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产后
   孕前准备
   怀孕期
   产前产后

   相关栏目
 分娩时刻宝宝一样是英雄
 奶水过多母亲易得乳腺炎?...
 母乳喂养儿最怕五种抗菌药...
 准妈妈坐浴容易导致早产
 女人你要了解分娩全过程
 产妇健康需注意什么?
 剖宫产居高不下6大原因
 坐浴是什么样的医疗手段?...
 预产期到了宝宝不出来咋办...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孕妇父母起诉医院和肖志军...
 三款给分娩和月子妈妈菜肴...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怀孕胎教 >> 产前产后 >> 

产前产后 冰天雪地演绎责任与大爱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6-19 21:22:54

    从上午8时到下午4时,彭利国在雪地上整整走了8个小时,心也整整悬了8个小时。

  “60公里,我一生中从来没有一次走过这么远!”在47岁的彭利国印象中,只记得读高中时走过一次远路,56公里。

  从湖南省保靖县城到涂乍乡有30多公里,土生土长的彭利国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可是,从保靖民族中学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提心吊胆:目光所及,白茫茫一片,山路上一层雪,雪下是冰,冰下又是雪。身为保靖民族中学教务主任,他和彭明先老师的责任是护送水银和涂乍两个乡的40名高三学生安全回家,不能出丝毫差错。

  开始的10多公里还算好走,此后,公路没有了,全是山路。石头上冻着厚厚的冰,像钟乳石一样垂下来,更危险的是山上随时可能滚落下石头。

  “靠里面走怕冰砸下来,靠外面走怕石头滚下来,我们老师就走在前面看,确认没有危险了再让学生通过。”彭利国说,上山时,老师先上,把绳子固定好扔下来,前面的老师用手拉,后面的老师用手推,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通过。

  他们只是保靖民族中学护送学生回家队伍中的一支。1月29日,保靖民族中学根据学生所在乡镇,把高三年级老师分成8个小组,开始护送学生离校回家。从早晨7时开始,一支支学生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脚上捆好用袜子做成的防滑布条,背着书包,踏着一尺来厚的冰雪,冒着凛冽的寒风,走向回家的路。

  按照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教育局的安排,1月29日和30日将举行全州高三质量检测,可大雪打乱了这一计划。

  1月12日以来,湖南省遭受1954年以来罕见的冰雪灾害,13个市州82个县(市、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雪灾、低温冷冻灾害。湘西州的灾情也很严重。

  1月24日,湘西州教育局紧急通知各校,原定的高三期末质量检测推迟,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立即组织好学生防寒抗寒,并通知学生家长前来学校接学生回家。无法联系到学生家长,学校一定要保证学生不能挨冻挨饿。

  1月22日,高一高二学生已经放假。保靖民族中学高三年级的1146名学生来自全县各个乡镇,还有少数来自龙山、古丈、花垣、吉首等周边县市。由于路面结冰,交通中断,保靖民族中学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教师全员上岗,随时听候安排。

  1月24日,高三学生陆续离校。学校电话、班主任手机开始了超负荷运行,班主任老师手机24小时开通,随时和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1月25日中午,城镇532名学生全部安全到家,还有614名农村和少数外县籍学生滞留在学校。由于冰雪,全县16个乡镇中,偏远的清水坪镇、高寒的野竹坪及吕洞山区四个乡镇的电力设施几乎瘫痪,学校根本无法联系到学生家长。

  高三年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临近年关,学生回家心切,教师尽可能安抚好学生们的情绪。

  然而,更大的考验还在后边。学校所有的自来水管被冰冻,县自来水厂的饮用水无法送到学校,生活用车根本不能出车采购大米和蔬菜等生活用品。

  为保证学生一日三餐生活所需,学校总务处副主任桂兴树发动食堂工作人员上街采购,挑的挑,背的背,抬的抬;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主动到自来水厂为学生背水。校医务室医生背着药箱,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检查学生身体情况,有感冒的学生,就立即打针吃药。

  气温越来越低,零下5摄氏度,这是保靖50年来的最低温度。冰雪天气严峻考验着人们。

  1月28日下午,保靖县副县长龚迎春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对滞留学校的学生离校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乡镇一把手在家待命,由学校组织人员把学生送到各乡镇政府,再由乡镇政府组织或通知学生家长接学生回家。

