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产后
   孕前准备
   怀孕期
   产前产后

   相关栏目
 剖腹产婴儿易增加过敏风险...
 瘦身妙方助你产后恢复身材...
 产后什么时候带节育环?
 产假,你遭遇婚姻危机了吗
 产后脱发怎么办?
 妈咪产后恢复时忌吃巧克力...
 “坐月子”休养方式选择多...
 孩子聪明与生产方式无关
 产后42天应做盆底功能检查...
 有乳腺瘤可母乳喂养吗(图)...
 避免早产的5大注意事项
 产后恶露不尽治疗方法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怀孕胎教 >> 产前产后 >> 

产前产后 国内妈妈出境生子好处多多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6-19 23:35:18

 

  “只需4万元,内地人也能生个香港孩子。”

  “22万元,宝贝可以拿美国护照,入美国国籍,免费接受美国教育。”休 闲宝 贝 网

  “孩子生到加拿大,给他一个好前途,一条龙服务让您高枕无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出境生子悄然成风,打开网络,满眼尽是出境生子的中介网页,不少准妈妈争相搭上这班出境生子的特快列车,一个个“香港制造”“美国制造”“加拿大制造”“澳大利亚制造”的宝宝呱呱坠地。

  出境生子,利多弊多?有人认为好处多多,有人觉得麻烦不少。不同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期望值、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看法。让我们搜集更多的信息,协助你做出抉择。

  **支持方理由:

  出境生子好处多多

  ——如果生在美国

  美国在出生公民权问题上实行出生地原则,即凡在美国领土上出生的婴儿都自动成为美国公民,享受美国的福利。

  小学中学就读公立学校时享受学费全免待遇,即便大学的学费也只是外国留学生的1/10,还可以贷款或申请只有美国公民才可申请的奖学金。能让孩子接受美国的先进教育,还可以节省学费达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人民币,

  孩子可以享受美国各项社会保险,年老时即使人在海外仍然可以领取老人津贴。

  持美国护照到180多个国家旅游、商务可享受免签证待遇,省去签证费和很多麻烦;

  孩子18岁时可为父母申请 “绿卡”。

  ——如果生在加拿大

  和其他有“婴儿落地即自动入籍”政策的国家一样,加拿大吸引许多中国移民来此生孩子。孩子从小便是加拿大人,可以避开国内升学、就业压力,加拿大福利好,医疗费用全免,教育开销低,可以一劳永逸地降低家庭财政负担。

  孩子从生下来到18岁都有“牛奶金”等福利,这些福利对家庭多少是个贴补,而且孩子越多越划算,这同样也是许多中国妈妈愿意在加拿大生产的原因之一。

  ——如果生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一个家庭每生一个孩子,就可以一次性获得4000澳元的生育补助。孩子出生后,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情况,政府还有金额不等的补助。决定补助多少的因素有家庭年总收入,家庭中需要抚养的子女的人数和年龄等。孩子到一定年龄,政府也会给予家庭一定的托儿补助。

  孩子进入中小学阶段,公立学校学费全免。

  ——如果生在香港

  根据香港《基本法》24条规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生的中国公民,即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在香港有权享受香港社会的全部福利,包括可以以便宜学费上香港大学,香港大学生就业率很高,平均月薪达到1.2万港币;香港公民在136个国家或地区享有免签证入境待遇;加拿大、新西兰等英联邦成员国给与香港居民非常宽松的移民条件,因此,移民第三国非常容易,另外,若孩子能通过香港的综合援助(社保金)审批,有机会享有最高每月三千多港元的综合援助及租金津贴。

  **反对方理由:

  出境生子弊端不少

  ——经济

  发达国家和香港福利待遇不错,但生活成本高昂,足以成为相当一部分出境生子家庭的“瓶颈”

  ——教育

  大多数家庭都会在小孩出生后带回家乡养育,这些孩子因为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享受境内的9年义务教育,这就需要支出大笔借读费。同时,要取得学籍的难度也相对比较大。

  ——就业

  目前内地不允许国外或香港公民报考公务员。

  ——婚姻

  按照新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内地居民之间结婚,只需在县级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即可,而涉外婚姻必须到市级的婚姻登记处登记,手续更加繁琐,当然,离婚也要多费些周折。

  ——心理

  长期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孩子,再回到户籍所在地,会面临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节奏差异,社会环境和氛围令他们难以适应,而且还有可能因为特殊的身份而受到歧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

  ——遗产继承

  持有境外身份证的内地子女,如果是婚生子女,依法享有婚生子女的继承权,但发生纠纷时,处理起来相对复杂。

  **七嘴八舌

  木兰: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不少香港朋友,如果真能花十多万给孩子一张香港身份证,我觉得这个钱花得值。香港福利好、教育先进,护照也好使,以后孩子出国留学、就业,也许会更容易些。

  费熙月: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在美国生的孩子。孩子成了美国公民,可爸妈却被烦死了,因为每隔几年就要定期去美国签个到,否则就注销美国户口,这个签到一直要持续到小孩18岁。如果想让孩子长期居住在国内好像还要办理不知是领养还是寄养手续。所以,我觉得出境生孩子纯属劳民伤财。

  晓晓:在美国出生的孩子的确一出生就拿美国护照,可是,等孩子十八岁才可以申请父母来美国居住,所以爹妈要等绿卡起码还有20年的路要走,等加入美国国籍,还有5年要等待,靠这个渠道给全家人拿绿卡未免太愚公移山了吧!

