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主要由受寒引起,其临床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此时又称新生儿硬肿症。
【病因和病理生理】
(一)新生儿体温调节与皮下脂肪组成特点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足。其特点是: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②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③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尤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小于胎龄儿更为明显、以棕色脂肪组织的化学产热方式为主,缺乏寒战等物理产热方式。因此,新生儿期易发生低体温。 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的饱和脂肪酸多,且比未饱和脂肪酸多,前者熔点高,当受寒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降低时,皮脂容易发生硬化、出现硬肿症。休 闲 居 编 辑休 闲宝贝网
(二)寒冷损伤 寒冷环境或保温不当可使新生儿失热增加,当产热不敷失热时,体温随即下降,继而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碍,更进一步引起心功能低下表现。低体温和低环境温度访导致缺氧、各种能量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时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坏。
(三)其他 新生儿严重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等)、早产、颅内出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等时,也易发生体温调节和能量代谢紊乱,出现低体温和硬肿。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出生3日内或早产新生儿多见。发病初用表现体温降低,吮乳差或拒乳、哭声弱等症状;病情加重时发生硬肿和多器官损害体征。
(一)低体温 体核湿度(肛门内5cm处温度)常降至<35℃,重症<30℃。低体温早期,棕色脂肪代偿产热良好时,腋温-肛温差值(腋-肛温差)为正值或0;重症、或病程长,能量贮备耗竭时,腋-肛温差变为负值。
(二)硬肿 由皮脂硬化和水肿所形成,其特点为皮肤硬肿,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有水肿者压之有轻度凹陷。硬肿发生顺序是: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硬肿范围可按: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计算。
(三)多器官功能损害 早期常有心音低钝、心率缓慢、微循环障碍表现;严重时可呈现休克、dic、急性肾衰竭和肺出血等多器官衰竭(mof)表现。
(四)病情分度根据临床表现,病情可分为轻、中和重度。
【治疗】
(一)复温 凡肛温>30℃且腋温高于肛温者,可置于预热至适中温度的暖箱中,一般经6~12小时左右即可恢复正常体温;体温低于30℃置于比肛温高l~2℃的暖箱中,待肛温恢复至35℃时,维持暖箱的温度于适中温度,亦可采用恒温水浴法等快速复温措施。复温中应观察腹壁温、肛温及腋温的变化随时调节暖箱温度,并同时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气等。基层单位复温可用热水袋、火炕或电热毯包裹等方法;也可置婴几于怀抱中紧贴人体,比较安全。
(二)热量和液体供给 经静脉给予热量者应达到每日210kj/kg(每日50kcal/kg);可进乳者应尽早喂哺,热量渐增至每日419~502kj/kg(i00~120卡/kg)。体温低时构注葡萄糖的速度宜馒,一般为每分钟6~8mg/kg;体温恢复后可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加快输注速率。液量可按0.24ml/kj(1ml/kcal)计算。
(三)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①有微循环障碍、休克者应进行纠酸、扩容,可用2:1液15~20ml/kg(明显酸中毒可用14%碳酸氢钠液代替),在1小时内经静脉滴入;继用1/3或l/4张液70~90ml/kg缓慢滴入,早期心率低者可给血管活性药多巴胺,每分钟5~10μg/kg静脉输注;②有肺出血时应及早气管内插管,进行正压通气治疗③及时处理肾功能障碍和dic。
(四)其他根据并发症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给予其他对症处理。
【预防】
①加强新生儿护理,保持适宜的产房和新生儿室内环境温度,不应低于24℃;③新生婴儿应立即擦干羊水,注意保暖和用温热毛毡包裹;③加强母乳喂养,补充热量;④新生儿转运过程中应有合适的保暧措施;⑤预防早产、感染、窒息等新生儿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