  1月29日,保靖民族中学根据学生所在乡镇,将高三年级老师分成8个组,护送学生回家。

  龙民健老师负责最远的吕洞山区葫芦镇、水田河镇和夯沙乡。这3个乡镇地处保靖县最南端,距保靖县城120公里。龙民健是水田河镇人,又曾在该镇中学当过校长,无论学生还是学生的家庭住址,他都了如指掌。但最大的困难是,这一组女生多达22人,为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他号召男生为女生服务,大同学为小同学服务,大家抄小路回去。一路上,大家齐声高歌《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组歌》,走累了,在农家院落休息一下;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在农家购买干粮吃,然后继续上路。

  彭学军副校长主动申请带领阳朝乡43名学生回家。因为他腿脚有病,在翻越海拔800多米的南竹山时,脚下一溜,差点儿跌下山崖,手被冻得又红又肿。

  彭利国和彭明先老师负责水银和涂乍两个乡的40名学生。他们整整走了8个小时,彭利国的皮鞋磨破了底,他的双脚起了一串串血泡。由于路滑,他摔倒了好几次,直到现在,右膝还在疼。

  临近中午时,太阳出来了,雪化成了水,彭利国和彭明先的鞋子湿透了。

  “脚下冰凉,身上发热。”彭利国说,我们受不了,学生也受不了。有的女生走不动了,我就对他们喊:大家要有信心走到家,困难在眼前,挑战自己的机遇也在眼前。

  “我们都累惨了,从来没走过这么远!”高三学生彭波原来上学坐中巴车,路上只需要1个小时。8个小时走下来,到家时脚都麻了。

  “我妈见到我时很惊讶,原来我给家里打电话说腊月二十五回家,雪越下越大,妈妈也越来越担心。”彭波说,我告诉妈妈是老师送我们回来的,妈妈说,赶紧请老师到家里呀,我要请他们吃饭!

  受感动的不仅仅是彭波的家长。当彭利国和彭明先把涂乍乡六六河组学生龙安宪送到家时,龙安宪的父亲龙自贸急忙跑到一个小店,买来了两包饼干和一瓶水,他一边塞到两位老师手里,一边流着眼泪说,“老师们辛苦了,谢谢老师!”

  1月30日下午,8条线路的领队教师从各乡镇打来电话,学生们全部安全到家。

  晚上9时,彭利国回到家里,脚都不能沾地了,但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儿小事,可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路人,都在说老师们真不错。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老师更尊重了。”

  雪仍在下,冰层继续在加厚,车辆不能通行,各条线路上的老师还要步行返回学校…… (徐永生 本报记者 刘万永)

  与时间赛跑

  “我县人民医院停电,16名难产孕妇生命危在旦夕,请求你部火速支援!”1月28日下午5时,第二炮兵驻湘某部接到驻地县杨秀涛县长的紧急求救电话。

  连日来,该部驻地遭受暴雪冰冻天气袭击,全县已经大面积停电7天。

  1月28日下午2时30分左右,作为当地一级供电单位的县人民医院也停电了。由于全县电力中断,各乡镇的危重病人全部转移到了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的过道里也摆放了临时病床。这些病人中,有44名待产孕妇,其中16名高危难产孕妇需要马上进行剖腹产手术。

  由于供电中断,手术所需供氧、照明、监护仪器等均无法保障,手术无法实施,情况十分危急。

  产妇蒋春燕患有“妊娠期高血压”,马上要进行手术时,却停电了,蒋春燕已开始神智不清,产妇和胎儿危在旦夕。听到断电的消息,蒋春燕的丈夫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当副院长从手术室里出来,他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跪在地上痛哭失声:“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的爱人和孩子吧……”在场的护士们忍不住留下泪来。

  当时,全县道路交通几乎全部中断,从外地运送大型发电设备已来不及,库存汽油、柴油仅够维持指挥、抢险使用1天,也即将耗尽。最后,县里决定向驻地部队发出紧急求救!

  接到驻地政府的求救电话后,该部部队长易德才、政委李中伟迅速指示有关业务部门:紧急调用野营电站挂车,为医院24小时不间断供电;抽调部队储备油料。

  接到电话后不到1个小时,该部就派出后勤部长严宝宏带着30千瓦野营电站挂车和油料物资赶往县城。

  当时天正下着冻雨,山路崎岖,道路积雪,路面结冰难行。车队的大型车辆几次因爬坡熄火,官兵们就下车推车前进。两个多小时后,车队终于到达县城附近。

  “报告!前方道路受阻,县城交通几乎瘫痪!”正当官兵翘首以盼,以为马上就可以对病人展开营救之时,却发现进入小县城唯一的一条道路已被堵死,一棵被积雪压断的大树砸中了路边3辆农用卡车。严部长迅速与驻地有关部门联系,请求支援。

