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
 |
|
家庭教育 怎样培养父子感情?
人气:
3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6-22 17:20:02
>>>>>>>>提问
父子之间能成为好朋友吗
休 闲 宝 贝 网
>>>>>>>>休闲宝贝网回答:
当然可以成为好朋友了!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知己?
俗话说“血浓于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骨肉亲情理应是亲密深厚的。可从目前很多社会现象,以及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接待的众多青少年咨询个案情况来看,亲子关系的紧张越来越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首要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们要么逆反对抗、出走、早恋、网瘾;要么很听话,但却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恐学、厌学,人际交往困难,社会适应低下。甚至出现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问题。对此,广大家长也很无奈、迷茫,这“严”也不是,“松”也不是,到底如何做才能搞好和孩子的关系,怎么才能把握合适的度?
燕园博思心理专家认为: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也和过去有了很大区别。而若干年来,父母角色的学习却没有明显的提高,也没有引起广大社会的重视 。如果家长还是沿用以往父辈或祖父辈的简单教育方式来复制新一代的话,就会举步维艰。
专家建议: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家长要放下架子,成为孩子的知己,那么亲子之间的沟通才能是顺畅的。那么,如何成为孩子的知己呢?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下:
1、了解孩子是十分敏感的
孩子的敏锐程度,可以知道你是否是出自于真心亦或是虚应了事,一个表情、赞美、或眼神,都可让孩子察觉出父母对他的看法,所以父母亲要注意,用真诚的爱来面对孩子。
2、孩子也有自尊
孩子也是一个有灵魂、有思考的个体,当别人羞辱他、拿他取乐时,他是知道的,所以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不要在人前数落孩子的不是,当孩子愿意分享自己的秘密时,父母也要作一位称职的倾听者及保护者,不要将孩子的秘密公开与人讨论,否则将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大打折扣。
3、不要欺骗孩子
父母常为要得到孩子的合作,许下一些不太可能实现的诺言,这会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不要一方面教孩子不要作放羊的孩子,一方面又大喊:‘狼来了!’
4、家长要善于学习,提高自己
为人父母者,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学习、改变。自身也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很多父母经常到处取经怎样教育孩子,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先垂范就是最好的教育。
5、不要作比较
许多父母由于求好心切,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好让孩子懂得发奋图强,其实这只会造成反效果,使孩子承受极大的压力与打击。
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世俗的标准却使许多孩子个别的特质遭到抹煞,就连亲生的父母亲也无法给予正面的影响与保护,这不是很可悲吗?相信您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空的,现在的不如人并不代表他日后的成就也不如人。
父爱缺乏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燕园博思青少年心理专家马老师谈父爱与孩子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他说:我国的传统,包括现在许多国内很多家庭默认为养育孩子是妈妈的责任,爸爸只管挣钱养家、发展事业,所以往往忽视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健康人格的形成。
研究表明,与母爱相比较,父爱对孩子智力影响更大,常与父亲相处的孩子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独立感、学习自信心方面占优势。而那些长期生活在女性群中的儿童,其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很容易出现偏差,例如易担惊受怕、烦躁不安、精神抑郁、多愁善感,久而久之,男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女性化,缺乏应有的男子气,出现所谓的“阴盛阳衰”。
那么,获得父爱对女孩会有什么影响呢?原苏联心理学家证实,由于父亲的形象是力量的象征,勇敢、果断、豪爽、眼界开阔、事业心强,所以女孩子受了这些影响,会更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和事业。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不管是在家里或是在其他陌生的场合,婴幼儿和儿童都望得到父亲的爱抚。有资料表明,尽管父亲爱抚孩子的方式同母亲不一样,如喜欢抛起孩子,摇晃孩子的手脚等。但这种有力度而具风格的照料方法对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
另外,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看,父爱的教育作用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给孩子潜移默化地树立一种群体意识,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父爱绝不是母爱所能代替的。
幼儿心理学家格塞尔曾指出:“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所做的大量调查表明:“没有父爱的家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孩子性格心理的缺陷。所以,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存在,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其意义在于使孩子有一种心理寄托,获得安全感正常健康地成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既需要母爱,又需要父爱。孩子渴望父爱同渴望母爱一样。那么,做父亲的怎样满足孩子对父爱的需求呢?
1、要学会照料孩子不管工作多么忙,下班回家也要先抱抱孩子,要协助妻子给孩子洗澡、换尿布、帮助孩子洗脸:刷牙;整理床铺,穿脱衣服。
2、要随时注意接近孩子多和孩子交谈,倾听他对你的讲话;一有机会便带领孩子到公园、郊外游玩。
3、要做孩子的玩耍伙伴常和孩子玩耍,这是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机会。多跟孩子一起游戏,使自己“归真返朴”,回到童年,让自己进入孩子的“玩伴”角色,认同和遵守孩子们的游戏规则。这样,父亲和孩子是“玩伴”,是“朋友”,使孩子深深感到父爱的温暖。
4、让孩子精神宽松愉快在家里,不要强行让孩子规规矩矩地不吵不闹;不能因工作忙而厌烦孩子;更不能因工作不顺心而回到家里就向孩子发脾气。应时刻把爱心献给孩子,让孩子精神宽松愉快。
燕园博思青少年心理专家马老师提醒家长,在人类丰富而复杂的感情世界中,父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母爱一样,父爱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伟大而崇高的感情,也是孩子未来健康心态的源泉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作为父亲应从热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充分满足孩子对父爱的需求,使孩子身心健康地顺利成长。
作为孩子,有时会很讨厌父亲,只是因为父亲老是太严肃了,只会说自己的坏处,动不动就会对自己发脾气! 其实,作为孩子,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跟自己好的,只是没有说出来而已!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