支持:吴光驰 丁宗一 李珏声 谈藏文 郝波 于冬梅 崔玉涛 朴建华 蒋竞雄
关宏岩
排名第1位:补钙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孩子一出生,有关钙的话题就是最热门的。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补吗?补了总比不补好吧?各路说法很多,真的不知道听谁的!
专家介绍:吴光驰——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营养研究室研究员,兼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父母必读》杂志特约专家。
补钙,从源头说起
补钙问题最初是从佝偻病开始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到八十年代,佝偻病都是严重影响中国儿童发育的一种疾病。
时隔几十年,人们对钙
认识和补充的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首先,从大人到孩子,膳食结构与生活习惯发生巨大改变,人们普遍注意多吃含钙高的牛奶、豆制品和蔬菜(因为蔬菜里面钙也是很多的),多晒太阳、多锻炼身体。
此外,这么大的国家,地区差异是很大的。比如,南方地区日照时间长,孩子可能多数不需要补钙。而东北地区的孩子,到了冬季,因为日照时间少,就要补钙;在发达地区的孩子,母乳喂养做得好,还有添加各种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素的优质配方奶,可以不必额外补充钙。而贫困地区,缺钙、佝偻病问题依然很严重。所以,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情,不能说中国的孩子全都缺钙,也不能说缺钙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了。
维生素D是补钙的关键
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钙在人体内的吸收量不仅仅决定于食物中钙的含量,还要依赖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维生素D有两个重要来源:一是食物,鸡蛋、母乳,牛奶、鱼肝油等都含维生素D;二是自身制造,人体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D,每天晒太阳二三小时以上,可以满足对维生素D的需要。
排名第2位:辅食添加
关注指数:★★★★★
关注理由:一个“辅”字让父母对辅食添加多了不少疑惑:是不是可有可无?对孩子来说,什么是主食?相比辅食,母乳、配方奶营养更丰富?而心急的父母又总是希望早点给孩子吃上更多美味。辅食,究竟如何看?
专家介绍:丁宗一,著名儿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洲儿科营养联盟主席、八一儿童医院名誉院长、国际食品委员会(Codex)儿童食品专家核心组成员。《父母必读》杂志特约专家。
食物不分主与辅,为辅食正名
在生后的第一年里头,孩子第一个接触的食物是液体食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母乳喂养,或者是配方粉喂养。满4~6个月开始,逐步添加泥糊状食物,这个时候,泥糊状食物和奶类同样都是儿童成长的主要食物。等到小孩再长大,能够吃固体食物以后,乳类和泥糊状食物才渐进地退到次要地位。
我们过去把泥糊状食物称为“辅助食品”或者“辅食”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科学的。无论从这个食物的科学的定位,还是从这个食物的英文的译名,翻成辅食都是错误的。泥糊状食物不是辅助的、“不重要”的食品,而是宝宝的主要食物。它不仅仅给宝宝提供营养,而且能够锻炼小孩吃的能力,扩大他所吃的食物的范围和种类。这些为他将来的语言发育乃至智力发育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我们应该认识到泥糊状食物是人类独特的食物形态,是人生生长发育不可逾越的生物学的阶段,也是一不注意就会造成营养不良的一个最危险的事情。我们应该把泥糊状喂养放到跟母乳喂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上看待。因为,在泥糊状食物喂养不良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贫血、缺铁、动作发育迟缓、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
排名第3位:配方奶粉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随着食品工业和科学研究逐步的发展,人类研制出了配方奶粉。对配方奶粉,究竟如何准确全面地来看待?面对市场上种类众多品牌,如何来挑选?
专家介绍:李珏声,现任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参加制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主编《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六卷等。从事预防医学及医学营养学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在我国预防医学及营养学界有较大影响,是我国营养学科带头人之一。《父母必读》杂志特约专家。
什么情况下选用配方奶粉?
