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
   宝宝健康
   教育指南

   相关栏目
 学会给孩子补点“维生素N...
 节后如何帮宝宝“收心”?...
 儿童不宜睡弹簧床吗?
 睡前,给孩子讲个故事
 小儿智商测试别成精神包袱...
 男孩“包皮”的秘密手术
 从容应对孩子的性疑问
 海外没有棉袄厚被的冬天!...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
 幼儿误吞50片止泻药病危
 抱姿不当或损害宝宝脊椎
 美味佳肴为你的BB开胃(图)...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育儿早教 >> 幼儿期 >> 

幼儿期 暑期让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9-04 08:14:18

 


休闲 居编 辑休闲 宝 贝 网


  暑假开始以来,有关中小学生游泳溺水、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意外伤害事件时见报端。据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报告显示,无论城市或农村,意外死亡均为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死亡率高达685人~941人/10万人;边远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甚至达到1056人/10万人。意外死亡与损伤的比例为1∶6~11。



  据了解,去年年初北京成立了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中心,在全国建立起第一个儿童意外伤害监测网。针对很多家长认为的意外伤害是天灾人祸,是突发性的,不像疾病那样可以预防的观点,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中心主任丁宗一指出,意外伤害是一组疾病,有它的发生规律、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



  因此,本期《健康金版》特别策划了“关注学生暑期安全”这一专题,选取了几个学生暑期易出意外的典型案例,并请一些专家给出一些如何预防意外发生的建议,以期为家长提供一些帮助。-本专题策划《健康金版》



  放假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然而,假期中他们的安全问题却是父母头痛的一件事,毕竟,父母不能跟孩子一起放假。有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由于对周围环境缺乏认识,缺乏生活经验,经常对可能发生的伤害认识不足,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意外。



  那么,暑假学生多发生哪些意外事故?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保证孩子的暑期安全?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医生。



  典型案例一



  溺水成死伤首因



  今年华南地区出现的酷暑天气,让放暑假的孩子们特别喜欢亲近水池,就连几个月大的婴儿也被父母放进表浅的水池里戏水。然而,看似平静不深的水池却暗藏风险。前几天,在某小区的儿童游泳池里,一位阿婆带着一岁零两个月的小孙子在游泳池旁看小朋友玩水。就在阿婆松手为孙子拿水喝时,小孙子一下扑向了游泳池,吓得阿婆魂飞魄散。幸好发现及时,小孙子只是呛了几口水而已,也没有摔着。



  专家点评:儿童天性好动,危险意识薄弱,如果父母经常带他们去玩水,他们就会认为玩水是一件好玩的事,完全不会想到会有危险。据调查,溺水是儿童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63%的5岁~14岁儿童溺水事件发生在水塘等自然水域。年纪较小的溺水儿童往往是在水边玩耍而失足落水,而年龄较大的孩子则常因为游泳滑入深水区或腿部抽筋而溺水,如果救治不及时,会因大脑缺氧而留下智力减退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现在不少小区都设有游池亲水区,如果家长看护不当,这些亲水区往往就是孩子失足落水的危险地带。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提高学生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主动教孩子识别危险水源隔离区,教孩子自主远离防止溺水围栏。儿童最好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游泳。



  典型案例二



  烧烫伤的发生比例高



  阿英的妈妈是大学教师,自从放暑假后,便带她到乡下的外婆家去住。4岁的小阿英对农村的一些事物感到很好奇。外公用来点烟的火柴,更是让她爱不释手。尽管妈妈警告过多次玩火很危险,但小阿英还是忍不住偷偷地把外公的火柴拿来烧纸玩。一天,阿英在与其他小朋友点火时,由于纸张有点潮湿,火柴一直燃到阿英的手才将其点燃。吃饭前,小阿英就是不肯洗手,她妈妈这才发现,原来阿英的手指被烧起了一个水泡。



  专家点评:据儿科专家介绍,烧烫伤在孩子意外伤害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一般可因失火、炉火、火柴、电器、电熨斗、电炉、热水、热油、蒸汽、爆竹、强碱、酸等造成。由于小孩特别好动爱玩,爱表现,他们有时会很懂事地为家长做这做那,比如,倒水、倒茶,这个时候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造成烫伤。因此,暑假一定要看护好孩子,特别是当孩子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时,家长一定要特别留意周围是否有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东西,以免发生意外。



  典型案例三



  喜将小玩具放入耳鼻



  7岁的宝仔见妈妈正戴着耳机听音乐,便将手中正在玩的一个小塑料球塞到耳朵里学妈妈的样子。可能是觉得不太舒服,宝仔便使劲往外抠,想把小球抠出来。谁知越抠越往里陷。家长想尽办法也没有将小球拿出来,最后,只好到医院请医生帮忙。由于宝仔不配合,耳鼻喉科医生只好请来麻醉师给予麻醉,共同配合才将这粒小球取了出来。



  专家点评: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医生孔喆告诉记者,耳道异物如不及时取出,可能导致耳膜化脓感染,影响听力,若采取错误的方式取出,则有可能造成耳膜穿孔而永久失聪。对此他提醒家长,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意识,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行为,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玩具、小东西放到口中、鼻腔或耳内,同时严格保管零碎杂物;孩子独自玩弄小零件的时候,一定要有旁人看管,以免发生意外危险。



  典型案例四



  路上玩耍易出事



  12岁的小文最爱踢足球,由于家的附近没有可以踢球的地方,所以放假后他经常与小朋友在马路旁边的一片空地上踢球。一次,在争抢中,足球滚到了马路上,与球最近的小文立刻冲出去捡球,就在这时,一辆汽车飞驰而过,在小伙伴们的惊叫声里,小文被撞飞在路边。看着血肉模糊的小文,孩子们都惊呆了。这一次经历,成了他们一生中最为沉痛的恶梦。



  专家点评:研究表明,儿童在对迎面而来的汽车常常不知道躲闪,过马路时也只注意一个方向的车辆而不顾另外一个方向,对汽车车速的快慢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误认为噪音小的汽车没有危险。因此,交通事故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又一杀手。



  据报道,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交通标志辨别不清,对交通状况又缺乏判断力,加上有些家长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也做了坏榜样,由此使得儿童成为交通事故的易发人群。因此,原深圳教育学院家庭教育专家杨彦庄教授指出,作为家长,要在安全教育方面以身作则,不为抢时间而乱闯马路。同时,教孩子识别设立在街道或危险场所的醒目标志也很重要。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