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贺兰石怎么保养?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27 22:04:40
>>>>>>>>提问
洗澡的时候要取下来么? 挂在脖子上,夏天出汗会侵蚀石头么? 两块贺兰石挂在脖子上会互相磨损么? 暂时没想到别的问题:)
>>>>>>>>休闲宝贝网回答:
贺兰石产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形成于13亿年前震旦纪中前期,是地层中染色沙质极岩在自然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块状岩体,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就在这般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它质地细密、古雅莹润、紫绿相间、交错辉映、刚柔相宜、叩之有声,石料结构均匀、呈天然深紫和豆绿两色,经能工巧匠雕刻制成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特点,加盖后砚内余墨数日不干不臭,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砚,历史上贺兰砚曾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它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深受历代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贺兰石除用来雕琢成砚台,还可用来刻制印章、镇纸、笔架等文房珍品,被誉为宁夏五宝之一,远销国内外,是个人收藏、馈赠友人的艺术佳品。
休 闲 宝 贝网
【贺兰石小传】
贺兰石究竟何时登上石刻舞台的,众说不一。最早的一种传说跟“蒙恬制笔”联系上了。蒙恬是秦始皇的一员战将,曾率兵十万屯恳于宁夏等地的黄河两岸。蒙恬“以柘木为管,鹿皮为柱,羊皮为被”,制造了被后人称谓的“秦笔”、“苍毫”。既然蒙恬所处的时代有了笔,与其配套的砚似乎也应当出现,因此便联系上了贺兰石,但这一传说并无史料记载。
最早见有贺兰石及其刻砚记载的,可能要推《宁夏府志》了。在其“地理山川”一节里有这样的描叙:“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
【贺兰石开采:每年限采20吨】
架山是贺兰山前的一个险峰,距银川市三十公里。由突兀陡峭的笔架山出发,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西攀登,穿过浓密丛林,翻过层峦叠嶂,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即可到达海拔二千六百余米的小口子沟沟源,从这儿举目西望,可见一条岩层,宛如紫色的彩云。这就是现今贺兰石的故乡。每年的5月到10月为采矿时间,如果正值采石季节,还可以看到那隐现于云雾山中、险崖之上勇敢顽强的采石工人。为了保证贺兰石的完整性,如今他们依然采用露天的手工采掘方法科学开采贺兰石,每天要背负20多公斤的贺兰石来回步行7个小时的山路,并且,由于严格遵守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防火规定,采石工人们不在山上生火做饭,也不住在山上。唐朝诗人李贺所描绘的“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动人画面,仿佛重现眼前。
据考证,贺兰石已三易采地。清乾隆年间在笔架山前沟开采;清末在后沟找到了优异石层,今天我们还可以在这里见到旧时采石硐的遗迹;现今则移到贺兰山山脊处的小口子沟沟源,这里石质更优。
伴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现代物流的高度发达,更多的人喜爱上了贺兰砚、贺兰石镇纸、贺兰石屏风、贺兰石印章等贺兰石制品,人们对贺兰石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贺兰石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据有关部门勘测,贺兰石仅分布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口子、小口子到拜寺口地区,初步求得的总储量为35.23万立方米,而可供开采的中心区储量仅有5.93万立方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更好的保护和科学开发贺兰石资源,每年限量开采贺兰原石不超过20吨,使得贺兰石制品更显珍贵。
≡
查看、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