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
|
|
家庭教育 怎样消灭德国小蠊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10-06 02:13:33
>>>>>>>>提问
大家知道家庭怎样消灭厨房里可恶的小蠊吗?
>>>>>>>>休闲宝贝网回答:
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害虫,它除了盗食、污染食物,损害衣物、书籍,破坏电脑等精密仪器,造成经济损失外,更主要是人类哮喘和过敏的主要诱发因素。由于德国小蠊适应性强、繁殖快,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因而对其防治难度很大。
1、德国小蠊的生物学及习性
休 闲 宝 贝 网
德国小蠊生活史分为成虫、卵、若虫3个阶段。雌虫产卵后,卵荚粘在雌虫腹部末端不脱离。卵荚离开雌虫后1天,卵即可孵化出若虫。雌虫一生可产4~8个卵荚,每个卵荚包含30~48个卵。德国小蠊从卵发育到成虫1个世代约需2~5个月,时间长短与环境湿度、温度有关。德国小蠊繁殖力强,只有杀灭率在98%以上才能巩固灭蟑成果,否则德国小蠊密度上升很快。
德国小蠊白天隐藏在室内阴暗、潮湿部位的各类缝隙中,如饭店操作间、储藏室等墙缝、木质桌柜木缝等处。如果白天可以见到德国小蠊活动,表明环境中德国小蠊种群密度已很高。德国小蠊对湿度要求较高,窝巢距水源和食物一般不超过4m 。断绝水、食物,德国小蠊只能存活2周;但若提供饮水,德国小蠊可存活1个月以上。
德国小蠊觅食时,会借助对环境的记忆。在一实验中,训练德国小蠊在特定的标志处取食一段时间后,将标志移到另一处,原标志处一食物不动,在新的标志处放置另一种新的食物。德国小蠊的这个习性提示我们在防治工作中,应将毒饵放置于德国小蠊取食和栖息活动处。
2、德国小蠊的综合防治
德国小蠊的综合防治同样是将害虫与其孳生的环境作为整体,综合环境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来防治德国小蠊,并将对人和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以往对德国小蠊的防治多是强调用新药、用好药,缩短施药频率。结果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且难以根治德国小蠊的危害。
2.1、环境改造与物理防治:食物、水和巢穴是德国小蠊生存的3个基本条件。采取保持室内外清洁,控制食物和水,补齐墙上的各种缝隙、孔洞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害虫的环境容纳量,使其难以孳生。德国小蠊一般是夏季随运入室内的食物、家具等迁入,因此对运入有包装物及各种杂物应仔细检查,垃圾及时清除,避免德国小蠊入侵。
2.2、化学防治:滞留喷洒和投放毒饵是德国小蠊化学防治的两个基本方法。由于滞留喷洒后,残留于室内表面的药剂可以残留3个月以上,难以清除,因此在防治德国小蠊时,应避免不加区别地大范围喷洒地面、墙面和天花板,重点处理德国小蠊活动、栖息处,特别是接近水源、食物的缝隙。
灭蟑毒饵由于其对环境污染小,使用安全,效果可靠而迅速得以推广。蟑螂摄食毒饵返回窝巢后,种群中其它个体通过与其接触或摄食其排泄物、尸体而发生连锁中毒。
灭蟑毒饵剂型适用于学校、医院、办公室等对杀虫剂较为敏感的场所。使用毒饵时,必须将其施用于德国小蠊聚集的缝隙内或活动处。如果密度较高,应首先进行滞留喷洒,待密度下降后,再用毒饵巩固灭蟑成果。
车、船、地下室等密闭场所可以应用烟熏剂防治德国小蠊。烟雾渗透力强,灭蟑彻底,但缺点是没有持效,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配合。烟熏剂污染较大必须与其它防治措施相配合。烟熏剂污染较大,对人畜较危险,使用时应注意安全。
2.3、生物防治:利用昆虫病原体防治害虫具有安全性好,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尤其适合防治室内的城市害虫。黑胸大蠊浓核病毒(PfDNV)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进行系统研究的蟑螂病毒。可以感染、致死黑胸大蠊而不感染脊椎动物。利用黑胸大蠊浓核病毒研究成果开发的生物灭蟑剂已经投入生产,其对德国小蠊投药第5天,成虫死亡率为13.33%,8天为56.67%,11天为100%;对德国小蠊的二次中毒死亡率为76.67%,德国小蠊按1g/m2剂量,5 天、10天、15~180天的灭效分别为75%、97.8%、100%,现场防治效果良好。
昆虫特异性神经毒素(AaIT)来源于一种蝎子,它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使昆虫产生痉挛而死亡。AaIT主要作用于鳞翅目、双翅目等昆虫,而对甲壳动物、哺乳动物等均无毒性。实验证实,蝎毒素AaIT对德国小蠊的LD50(4小时)为231ug/g。目前,编码此毒素的基因已被分离,并被应用于提高杆状病毒杀虫剂的毒力。
3、德国小蠊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
目前在蟑螂中,德国小蠊发生了较为严惩的抗药性,增加了防治德国小蠊的难度。在对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产生氯氰菊酯93倍抗药性的德国小蠊研究表明,昆虫体内增加了氧化作用和水解作用,以分解氯氰菊酯的毒力。另一项研究表明,通过触杀防治德国小蠊的喷洒剂更容易使德国小蠊产生抗药性,因为昆虫体表可以阻碍杀虫剂渗入。我国北京市调查,来自市区的4个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敌敌畏的平均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3.81、2.30、2.30、2.94和3.16倍。氯氰菊酯和敌敌畏抗性系数偏高(>3)结果与这两种药物在北京市应用最为广泛的状况相一致。广东省某些地区采集的野外德国小蠊种群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也达到1.99~20.34、1.62~10.28,产生了较高抗性。
4、结束语
德国小蠊是防治难度最大的一种城市害虫,对其防治应充分了解其生物习性和害虫孳生的环境,采用环境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方法建立害虫难以孳生的条件,综合防治德国小蠊。不能依赖单一的化学防治德国小蠊,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小蠊的危害。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