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
|
|
家庭教育 蚊子是怎样知道人在哪里并咬人的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14 22:17:36
>>>>>>>>提问
休 闲 宝 贝 网
>>>>>>>>休闲宝贝网回答:
如果问你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是什么?你肯定会回答——狮子、老虎、豹子。对不起,错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动物是一种极为弱小的“小不点”——蚊子。</P><P>蚊子才是动物界杀人最多的动物。当然,一个人要被蚊子叮死的话,需要1万只蚊子连续吸血1小时才行。但是这种小虫如果借助其体内的帮凶,孤身一人就可以叮死人。其最主要的帮凶有四大金刚:疟原虫、丝虫、黄热病毒、脑炎病毒。它们分别会使人患疟疾病、丝虫病、黄热病、乙型脑炎。蚊子就是传播这4种疾病的主要元凶。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现在每年世界上患这几种病的人约有5亿人,其中光是疟疾,只在非洲每年就有100万儿童因此死亡。”任何一次世界大战所死的人,也没有被蚊子叮死的人多。历史上死于蚊子叮的人,不计其数。</P><P>蚊子也不是个个都叮人,只有雌蚊才叮人。雌蚊也不是一生都吸血,只有交配后,卵发育时才需要叮人吸血。为什么这时蚊子要吸人和动物的血呢?</P><P>根据日本科学家的研究证明:雌蚊的卵泡发育时,需要人和动物血中的氨基酸的刺激才能形成卵细胞,才能发育成成熟的卵排出体外,完成繁殖下一代的功能。没有血中氨基酸的刺激,卵就不能发育,蚊子将断子绝孙。还做了一个实验,将氨基酸配成溶液,直接注射到蚊子的胃内,此时蚊子不吸血也能使卵泡发育成成熟的卵而繁殖后代。可见,雌蚊叮人吸血纯系生理发育的需要。雌蚊产卵以后,接着又要进入第二个生殖周期,进行雌雄交配后,接着又要吸血繁殖,雌蚊就这样一个周期接着一个周期进行繁殖,一次又一次地吸血。蚊子一生至少要吸八次血。</P><P>既然雌蚊非吸血不可,那么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都应是它攻击的对象,不应该有什么选择。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以人为例,有些人就特别吸引蚊子,经常挨叮;有些人却似乎对蚊子没什么吸引力。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两个人并排躺在床上,一只蚊子嗡嗡叫着飞来了,它先飞到左边这个人身边,盘旋了一会儿,却没有落下来,偏偏舍近求远,去吸右边那个人身上的血。完全可以这样说,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蚊子似乎变得很有鉴别力,总是要去寻找对它最有吸引力的人。</P><P>蚊子是怎样找到要叮咬的人呢?</P><P>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蚊子是通过触角上的感觉毛感受到气体来发现人的。在黑咕隆咚的夜幕下,蚊子最初的飞行是随意的。可是,当它的感觉毛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接收到空气中某些地方有二氧化碳气流时,便会立即向这股气流飞去,然后像“直升机”那样降落在人体皮肤上。</P><P>蚊子触角上轮生着感觉毛,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看到,每根感觉毛上密集排列着圆形或椭圆形的毛孔。空气中人体散发的二氧化碳分子,通过蚊子毛孔到达蚊子脑神经后,在千分之一秒内即可做出反映,奔向二氧化碳分子发源地——人身体上。实验证明,在离人体15米远的地方,蚊子的感受器就能探测到二氧化碳气体。</P><P>美国科学家曾做过如下实验:他让一个人穿上密不透气的橡皮衣服置身在一间小实验室里,室内有一大群蚊子。当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被管子引到室外时,蚊子对人不予理睬;如释放出一点二氧化碳在室内,蚊子就争着飞去叮咬。可见,蚊子是靠二氧化碳气体找到人的,并不是靠体温。</P><P>我们知道,人体周围二氧化碳气体浓度最高的地方应该是鼻孔和嘴的附近,然而人被蚊子叮咬最多的部位并不是脸部,而是远离口鼻之处。</P><P>所以有的科学家认为,蚊子并不是靠二氧化碳找到人而是靠乳酸的味找到人的。他们发现蚊子的触角上有一种较粗的短毛,上面布有乳酸感受器。包括人在内的其他的哺乳动物,都会分泌出挥发性的代谢产物——乳酸。这种乳酸可以通过每一个毛孔排出体外,向体外挥发,蚊子探测后,就循着乳酸味找到人体。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常被蚊子叮咬:不同的人的乳酸的分泌量不同。还有,常洗澡的人和不常洗澡的人相比,蚊子一般更喜欢后者。再有,经常抽烟、喝酒、吃大蒜的人,也能少挨蚊子叮咬,这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代谢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其他强烈的刺激性物质,掩盖了乳酸的味。若是小孩和大人比较起来,小孩更容易被蚊子叮咬,那也是因为儿童爱吃甜食,甜食在体内消化分解后的代谢产物就是乳酸,所以汗液中乳酸含量高,就更易吸引蚊子光顾。</P><P>有的科学家发现,爱吃青菜的人,容易找来蚊子的叮咬。后来才搞清楚,吃青菜较多的人,其代谢产物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辛醇,蚊子的感受器对这种物质十分敏感。蚊子就是根据这种物质找到牛的,因为牛吃青草,代谢产物里就含有较多的辛醇。</P><P>美国科学家研究证明,服用维生素B1可以防止蚊子叮咬。科学家每天让野外工作者服用60毫克维生素B1,连服3天后,结果受试者连续6个晚上都没有遭到蚊子叮咬。这主要是因为维生素B1在人体内分解后,产生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堵塞蚊子触角上的感觉毛,使蚊子找不到人。</P><P>最近荷兰赫宁恩农业大学的昆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