母乳是6个月龄以内的儿童最理想的食品,母乳所含的营养成分全面、均衡、适量,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且含有多种保护因子,可预防消化道感染等疾病。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时,如母亲含有传染性疾病,精神障碍、乳汁分泌不足等,宜选用婴儿配方奶粉,而不宜用鲜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喂养婴儿。
婴幼儿配方奶根据适用对象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起始或出生婴儿:适用于0~6个月不能用母乳喂养的婴儿;
2.后继或较大婴儿:适用于6~12个月婴儿;
3.幼儿配方奶:适用于断乳期前或以后的幼儿;
4.特殊医学用途配方奶:适用于生理上异常需要或有特殊膳食需求的婴幼儿,例如为早产儿、先天性代谢缺陷(如苯丙酮酸尿症)儿设计的配方奶,为乳糖不耐受儿设计的无乳糖配方奶,为预防和治疗牛奶过敏儿设计的水解蛋白或其他不含牛奶蛋白的配方奶等。
婴幼儿配方奶是在牛奶的基础上,尽可能模仿母乳的营养成分,调整蛋白质的构成及其他营养素含量,以满足婴幼儿的需要,其营养价值是鲜奶、酸奶或其他配方食品无法比拟的。儿科专家一直认为牛乳不适合喂哺1岁以下的宝宝,因为牛乳含有过多的蛋白质、矿物质和饱和脂肪酸不适合婴儿生长发育并增加消化系统和肾脏负荷;而必需脂肪酸、几种重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偏低,影响婴儿正常生长发育。
作为消费者,如何来挑选?
1.明确适用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配方奶适用于不同年龄的婴幼儿,选符合自己孩子的年龄的配方奶。
2.考虑孩子有无特殊医学需要,如乳糖不耐受或牛乳过敏等,应选用相应品种的配方奶。
3.仔细观看产品的成分标识:是否符合婴幼儿营养需要;是否符合婴幼儿配方奶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是否有可靠的、独特的功能。
4.注意该产品是否是著名品牌,厂商是否有足够大的生产规模,有无先进的工艺设备和严格的生产流程。特别要看生产商是否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因为验证配方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往往需要大量的研究费用。据估计,要验证婴儿配方奶中所添加的一种新成分的有效性或安全性,约需200万美元,所以一个新品种婴儿配方奶的开发是有相当高的技术门槛的。
Tips:配方奶使用的几项注意
1. 使用配方奶时应按包装说明来冲调,要用随包装所附的专用量匙,过浓或过稀都会影响婴儿的健康生长。
2. 冲调时温度应适宜,温度不应高于60ºC;对于含有益生菌的配方,温度不应高于45ºC。
3. 冲配后应随冲即喂,不要冲配后放置过久。
4.
奶粉取后应盖紧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不宜放在冰箱。
排名第4位:补锌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着幼儿锌摄入不足现象,因此有人称其为问题营养素。判断孩子是否缺锌,如何有效预防,是父母们最关注的问题。
专家介绍:谈藏文,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研究室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与儿童营养相关的工作,参加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20余项。内容涉及儿童、孕妇营养和肥胖等方面。
为什么会缺锌?
锌缺乏原因主要可归纳为先天储备不良、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排泄和丢失增多等。迅速生长发育未添加适宜辅食的非母乳喂养的婴儿、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感染性疾病、发热患者均易锌缺乏。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锌营养不足是导致下一代的锌营养缺乏的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宝宝缺锌
预防婴儿锌营养缺乏最简单的办法是尽可能母乳喂养,因为人的初乳中含有大量的锌,随着宝宝的成长,母乳锌含量逐渐减少。牛乳中的锌含量是人乳的1倍多,但吸收率较人乳低,致使人工喂养的婴儿容易缺锌。因此,随着婴儿不断地生长发育,满6个月后就需要通过其他食物来满足宝宝对锌的需要。
一般认为,动物性食品是锌的良好来源。如牡蛎、鲱鱼、海虾等鱼类及海产品、动物肝脏、瘦肉、人的初乳等都是锌的优质来源,其吸收率在40%以上。坚果、海带、紫菜、小麦胚芽等含锌量均在15mg/kg以上,但植物性食品中的锌吸收易受粗纤维、草酸盐、植酸盐有机酸的影响,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一般在10%~20%或更低。因此儿童及其母亲在妊娠及哺乳期在做到膳食平衡的同时要保证富含锌食品的摄入,以保证供给母婴机体足够的锌。
对缺锌儿童,首先应采取食补的方法,多吃含锌量高的食物。如果需要通过药剂补充锌时,应遵照医生指导进行,以免造成微量元素中毒危害健康。比如大量补锌,有可能造成儿童性早熟。
排名第5位:挑食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吃饭香喷喷,可就有一些孩子不爱这不爱吃那,让父母苦恼不已:
“怎么能让他吃得好吃得香?”“会不会营养不良啊?”“我该怎么做呢?”