  ZOEY:花几万元能给孩子买个美好的将来,没什么不好?我如果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搭出境生子这班车。其实这和在内地想方设法上大城市的户口没啥区别。

  泉泉: 出境生孩子,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同,医患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建立沟通,尤其是对妇女生产这种特殊的情况来说,语言不通几乎是致命的风险。还是得慎重啊。

  镜竹:光考虑生,不考虑养可不行。孩子是成了美国或加拿大或香港公民了,可是,放在哪儿养呢?放在哪儿都比中国大陆生活成本高。以大多数家庭的能力,能保证孩子在那里过上不错的生活?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生活条件吗?我看玄!

  苗依:说不定那些境外出生的孩子们20年后更想做一个中国人呢!父母给他们的这份特殊的“爱”,也许只是一厢情愿。 

  调查:你愿意出境生子吗?(做成圆饼图)

  100名孕妇中,有54位认可,38人不赞同,8人骑墙观望。

  (数据来源:1.医院随机访问;2.www.childbabycn.com调查)

  特别提醒

  出境生子,法规须知晓

   在我国,超生必须要承担法律后果,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只要父母都是内地人,在计划外生的孩子,不管生产地点在哪里都算超生,并要以当地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额为基数,一次性征收三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社会抚养费。对于超生的国家工作人员,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美国移民法案规定:逾期在美居留的外国人,将视为触犯联邦刑事罪,可判一年刑期。

   新西兰政府为了防止外国人恶意利用法律在新西兰生育并获得公民权后享受公民的权利和实惠,于今年1月1日修改了法案。规定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没有获得永久居住权或公民权,即使在新西兰生育也不会获得公民权。澳大利亚也是如此。

   香港特区政府为限制内地孕妇来港产子,推出医疗管理及入境配套新措施,新措施包括:1.怀孕7个月的内地孕妇需要在入境时证明已在港接受产前检查,以及预约医院床位分娩,否则会被拒入境。孕妇在公立或私家医院预约产前或床位服务时,也需要先缴付分娩定金,以防止有人失约。 2.香港医管局提高了非本地孕妇的分娩收费套餐收费,内地孕妇未经预约入院,收费会由9000港元增至48000港元。如此一来,内地准妈妈要到香港生孩子,费用可以达到近9万港元,如果待产期延长,费用每天还要增加400多港元。

  出境生子,意外早料到

   由于预产期没有掐准,或者孕妇肚子里的小家伙想提前来到这个世界,每年总有一两个孕妇将小宝贝产在了罗湖桥头。这也让深圳检验检疫局口岸医院罗湖口岸体检处的医生不得不在120赶来之前紧急客串“接生婆”。

   美国人没有产妇坐月子的概念,所以,名义上为孕妇提供服务的月子中心大多没有被纳入管理,也没有领取任何营业执照,这些机构服务相对简单,主要赚取房租收入。寄居在这样的月子中心,孕妇在生活起居和医疗方面得不到必要的照顾。此外,人生地不熟的中国孕妇在美国生孩子还很可能在遇到意外时措手不及——曾经有一家月子中心因深夜传出婴儿哭声而被白人邻居报警,被要求停业的老板只得把刚住了一半时间的产妇扫地出门。

   澳大利亚法律规定,父母至少有一方是永久居民身份,子女才可以获得永久居民身份,享受福利。因此,那些以旅游或其他非法方式滞留在澳大利亚的人所生的子女,并不能获得合法身份,更不要说享受福利待遇了。 有一些家庭,既不愿意放弃国内的优厚待遇,又想拥有澳大利亚永久居民的身份,只能两个国家两头跑,以达到对移民居留时间的要求。如此长期分居,制造了不少家庭问题。

   在加拿大看病的确是不要一分钱,但这里的医疗制度是“家庭医生——专科医生——专业医院”体制,孕妇首先必须找家庭医生挂钩,由他们联系定期检查,并推荐专门妇科医生,而不能直接去医院挂号,这些环节往往既拖沓又麻烦,曾有个中国妇女感觉身体不适去家庭医生处联系检查,结果三周后才收到怀孕报告,而这时她已因为不小心而流产了。

专家观点: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 岳成

目前虽然没有法律禁止中国公民到境外生孩子,但是我们国家不鼓励孕妇到国外或香港生孩子。不少人以为我们国家的孕妇到国外或赴港分娩,婴儿将拥有“双重国(户)籍”,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认为:单纯为孩子取得一个美国、加拿大、或是香港的“户籍”,却在中国大陆养育,意义并不大。一来不能享受内地的9年义务教育,需要支出不少借读费。二来,即便今后孩子回到户籍所在地生活,也会面临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生活节奏的差异,难以适应。

来源:《孩子宝贝》杂志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