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
|
|
家庭教育 没油水指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20 09:31:14
>>>>>>>>提问
没油水可以指十二生肖哪几个生肖用歇后语解释
>>>>>>>>休闲宝贝网回答:
日常生活中,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认为饭菜中所含的脂肪多,就叫油水大,反过来就叫油水少或没油水。因此,人们习惯把意外的物质收获、额外的好处或不正当的收入都叫“油水”,反之,则是没油水或油水不大。围绕“油水”,汉语产生了一些歇后语:“狗嘴里的骨头——没多大油水,苞谷面糊——油水不大,臭虫咬胖子——沾油水,耗子啃骆驼——大有油水可捞,青菜煮豆腐——没什么油水,山差别额头的肉——没有多少油水。”另外,还产生了“讨油水” “沾油水”“挤油水”“榨油水”“捞油水”等惯用语。
“讨油水”,比喻捞些好处。“沾油水”比喻从旁捞到一些好处。“挤油水”比喻施加压力、榨取非分收入。“榨油水”比喻用敲诈欺压的手段搜括、榨取他人的钱财。“捞油水”比喻用不正当手段或适逢其会,获得好处。
油是极粘的动西,油与他人接触,总是被他人揩了些去,“揩油”“揩油水”比喻占了便宜,也多是风月场所男人对女人的轻佻行为。魯迅在《准风月谈》中曾经对“揩油”作出这样的描述:“‘揩油’,是说明着奴才的品行全部的。这不是‘取回扣’或‘取佣钱’,因为这是一种秘密;但也不是偷窃,因为在原则上,所取的实在是微乎其微。因此也不能说是‘分肥’;至多,或者可以谓之‘舞弊’罢。然而这又是光明正大的‘舞弊’,因为所取的是豪家,富翁,阔人,洋商的东西,而且所取又不过一点点,恰如从油水汪洋的处所,揩了一下,于人无损,于揩者却有益的,并且也不失为损富济贫的正道。设法向妇女调笑几句,或乘机摸一下,也谓之‘揩油’,这虽然不及对于金钱的名正言顺,但无大损于被揩者则一也。”②
后来,“揩油”喻指一切占小便宜的行为。“揩油”,有时作“揩白油”。上海话有“有揩伐(不)揩猪头三”的说法,反映了一些人典型的贪小心态。 休 闲宝 贝网
语言中的词有其广泛的概括作用,这种概括是以其所表示的事物的最根本、最突出的特征为基础的。“油”的一个特性是滑,以此为基础,“油”就有了油滑之义。如果用“油”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办事,那就是浮滑;不诚实。成语“油腔滑调”,指的是说话或写文章轻浮油滑,不踏实,不严肃,“粉面油头”或“油头粉面”,形容人打扮得妖艳粗俗,“油头滑脑”,形容人狡猾轻浮(也作“油头滑面”“油头滑脸”),“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耍嘴皮子。《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母对凤姐说:“这猴儿惯的也不得了,拿着我也取起笑儿来了!恨的我撕你那油嘴!”这里的“油嘴”说的是凤姐嘴上像抹了油,说话浮华,不诚实。
成语“油嘴滑舌”有时作“油嘴花脣”“油嘴油舌”。表示此义的惯用语有:“油嘴子”,指惯于耍嘴皮子的人。“小油嘴儿”:指说话油嘴滑舌的年轻人。“油花嘴”,指说话轻浮油滑的人。
表示油滑意义的谚语有:任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
表示油滑意义的歇后语有:皮球掉在油缸里——又圆又滑,掉在油缸里的老鼠——滑头滑脑,吃麻油唱曲子——油腔滑调,吃着油条唱歌——油腔滑调,小耗子钻油篓——油嘴滑舌,手板脚板都是油——滑手滑脚,肉墩子——油透了。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汉语形成了一大批象“万金油”“老油条”“挂油瓶”这样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内容精炼丰富,概括性强,且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万金油”,清凉油的旧称。应用范围很广,但不能治大病。用这种说法来喻指什么都能做,但什么都不擅长的人。“老油子” 指十分世故油滑的人。“老油条”本是在油锅里炸得过了火的油条,这种油条咬起来爽口,吃起来却有点苦味,常用来比喻集圆滑、世故、练达、狡辩等等品质于一身的人,也指“你说你的,我行我素”老毛病总是改不掉的人。有时也用“油条”比喻老于世故的油滑的人。“吃油炒饭”,方言指说不规则的女子。“吃油饼”,义同“揩油”,“兵油子”即“兵痞”。指在旧军队里呆得时间较长,沾染恶习,油头滑脑的士兵。