专家介绍:郝波,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参与世界卫生组织妇幼保健项目有关孕产期和儿童营养方面的健康教育材料开发工作。
《父母必读》杂志特约专家。
何为偏食
假如餐桌上的食品,宝宝只吃一两样,而对其他动都不动,或者父母做的饭菜,多一半宝宝都不吃,那他属于挑食宝宝;如果宝宝只是对某种有怪味的食物不感兴趣,如苦瓜、芹菜、韭菜等,还算不上挑食。
孩子偏食,找找原因
挑食看起来是孩子的原因,但与父母的喂养行为关系很大。首先,在宝宝需要添加辅食的月龄,要及时添加,让宝宝熟悉各种味道,否则过了饮食的敏感期,就很难再添加。再有,父母若是不喜欢某种食物,自己都很少吃,宝宝也会模仿家长,不吃此类食物。此外,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或过量、患局部或全身疾病及环境心理因素也可能造成宝宝偏食、挑食。
排名第6位:零食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零食,如今已成为孩子的日常饮食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多数妈妈认为孩子吃零食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有可能导致孩子肥胖。但是,对零食的理解与选择上还需要更多的实用指导。
专家观点
专家介绍:于冬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博士。曾参与卫生部疾控局关于《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的研究和编制,先后组织或参与完成了2007年零食专题调查、零食态度小组访谈、零食消费指南的编写与论证、零食扇面图及零食图谱的创作与修订完善等工作。
从营养学角度看零食
研究表明,作为饮食的一个组成部分,零食可以补充三餐摄入的不足,还能提供一定数量钙、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等其他营养素,尤其对于成长迅速、体力消耗较大的儿童青少年,健康的零食更有必要之处。
从营养学的角度,零食对健康是具有双面作用的,一方面它可能会导致体重增重、营养不良或者影响孩子正餐时的食欲;另一方面零食却可以缓解孩子在正餐之间的饥饿。科学研究表明,合理、适度地选择和消费零食有助于实现平衡膳食的目标,也会给生活增添乐趣。
零食选择的使用指南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可以作为零食的食物分成十大类,分别是糖果类,肉类、海产品和蛋类,谷类,豆及豆制品类,蔬菜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类,坚果类,薯类,饮料类和冷饮类。根据10类食物的营养特点和制作方式,将每一类零食都划分为3个推荐级别,即“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
“可经常食用”: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多为含有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和/或饮料。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这些零食属于有益健康的零食。
“适当食用”: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是却含有或添加中等量脂肪、糖、盐等的食品和/或饮料。
“限制食用”:从营养学角度,含有或添加较多含量脂肪、糖、盐的食品和/或饮料,提供能量较多。经常食用这样的零食会增加超重与肥胖、高血压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此处的限制并非禁止。
排名第7位:益生菌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超市里不少酸奶、奶粉都会标明含益生菌,究竟什么是益生菌吗?它们对宝宝究竟有何益处?
