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
|
|
|
家庭教育 孩子屁股,真的摸不得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9-02 06:46:05
>>>>>>>>提问
>>>>>>>>休闲宝贝网回答:
主持人: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绝对不打孩子,而世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越越妈:我就有这样的体会。越越就是不让人省心的孩子,脾气特别大,非常任性。比如没答应他看动画片,就故意摔东西;稍没顺他的意就发脾气等等。我们给他讲道理,当时他认了错,可还是一犯再犯。有时气得不行了,我就打他。每次动手以后都非常后悔,我知道是不应该打孩子的,但不动手就镇不住他。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不好的妈妈?
主持人:生活中像越越妈这样的父母不在少数。那么,孩子屁股是不是真的像老虎屁股一样,摸不得呢?来看看新浪网上几位妈妈及我们邀请的几位当老师的妈妈们的意见。
钜钜妈:我觉得,是否打孩子要看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本身很内向,就不要使用暴力,因为这样会适得其反,导致孩子心理障碍。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很皮,很淘气,打一打,也无防,不然他不会吸取教训。
妞儿娘:妞儿娘小时侯老挨打,还被罚跪搓板,因为小时候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好象没有什么心理伤害,但对挨打的情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亮亮妈咪:我认为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打只是其中一种,是万不得已而为之。
我觉得,让他知道做错事的后果比挨打更好。打不是妈妈爸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爸爸妈妈也不要意气用事,更不是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当孩子有不好表现,面临严重后果,并且执意不改,这时打就是比较合理了。不过总打也不好,让他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挨打记忆不见得就不好。
欢欢妈咪:我和哥哥从小没挨过打,欢欢爸爸也没有,也许因为这样,我们对打孩子不太赞同。有时欢欢调皮,我也会一时冲动忍不住想出手,但总会尽量克制自己。我不大相信“打”这种方法会有多大效果,从很多妈妈后悔的语气看来,那只是我们发泄自己情绪的手段之一。
艾樱:是否打也要有度?孩子犯了错误,在苦苦说教不起作用后,父母一气之下,难免想打一顿教训一番。我个人认为,一定要让他明白爸爸妈妈非常生气。打他时下手要有度!稍微疼一下就可以了,然后看着他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就会明白自己错了,以后会注意。而且也不会有心理阴影。
彤彤妈妈:我认为不要打孩子,但应该“震慑”他,让他知道什么是大人忍耐的临界点。大人不要轻易发火,一旦发了,就要到位,让孩子知道错,错在哪里,以后不能这么做。
打屁股,你赞成吗?
沈文玮 上海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副校长
打孩子,顾到了眼前,却影响了他一生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相信父母对孩子动粗也是出于对孩子爱的本意,所谓“不打不成器”吧。在孩子懵懂初开、行为习惯养成时,父母的这种“爱”可能会及时遏制孩子的陋习。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空间,他们就很难再接受这种“爱”了。在其背后隐藏着许多“爱”的隐患,孩子会渐渐失去自尊、自信,失去勇于向上、百折不挠的劲头,失去敢于与父母说真话的愿望,这会让每个父母都感到害怕。孩子需要父母的爱,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多对孩子说一句鼓励的话,多与孩子分享一刻快乐的时光,多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相信你的孩子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一定是更好的;相信你同样也会快乐。
王莉韵 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体罚孩子不可取
我认为体罚孩子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它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须知,孩子是有羞耻心的,有羞耻心是一件好事。孟子说过:“耻之于人大焉,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父母若动起手来,孩子会感到反正脸面已经丢尽,羞耻心不复存在,于是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这岂不是走上我们主观愿望的反面吗?
