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
   孕前准备
   怀孕期
   产前产后

   相关栏目
 噪音对胎儿有哪些影响
 警惕!胎盘前置须留意
 准妈妈孕期服药的两点注意...
 什么时候第一次产前检查
 孕妇和哺乳妇女少吃海鲜
 夏天,准妈吃水果别过量
 警惕孕期易导致流产的因素...
 子宫里的胎儿有多聪明?
 羊膜感染、高血压等致早产...
 准妈吃水果要挑属性平和的...
 头比脚的发育快要早产吗
 准妈妈超重易导致孩子超重...

 您现在的位置: 休闲宝贝网 >> 怀孕胎教 >> 怀孕期 >> 

怀孕期 孕妇夏季疾病五项注意
  人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07-02-03 11:57:11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具有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等特点,90%以上发生在7、8、9三个月。预防的关键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休 闲宝 贝网

  [病因]

  由于食用被某些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以及食物本身的自然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均属于“食物中毒”。夏、秋季多见,一般以集体同时发病,亦可散发,引起的细菌大多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嗜盐菌、肉毒杆菌等。因引起感染的细菌不同,其表现各异。一般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 其特征是突然暴发,潜伏期短,发病者均与毒性食物有明确的联系等。

  [诊断]

  1、沙门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4-24小时,亦可短至2小时,长达2-3日。起病急,先有腰痛、恶心、呕吐,继而腹泻、水样便、恶臭,偶带脓血,一日大便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2、变型杆菌食物中毒:可分过敏型及胃肠型两类。潜伏期,过敏型为30-120分钟,胃肠型为3-20小时。多数病例在l-2日内迅速痊愈,短者仅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日。

  3、嗜盐杆菌食物中毒:潜伏期1-26小时,突然发病,多以上腹部绞痛开始,迅速出现呕吐和腹泻,一日大便数次至十数次,多为水样便。吐泻严重者,可致脱水和休克。病程一般为2-4日。

  4、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为1-6小时,突然起病,上腹痛和腹泻,以呕吐最为显著。一船在数小时至1~2日内迅速恢复。

  5、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2-36小时,可短至2小时,长达8-10日。起病突然,先感头痛、头晕、全身软弱、乏力等,随即出现神经麻痹症状,如复视、斜视、视力模糊、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险下垂等。病员可于4-10日后逐渐恢复健康,但全身乏力,眼肌瘫痪可持续数月之久。严重者在发病3~10日内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或继发性肺炎等而死亡。

  [治疗]

  1、轻者,可卧床休息,多饮盐开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腹泻次数过多时,可口服复方樟脑酊一次2-5毫升。呕吐不止者,可肌注氯丙嗪25毫克。

  2、对有高热、中毒症状重、吐泻不止、脱水、休克等重病员应进行抢救。

  ①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和生理盐水,输液量依病情而定。注意酸碱平衡,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液或11.2%乳酸钠等。有尿时补钾盐。

  ②口服、肌注或静滴红霉素或四环素。

  ③对症处理:高热者,可物理降温:烦躁不安者,可给水合氯醛1克或苯巴比妥0.03~0.09克,口服。

  ④肉毒杆菌食物中毒早期,应立即用水或1:4000高锰酸钾液洗胃,灌肠。安静卧床,注意保温。尽早使用多价抗毒血清,在起病后24小时内或在发生肌肉瘫痪前静注或肌注5~10万单位,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注射。有报道,盐酸胍乙啶有促进末梢神经释放乙酰胆碱的作用,可用以治疗肉毒杆菌中毒,半数患者症状好转,但对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无效。

  [预防]

  1、事人员要提高警惕,严格执行厨房卫生制度。就餐人员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暴饮暴食。

  2、加强食品的选购、运输、保存、烹调过程及剩饭的处理等卫生监督和检查。

  3、患有皮肤化脓病及咽峡炎者,不能做炊事工作。

  4、生人员要深人厨房,尤其是过节会餐时,要进行严格的卫生监督。

  5、吃变质的罐头食品,香肠、咸肉应充分加热后再吃。

  二、旅游性腹泻

  常见症状为水样便,并伴发腹痛、腹胀、呕吐等。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要严把“病从口入”关。