专家介绍: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高级医师,全国妇联心系新生命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新生儿急救、婴儿生长发育监测、早期婴儿问题的干预和疾病的治疗等工作,对新生儿及婴幼儿医学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在《父母必读》杂志开设《崔大夫诊室》专栏,5年多了来深受广大父母喜爱。
认识益生菌
我们的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内存有很多细菌。它们与人体处于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平衡关系之中,这就是人体的微生态平衡。我们将这些对人体有益的细菌称为益生菌或正常菌群。
胎儿在母体内时,体内免疫能力可以说几乎为零。出生后,随着肠道内、皮肤上正常细菌的寄存,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开始启动、发育,并逐渐走向成熟。在这发育成熟过程中,如果人体内正常菌群建立过迟或不良,就会出现相应的疾病。即使正常菌群建立后,一些因素,比如抗生素的使用,特别是不合理抗生素的应用,可以引起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出现疾病。
正确使用益生菌
在国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等。
在健康状态下,平时可多选择含益生菌的奶制品作为零食,在超市购物时,可看奶制品外包装上的说明,很多酸奶写着添加了几种益生菌,常喝可起到保健作用,有益健康。但在某种情况下,可选择专门的益生菌产品治疗疾病。以下几种情况适合:
1.服用抗菌素时。抗菌素尤其是广谱抗菌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所以它杀死敌人的时候往往把有益菌也杀死了。这时候或者过后补点益生菌,都会对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
2.消化不良、牛奶不适应症、急慢性腹泻、大便干燥及吸收功能不好引起的营养不良时,都可以给宝宝补充益生菌。
3.剖宫产和不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不能从妈妈那儿得到足够的益生菌源,保护健康的肠道菌膜不健全,可能会出现体质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等现象,也应该适量补充益生菌。
4.对于免疫力低下或者需要增强免疫力的特殊时刻,能够有备无患。
5.带宝宝出行或旅游时带点益生菌类产品,如果宝宝肠胃不舒服,服用后能够缓解。
排名第8位:补铁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性常见的营养问题之一,根据WHO的报告,全球有20亿人处于贫血状况。婴幼儿、生育期女性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对于贫困农村的儿童,贫血问题就更加严重。目前,多数家长都意识到了给孩子补铁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判断孩子是否缺铁、如何给孩子补铁等问题,还存在诸多疑问。
专家介绍:朴建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微量元素营养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北京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调查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国际合作科研课题。
为什么孩子更容易缺铁?
这是由于孩子在出生的第一年体重增长非常迅速,孩子身体对铁的需要量超过成人。妈妈在怀孕时将自己体内的铁通过胎盘给了胎儿,足月生产的孩子在出生时身体里有较多的铁,可以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满足身体快速生长的需要。6个月以后,孩子从妈妈那里得来的铁就不够用了,此时就必须从食物中吸收铁,但这个时期的孩子饮食仍以奶类为主,母乳所含的铁已不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添加其他含铁的食品是为婴儿提供铁的最好方法。
6个月以上的婴儿如不及时地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很容易出现缺铁。另外,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重低于正常标准)出生时身体里的铁就相对少,很多孩子患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此外,偏食、饮食习惯不良或饮食含铁量太少,也是造成孩子缺铁的主要原因。
如何判断孩子缺铁?
大多数出现缺铁的孩子发病缓慢,易被家长忽视,等到医院就诊时多数病儿已发展为中度缺铁性贫血。因此,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婴幼儿早期贫血的表现,并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临床病例证实,在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出现异常之前,孩子即可出现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的表现。有的孩子可有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低、体重不增、皮肤黏膜变得苍白等表现。有时候孩子自己也会告诉你他感到疲倦、乏力等。同时,孩子出现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慢等现象也很常见。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有所谓“异食癖”,如这些孩子特别爱吃树皮、沙土、报纸、生大米和生面粉等。
如果发现您的孩子出现了以上异常的精神或行为表现,建议带孩子到医院去,做一下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查,看看各项指标是否异常了,以明确孩子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最佳的补充铁的建议
家长可以通过改善孩子膳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量来预防、治疗孩子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为黑木耳、海带、动物血液和肝脏,其次为肉类、豆类、蛋类和绿叶蔬菜,乳类中含铁量少。蛋黄中含铁量也不少,但其铁质常与含磷的有机物紧密结合,使铁的吸收率仅为3%。豆类、玉米类食物铁的吸收率可达5%~10%。而动物血、肝脏、瘦肉和鱼类不仅含铁丰富,而且铁的吸收率高达11%~22%,是补充铁剂的良好食物来源。母乳铁含量虽不多,但吸收率高达50%。因此,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排名第9位:儿童肥胖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根据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城市儿童中,超重儿童的数量达1400万,肥胖儿童的数量达600万之多!而胖宝宝的妈妈们则为如何科学合理地喂养自己的宝宝困惑着!