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我感到棍棒教育很伤她的心。我常常看到,在棒子下屈服的是她的表面,而她的内心是反抗的。这样的心理促使她做事效率大幅度下降,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也逐渐淡薄。但是,如果通过与她交流,做到父母与孩子之间彼此心灵沟通,并让孩子通过实践体验,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效果却是极佳的。
蔡琳萍 上海嘉定区新成路小学
当然,如果孩子不听话,根据情节轻重加以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由于孩子年纪尚小,不能预见做错事的后果,这时父母就需要执行一些惩罚,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会在人的一生中产生不良的后果,但也不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适度惩戒和教育并举
打孩子对不对?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不对!然而孩子是各不相同的,我认为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会更有效果。以我简短的“为人母”的经历,我认为:并不能绝对地用“打”或者“不打”来简单地判断事情的“是”与“非”,而应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因为年龄的关系,孩子的认知、辨别、判断、心理等种种水平都处于低级阶段,所以犯错也是正常的、难免的。所以,当我的孩子犯错了,一般都是以教育为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谈话、说理、故事……当所犯错误比较严重,诸如涉及道德品质等方面时,我是不会手软的。不过我尽量注意:不在公共场所“打”他——以免他当众耍赖;不在客人面前“打”他——以免损伤他的自尊心;不在长辈面前“打”他——以免长辈袒护他。
教育孩子仅用武力肯定不行。因此,当 “打”好了,孩子也哭够了,在他的情绪稳定后我一定会找他谈话,我们一起回忆事情的经过,帮助他找到事情的症结,让他知道妈妈“打”他的原因,用我的经验、知识以及社会伦理来暗示他今后类似事情的解决方法。
英国上院以250票对75票压倒多数否定了一项完全禁止父母体罚孩子的修正案,并通过一项折衷案,允许父母关起门来给子女适度体罚。看来,许多国家对于打孩子的问题也存在争议;但多数人的否决和折衷案的通过也说明,适度的体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惩诫方法,绝对不施体罚,在有的时候,在有些孩子身上是行不通的。
张和平 上海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 高级教师 从事德育工作24年
打孩子是低层次的教育
为了教育孩子而打孩子的行为,无论从教育的方法,还是从教育的效果看,都只能算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
有的家长认为年龄小的孩子缺乏思维能力,打孩子见效快,能立竿见影。但仔细一分析,效果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么好。其一,孩子的认知水平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在武力之下,出于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孩子更多的是想如何避开惩罚,而不会去想事件中的道理;其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在打孩子时家长往往面露凶色,行事暴燥、专横武断,家庭气氛紧张,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失去童真,冷漠,脾气爆燥,易产生逆反心理等;其三,不利于孩子的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孩子诚实品德的发展,经常挨打的孩子往往喜欢说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常挨打的孩子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误解,缺乏民主意识和交往能力。
因此,打孩子只能算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教育的方法很多,何必选此下策呢?
赵明珠 上海市嘉定区南苑小学
两者并用,但要把握好“度”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工作中接触了众多家庭教育的事例,父母倾注了所有的爱来抚养孩子,教育孩子。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打骂也就难以避免了。但长久使用暴力,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反而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对父母老师的教育有排斥感,那不是更增加教育的难度了吗?
那么对孩子循循善诱、讲明道理就可以了吗?我觉得也不行。但是孩子有他的天性,贪玩、有惰性,光是口头的教育又怎能给孩子压力呢。我想两者并用可能会更好,当然我不是提倡要对孩子使用暴力,偶尔以皮肉之痛来略施惩戒,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有所助益的,而其中的“度”就要家长好好把握,当然授之以理更为重要。
孩子屁股,真的打不得吗?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王世伟
在越来越多的组织呼吁尊重儿童,在儿童中心主义的观念广为流传的今天,“孩子屁股能不能打”这种提问也许有点多余。一看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肯定会瞪大眼睛说:当然不能打孩子啦!
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要不要打孩子,这不仅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寻找有力论据来加以证明的问题。就请读者跟我一起来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剖析。
不打派主张打孩子会造成不良影响
关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简要概括,有如下几点:
1.影响亲子感情
·打孩子会导致孩子恨父母;
·使亲子感情疏远,孩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尤其是做错了事后,都不敢跟父母讲。
2.养成暴力倾向
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一个常被父母打骂的小孩,容易从父母的打骂行为中,学得暴力和攻击的手段。
3.伤害自尊心
孩子虽小,但有自尊心。大人打他,是对他所做的事情以及他整个人的否定,尤其是在同伴或外人面前挨打时,他会觉得很没面子。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孩子做事时,因为害怕可能会遭到父母的惩罚,所以会思前想后、畏首畏脚;在他人面前时,也会因为害怕做错了会招致父母的责备,不敢流露自己的真性情。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孩子在父母面前放不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6.学会撒谎
因为害怕挨打,很多孩子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过失,费尽心思为自己的过失寻找理由,于是就有可能学会撒谎。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孩子犯错后,如果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却没有惩罚他,他心中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感。但是,如果父母打了他,反而会使孩子觉得一报还一报,挨完打便两清了,心理也平衡了,于是失去内疚感。这种情形,在年龄稍大一点的儿童身上经常发生。因此,对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犯错后,激发他内心的道德自觉,要比外在力量的制服更好些。
...... 参考资料http://www.ekw.cn/baby/data/10/8/3/4/7713.html休 闲 宝 贝 网
≡
查看、发表评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