“膏药油子”,指阅历多,熟悉情况而狡猾的人, “抹油嘴”,指白吃别人的酒食。“拖油瓶”,指再嫁的妇女,带前夫儿女到后夫家去。也作“带渡儿”。“京油子”,旧时称北京的浮浪子弟,现指某些油头滑脑的北京人。“油花和尚”,油头滑脑不守清规戒律的和尚。“油炸鬼”,比喻十恶不赦的坏人。相传南宋之后,老百姓对奸臣秦桧恨之入骨。用面粉绾制成长条,投入油锅炸烩之食,名油炸烩,即油炸桧,又名油炸鬼。“油瓶头”,妇女重嫁时,常往男家的前夫所生子女。“油博士”,(方)形容浑身弄到油迹的人。“油渣子”,喻指废物,没用的东西,用作骂人语。“挂油瓶”,嘴上挂油瓶,形容不如意时嘴皮翘得很高的样子。“搭麻油”,人前说讨好话,捧抬人家。义近“拍马屁”而语气较轻。“一撞三斗油”,喻人鲁莽冒失,到处闯祸。“哪有耗子不偷油”,喻人有贪欲。多指好色。“鞋底上抹油”或“脚底上抹油”,谓悄悄溜走,快走。“卖油娘子水梳头”,油留着卖,自己不能搽。意即为他人服务,自己不能享受。
四
一些含油熟语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如,人们习惯用“油老鼠”,这个惯用语指从事偷窃、倒卖食油的人,即“油耗子”, 用“落缸的老鼠——怕出也费劲”比喻陷入困境难脱身。之所以这样指称,有很深的民俗基础。在民间,“老鼠偷油”是一个富有民俗情趣的话题。“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是中国儿童都喜欢吟唱的经典童谣。此外还有老鼠偷油的民间故事和游戏。当然,惯用语“油老鼠”已失去了幽默的色彩。
鲁迅先生有一首著名的《自嘲》诗,跋语曰:“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鲁迅这里说的打油即指“打油诗”。什么是“打油诗”呢,传说唐朝有一个名叫张打油的人,他曾经以“雪”为题,写过一首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意思是:下雪了,天上地下统统全是白色,只有水井是白雪覆盖不住的,在地上留下一个黑窟窿。雪覆盖在黄狗身上,黄狗变成了白狗,雪覆盖在白狗身上,增加了白色的厚度,白狗变得更加臃肿。全诗都用口语,通俗滑稽,所用的比喻也非常形象,读来让人发笑。后来人们就把那些通俗滑稽的诗叫做“打油诗”。“打油诗”虽非熟语,但与油有关,值得一提。
“春雨贵如油”是有民俗意味的汉语俗语。在我国华北地区春旱较为严重,春雨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十,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风天多、蒸发强烈,往往易形成连续干旱。同时,这时正是农作物播种成苗的好时期,也要求充足的水分,因而春旱显得突出。此时,若能有雨水降临,自然就显得特别宝贵,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春雨贵如油,夏雨遍地流”,除说明春雨的可贵外,也说明了“油”可贵。中国古代油很缺乏,也很贵,所以,也才有了用“油”来比春雨一说。此外,套用这种表达法,有时人们还说“滴水贵如油”、“吃水贵如油”“饮水贵如油”“淡水贵如油”“人情贵如油”“香烟贵如油”之说。可见“油“的价值非同一般。
“加油”从源头上来说是一个有外来文化意味的俗语,但早已本土化了。加油”的“油”并非柴米油盐的油。《汉语大词典》对“加油”的解释是:1.指在汽车、飞机、拖拉机等的油箱里添加油类燃料,或在机械的轴承部分施加润滑油。2.比喻进一步努力。为什么给别人鼓劲,鼓励别人进一步努力要喊“加油!”呢?有一说是历史上第一次汽车拉力赛,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观众热情高涨,对即将产生的冠军拭目以待。跑在最前面的是意大利法拉力车队的5号车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突然熄火,观众的心顿时提到了嗓子眼上。这时,被誉为“赛车之父”的意大利人恩佐·法拉利先生大叫:“你们……加油……”。四周的观众们一听,以为这是恩佐·法拉利先生对自己车队的车手的一种鼓励方式,于是也跟着恩佐·法拉利先生大叫,“加油、加油……”。自此以后,“加油”便成了赛场上对运动员的一种独特的鼓励方式!后来,随着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关注与重视,为赛车手和运动“加油”的这种独特方式渐渐成为观众为他人呐喊助威的最有普遍性最有鼓动性和最流行方式。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