专家观点:
专家介绍:蒋竞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卫生保健部研究员,瑞典Uppsala学医学院儿童营养专业硕士、公共卫生系保健服务专业博士,对儿童肥胖有很深入的研究,曾获国家妇幼保健中心颁发的“中国婴幼儿营养卓越成就奖”等奖项。
出生时很胖的宝宝,长大后不一定胖
很多父母关心的是,宝宝生下来胖,以后就会胖吗?一般来说,出生时的体重和将来是否肥胖有直接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整个喂养过程中,没有出现过度喂养,并且给宝宝养成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即使对于出生时很胖的宝宝,也能有效地预防将来肥胖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婴儿时期或者幼儿时期,孩子胖瘦本身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只要孩子的健康,生长发育状况在正常范围内,父母没必要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胖瘦。
肥胖不仅仅是基因遗传,更是生活方式的遗传
有资料显示:父母都肥胖的家庭,孩子发生肥胖的可能性约为80%;如果父母只有一方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40%;如果父母都不肥胖,孩子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2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遗传不仅是基因概念上的遗传,而是生活方式的遗传。比如,父母很喜欢吃不健康的或者容易导致肥胖的食品,经常采用油炸或者红烧的烹调方式,不爱活动,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也容易出现和父母一致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这里,给父母肥胖的家庭提一些建议:在宝宝6个月以前,最好是纯母乳喂养,在添加辅食的阶段,要注意培养宝宝对蔬菜的喜好,比方在给孩子喂饭时,可以先给他吃蔬菜,这样的话,饥饿会让他更容易接受蔬菜;在总的能量摄入方面,父母要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来调节,不要过度喂养,宝宝饿的时候一定要给他吃,但孩子感觉饱了,有表示了,哪怕碗里只剩下半口也不要给孩子吃了。孩子大一点以后,要多带他到室外运动。关键的是,父母也要在饮食与生活方式方面做一些调整,为孩子做出榜样。
排名第10位:母乳喂养
关注程度:★★★
关注理由:知道母乳喂养给宝宝带来的好处,但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母乳喂养,非常焦虑;面临重返职场,母乳喂养是坚持,还是放弃?担心母乳喂养后会影响体型而不愿喂奶……
2007年8月,国家卫生部为促进我国母乳喂养,专门出台了中国《婴幼儿喂养策略》,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母乳喂养话题上。
专家介绍:关宏岩——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博士,近年来先后组织和参与卫生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母子系统保健”等项目,参与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婴幼儿喂养与营养》国家级师资培训,并参与卫生部《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的修订等。
除了信心,放松心情、积极寻找支持也很关键
由生理原因导致无法母乳喂养的妈妈只占很少一部分,据估计不足10%。大多数妈妈都可以自己进行母乳喂养,坚定母乳喂养的信心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
乳汁的分泌(射乳反射)是受大脑的神经反射调节的,射乳反射很容易受到母亲自身想法和情绪的影响。美好的感受,例如见到婴儿感到很愉快,或想着婴儿的可爱之处,以及对母乳是婴儿最好食物的自信等,都有助于射乳反射使乳汁排出。抚摸或注视婴儿,或听到婴儿的哭声,也会有助于射乳反射。但是,不良的感受,例如疼痛、焦虑或怀疑自己奶量不够等都会抑制反射,使乳汁不能流出或者乳汁量不足。虽然这种影响通常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妈妈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就会出现更多的母乳喂养问题。
当然,妈妈们一旦遇到母乳喂养问题,光靠信心可能还解决不了问题,应该积极去寻求支持和指导,比如到儿童保健门诊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咨询。
《父母必读》写在排行榜的后面:
排行榜公布了,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时下父母最关注的营养话题,还有权威专家对每个问题的关键点与精髓解读,是不是很丰盛?《父母必读》还想提醒每一位妈妈:
热点会不断变化。某种程度上,这个10大话题排行榜是时代的缩影,呈现出的是:时下的流行说法观点、新商品的出现、食品广告的宣传、营养知识知识普及的热点。而对于养育孩子而言,我们需要了解它,然后,根据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的营养方案。
或许,与前一个排行榜并行,还可以列出另一组排序:母乳喂养、父母的爱、多样化食物、均衡营养、愉快的进餐气氛、父母的榜样作用……
编辑: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