  [病情的分析判断]

  旅行性腹泻是在旅行者人群中发生的一种急性腹泻的总称。其中有的是感染性腹泻,有的则是过敏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因为食用了受污染的食物和水,经粪至口这一途径而传播,其中以食物传播为主,如食用生菜时洗涤的水不清洁,食用后即可因污染而导致腹泻,病原体为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

  过敏性腹泻又称功能性腹泻,发生人数不如感染性腹泻那么多。如内地人到海滨旅游,食用了海产品,有的人极为敏感,稍一多食,即可发生腹泻;有的人则是食用了不大新鲜的海产品(其中含有较多的组氨酸)而发生腹泻。

  居住在卫生条件较好地区的居民,到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去旅游,或住上了卫生较差的旅店或宾馆,最容易引发旅行性腹泻。他们的年龄以20-29岁的青年居多,55岁以上的老人也不少。症状轻重,决定于病原体的种类。腹泻发生的时间,多在抵达目的地后的2-3天,持续时间可达3-5日,多为稀便或水样便,常需输液治疗。约2%-10%的人发病较重,有血水样便,同时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平时体质过敏者,更易发病(这种病人多需送医院)。

  [医生告诉您怎样保养调理]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的生菜。

  2. 注意不要食用不新鲜的海产品(如在冰箱贮存过久的虾、蟹、螺等)。

  3. 适当地保暖并卧床休息。

  4. 口服补液盐,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

  5.口服补液盐的配方(市面有售)是: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或枸橼酸钠2.9克)、无水葡萄糖20克,每次口服500毫升,防治急性腹泻所致的脱水。

  [您是不是应当去医院]

  1. 如果排出的是脓血便,每次排出不多,但屡排屡有,是谓“里急后重”,应速去医院肠道门诊就诊。

  2. 多次水泻,必然失水过多,人感到全身无力、虚脱,应急去医院输液,大量补充水分。

  3. 严重腹泻并频繁呕吐,有时水泻次数也较多,还有发烧、出冷汗、血压降低等症状,应速去医院治疗。

  三、大肠杆菌肠炎

  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蛋花样便、量多。因此预防该病要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

  四、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通常起病急骤,先是畏寒发热,后腹痛腹泻等。中毒型菌痢病人可极度衰竭,出现中毒性休克,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此,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

  [概述]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桿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有有效的抗菌药治疗,治愈率高。疗效欠佳或慢性变多是因为未经正规治疗、未及时治疗、使用药物不当或耐药菌株感染。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全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明显。 2.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儿童):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3.慢性菌痢:有持续轻重不等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的痢疾症状,病程超过两个月。

  [诊断依据]

  (一)急性菌痢 1.近周内有不洁的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 2.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左下腹有压痛。 3.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4.粪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到痢疾桿菌;粪便免疫检测:痢疾桿菌抗原阳性。 5.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6.慢性菌痢: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两个月以上。

  [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选用氟啶酸、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等)。 2.中毒型菌痢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十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治疗。 3.慢性菌痢治疗原则:病原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并存症治疗。 4.中药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辅助检查]

  1.急性菌痢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和“B”; 3.慢性菌痢和诊断不明确的疑难病人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正常,大便培养连续3次痢疾桿菌阴性; 2.好转:症状体征改善,大便不正常,大便培养痢疾桿菌阳性; 3.未愈:症状体征不改善,病情反复、大便不正常,大便培养痢疾桿菌阳性。

  [专家提示]

  菌痢主要是通过痢疾桿菌污染的水、食物经口进入人体感染,引起结肠化脓性炎症,发生全身中毒症状。因此,预防菌痢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急性菌痢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发展为慢性菌痢。中毒型菌痢急骤起病,病情发展快,病情凶险,菌痢症状很不典型。因此,要高度警惕,及时进行抢救治疗,切忽贻误病情。是值得医、患家属切记。

  五、冰箱性肠炎,即耶尔细菌肠炎

  随着冰箱的普及,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耶尔细菌广泛存在于牛奶、肉、鱼、禽以及蔬菜等许多食物中,在-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污染了该菌就可能引起肠炎。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

≡ 查看、发表评论 ≡