  夜幕降临,昔日灯火通明的城市,此时完全陷入一片黑暗。

  在人民医院,夜幕笼罩着整栋住院部大楼。在产房外的走廊上,伸手不见五指。走廊尽头的角落里,一个孕妇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忽然,一根火柴划出火光,点燃了一根蜡烛,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慢慢把蜡烛移到孕妇床头,然后掏出小手绢,轻轻地擦拭着孕妇额头的汗。

  寒风呼啸,当地气温已降至零下5摄氏度,驻地消防、交管部门陆续赶到,与官兵们一起疏通道路。得知部队车队是为了赶去医院发电,抢救病人生命,一些市民也自发地加入进来。

  29日凌晨1时许,经过部队官兵、消防武警、交管部门和附近群众近3个小时的奋战,现场终于被清理完毕。1时25分,部队的救援车队终于开进县人民医院。

  医院里一片漆黑。“迅速展开设备!”随着一声令下,粟金明等几名战士顾不得喝上一口医院职工送来的开水,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操作中。展开设备、接通线路……十几分钟后,随着柴油发电机的一声轰鸣,医院住院大楼里顿时灯火通明。

  病房内,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拥抱在了一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刻,电就代表着希望,电就意味着生命。

  凌晨3时许,第一名婴儿顺利诞生。战士们站在刺骨的寒风中仰望着楼上的灯火,欣慰地笑了。天亮前,医院成功地对7名难产孕妇进行了剖腹产手术,两名产妇顺产生子,母子都平安。

  蒋春燕是9名产妇之一,她于凌晨紧急实施剖腹产手术,顺利产下一女婴,母女身体状况良好。

  室外,寒风凛冽。严宝宏和粟金明等几名战士饥肠辘辘,身上的衣物全部被雨水和泥水浸湿。为了保证医院在抢救病人时供电万无一失,官兵们守候在停靠于住院部大楼下的电站挂车旁,彻夜未眠。

  天微微亮,当医院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前来感谢部队官兵时,他们看到两名满身泥水的年轻战士,躺在楼道储物间的角落里,相互依偎着已经酣然入睡。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克武说,感谢部队的官兵,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

  产妇蒋春燕的丈夫流着泪说:“感谢人民子弟兵,感谢我们家的救命恩人!谢谢!谢谢!”

  截至发稿时,该县已恢复重点单位供电,医院也用上了市电。但由于冰冻灾情形势依然严峻,部队的野营发电挂车依旧停放在院内,两名战士24小时值班,随时准备应付处置突发情况。(杨华)

  雪夜八小时

  1月25日,CZ3124航班(北京-长沙)18时30分在长沙落地,南航湖南分公司当班尹剑平乘务组没有想到,从滑行道到机场停机位要走整整8小时。

  由于长沙连续多日的低温冰冻天气,滑行道上结冰现象严重,长沙黄花机场滑行道上已有5架飞机在等待驶进停机位,飞机只能以极慢的速度驶离跑道,驶进滑行道,再进驻停机位。CZ3124航班排在最后一个,它要等前面5架飞机离开滑行道后才能离开。

  尹剑平乘务组得知消息后,立即进行分工,在加强与外界联系的同时,做好长时间抗击风雪的准备,将机上一切资源统筹计划运用,以6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为旅客提供一次热饮,进行一次情况通报,稳定、缓解旅客的焦虑情绪,并不间断巡视客舱。

  两个小时后,一阵呼唤铃将尹剑平引至8排A座,一位年轻的妈妈正抱着一个10个月大的婴儿在哭泣,经询问才知道,小宝宝正在发烧咳嗽。年轻妈妈不知所措,只知道哭泣。尹剑平马上用机上广播寻找医生。5分钟后,一位医生来到8排A座为小宝宝做了检查,经诊断确定,小宝宝只是感冒引起的轻微发烧和咳嗽。年轻妈妈松了口气,含着泪水对医生和尹剑平表示感谢。尹剑平为小宝宝冲了奶粉,还用热水袋做了一个暖手袋,放在小宝宝的手上。

  刚回到前舱,13排D座又响起呼唤铃,原来一位老先生有心脏病,现在心脏隐隐作痛,并呼吸困难。时间就是生命。尹剑平一边安排人找医生,一边到急救药箱找药品,找到硝酸甘油片后直奔13排,按医生嘱咐给病人服下,老人终于转危为安,老人家属连声称谢。

  22时30分,机上水杯用完,乘务组马上用机上广播,用头等舱杯子提供给旅客使用,每次使用完后,冲洗干净,再提供给其他旅客使用。

  22时40分,细心的乘务员发现水量表显示机上水量已接近底线。尹剑平立即将此情况通报给旅客并做好解释工作,并声明从现在起,用水将优先给老人、妇女和儿童,其他人请给予理解与支持。

  23时30分,机上水全部用完,尹剑平立即将乘务员分成3个组,自己守住驾驶舱门,安全员和一名乘务员守住紧急出口,两个乘务员守住后舱门,严密监控,防止旅客有过激行为。

  半小时后,尹剑平将用水供应困难的消息进行了广播,立即在乘客中引起骚动,部分旅客开始强行冲击驾驶舱和拉动紧急出口门闸,乘务组用身体紧紧护住舱门作着解释,大部分乘客对乘务组的解释给予理解,但仍有3名男乘客执意要冲进驾驶舱,使劲捶打驾驶舱门,尹剑平忍住落在身上的拳头,强带笑容劝说乘客。20分钟后,乘客终于回到自己座位上,尹剑平支持不住自己的身体,瘫软在地,被同事吃力地扶起。

  26日凌晨1时,水、饮料、小吃全部发完,飞机上无任何可吃可用的东西。签派传来消息,CZ3124航班预计还要等候1小时才能下客。尹剑平知道,最困难的时候到了。他交代好同舱位乘务员,认真守好驾驶舱,然后把客舱全部巡视一遍,给乘务组其他人员打气。并安排嗓音甜美的乘务员彭小兰(此时嗓子已经沙哑)进行机上广播,请旅客坚持最后1个小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驾驶舱终于传来联系信号,飞机已滑行到停机位,5分钟后下客。尹剑平将此消息公布,客舱内顿时一片沸腾。尹剑平叮嘱乘务组人员,做好下客准备,并整理妆容。5分钟后,乘务组全体组员精神地站在各自的岗位,向旅客道别。

  许多旅客在下机时,对乘务组表达了歉意和谢意。当疲惫不堪的乘务组坐进机组车时,时针已指向1月26日凌晨2时30分,距离CZ3124航班降落机场整整8个小时。(张友林)

  生命大接力

  天寒地冻,一场生命的大接力在湖南省常德市上演。

  1月22日凌晨,该市鼎城区中河口乡一名刚出生的男婴,由于出生时胎膜早破吸入羊水,只有心跳没有呼吸,急需送往医院救治。当日常德遭遇多年不遇的冰冻,道路全部结冰,120急救车无法通行。

  万分紧急关头,常德市消防支队派出装有防滑链的消防车,带着医生驱车160余公里,经过5个多小时的接力营救,小宝宝被安全地送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22日7时25分,寒风呼啸。常德气温零下1℃。

  常德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的报警电话突然响起:“我这里是常德市卫生局,鼎城区中河口乡一名新生婴儿只有心跳没有呼吸,病危!120急救车没有安装防滑装置,无法前往,请紧急支援!”

  接到电话后,支队指挥中心立即向司令部参谋长汇报,参谋长当即决定派遣特勤中队最先进的抢险救援车和最优秀的驾驶员,和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组成救援小组,紧急前往中河口乡。

  7时30分,救援小组从常德出发。病危男婴诞生的中河口乡卫生院,距市区80公里,由于道路结冰,尽管救援车安装了防滑链,但仍只能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前进。

  8时许,救援小组出城不到5公里,路面就出现状况:两辆大货车发生相撞,堵在了路中央。

  见此情形,消防官兵赶紧下车协助交警指挥交通,车上的医务人员则拨打卫生院电话询问婴儿情况,并指导卫生院采取一些救护措施。

  11时许,救援车进入中河口乡境内,路面也由水泥路变成泥泞的山路,路面更滑,坡陡弯急,救援车的防滑链几次断裂,消防官兵只好从车上找来铁丝将防滑链捆住,继续上路。

  此时,从卫生院传来反馈信息,在医务人员的抢救下,婴儿状况稍有好转,车上的救援人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11时50分,救援小组赶到卫生院。此时,婴儿的嘴唇已呈绛紫色,婴儿的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医务人员赶紧为婴儿量体温,输氧,喂糖水……经过紧急救护后,婴儿的情况趋于好转,120的医生决定立即启程赶往市区大型医院。

  12时10分,救援小组原路返回。下午1时30分,救援人员终于将婴儿送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医院抢救,目前,婴儿已脱离生命危险。(李莉刘少龙 记者 洪克非)

  (二)

  (二)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